天清地寧經典語錄

2021-05-30 13:09:20 字數 3868 閱讀 1208

行為是一種顯像的心理,心理是沒有顯像的行為。行為受意識與無意識心理控制。意識受個人無意識控制,而個人無意識只是人類集體無意識原型的具體表象。

原型通過乙個個變化的情綜以及千變萬化的行為而得到表象。

最難的是心安,沒有分辨心,心安理得,你的心不安就不會得到真「理」。

強烈的情感屬於無意識

因果又是眾多力量形成的一種特殊狀態,所謂的「因」是暫時這乙個階段的力,「果」是下乙個階段的結果,所以因和果是乙個相對的概念。

三世,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一般來說只是我們內心固化的幻覺,也就是說當下這一刻就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這就是全息。

氣質和性格就是我們每個念頭不斷強化沉澱的結果,這都是從正心本心衍生出來的。透過命運的波瀾起伏,要參悟到好壞、善惡都是從佛仙聖的本心、天性而衍生出來的暫時狀態,千萬不要當成永恆,而是乙個流變的過程,不變的是隨緣,隨緣才能安,你能安就得自在,身心才會從容,人生才能灑脫自然。

婦女的德行,首要的是能夠安靜沉穩、少言寡語。真正有教養的女子,並不在於她有多高的才能,更不會自我炫耀。

我們都渴望自己心靈純潔一點,悟性提高一點,境界昇華一點,我們不願意流浪生死,我們不願意跟世俗紅塵一起墮落,這樣的一種良知、理性在我們心中已經慢慢在扎根,然而,要它發芽長成大樹,還不那麼容易,因為舉目望去,到處都是讓你往下墮落,刺激你,給你**,壓力的各種力量。

所以,修行、發願,不是強行拔高自己,當我們明白修佛就是讓自己回歸一種真誠,一種自在,一種從容,一種心裡的釋然之後,你會覺得任何有所圖都是作繭自縛,自困牢籠,你發現,放下的只是枷鎖,卻迎來了無比光明和自由。

生命本來是很豐富多彩的,只要你不那麼執著,不那麼糾結,不那麼厚此薄彼,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體會,用一顆隨緣的心去接納,放下那麼多的對錯好壞的評價,我想,你的路會越走越寬。所謂的業障,所謂的糾結,都會在這個過程中煙消雲散。

因為他自身的能量不夠,自己本身無法使自己安頓下來,他需要通過一些時尚的東西、流行的東西讓周圍的人去關注他,從而吸取跟多的資訊能量。所以要讓乙個人身心能安定,自在下來是不容易的。因為乙個人本身的安定、自在本身是乙個高度平衡的能量團,外在的風吹雨打,誇獎、貶低他都不那麼在意,他已經是乙個超平衡結構,就是處於太極中心點的能量。

在這個時代很多修行人也一樣,以為修道就是追求更多的法術,來炫耀一些東西,控制別人;修佛的人就追求去極樂世界,積累功德,讓更多的人羨慕他。其實他們骨子裡面與俗人的追求名利、買服裝是一樣的。他不明白修佛、修道就是修乙個身心的安寧與平靜。

真正的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我們可以說有序的是道、佛的清淨世界,亂七八糟,破壞的、刺激的、無序的是魔的世界。其實他們就是乙個東西的兩面,所以真清淨是超越了這兩個狀態的。

丁同學:請教一下個人無意識與情綜的關係

羅老師:例如,男性會喜歡女性,這是阿尼瑪原型作用,但是不同男性喜歡的具體那乙個、那一類女性是不同的。喜歡的那一類女性就是其情綜的投射,這是個人無意識情綜的作用。

情綜是原型這一共性在不同個體具體表象的集中反映

其實如果認真研究了易經,就知道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了。榮格的原型與集體無意識理論在西方已經是玄學了,很多人讀不懂。但是榮格的原型理論有無數個難以窮舉的原型,我們在運用時候經常很迷惑——還有多少原型我們沒有發現?

我們還能再找出幾個原型?不同原型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但是讀完易經就知道了,其實榮格分析心理學的這些致命弱點早已經被易經所包含的中國式心理學所解決了。

榮格的研究缺乏中國古代聖賢的「天人合一」的宇宙全息整體論思維,因此,無法把不同的原型再次抽象歸納。而易經早在幾千年前已經幫他整理好心理原型的歸類了,所有的原型都可以抽象歸納為64種。64個卦象就是64種原型。

64卦反映的64種原型其實是8種原型(八卦)演變而來的,8由4演變,4由2演變,2 源於1。所以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悟了一,則萬事畢。

一極為無極,太極以及太極衍生的萬物都是一的產物,最終要歸於無極。

把胡思亂想時間精力做點實在事情,老惦著自己如何如何,本身就是煩你痛苦的開始。你所遭遇的都是你自己編寫劇本,既然覺得很痛苦,那就放棄這個劇本,開始編寫新的劇本,換一種活法。多關注能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積極的有價值的事情,自然會發現陽光快樂很簡單。

不要指望去破除自我,更現實可行的路徑是把自我慢慢擴大,從助人為樂開始、以覺悟「自我本無我」為最終。

這群失眠人的個性,他們的個性是非常固執、焦慮的。為什麼他們會焦慮,固執呢?原因在於他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

源自於他內心恐懼某樣東西,但他不敢面對這個東西,所以他就需要抓乙個東西來掩耳盜鈴,因為不敢正視這個東西,所以他內心的焦灼就這樣形成了。而內心焦灼的人們一般在夜晚夜深人靜的時刻更加明顯,這時候別人都休息了,他就必須獨自面對自己,可又不敢面對自己,但又不得不面對自己,所以一到晚上他就不得不想一些東西,通過想一些東西來躲避那個內心深處需要他面對時的壓抑,所以這時候你就睡不著了。

試圖改變他人就是痛苦的開始,改變自己看人看世界的價值標準和立場,就是心開高興的開始

喊口號其實深層往往是虛榮心作祟,不管別人內心真實需要,不看具體時機和方法,只是硬塞一些自我感覺好的東西給他人,這其實是虛榮心作怪

生理的基因可以遺傳,心理的基因也會遺傳。

為什麼你想爭?因為大家內心都有乙個無意識的情綜想去控制對方。為什麼要控制對方?因為只有控制對方你才能找到一種真正自我的感受,這恰恰說明了你沒有自我。

品牌的本質就是造神!消費者崇拜品牌就是崇拜神,他不相信心靈中的神,只能在物質世界中去抓乙個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他人其實就是自己的生命的另外一面,討厭他人、就是討厭自己。迷戀他人就是迷戀自己。

在崇尚自我的今天,表面上個個都很自由,很自在,實則上個個都很痛苦----由自私衍化的寂寞、孤獨、空虛像魔鬼幽靈纏繞在那些崇尚自我的人的靈魂深處.這些心理失衡會形成一種巨大張力促使人不得不找些東西填補自己空洞的身心.於是在生理上就出現極其強大難忍的yin欲---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極其需要抓一團肉來澆滅自身那團由自私激發的yin欲之火在心理上就出現一種極度需要別人、尤其是異性來傾聽自己聲音,需要他人的甜言蜜語來安慰自己那孤寂的情感,無論是追捧情愛電視劇集、情歌,還是抓住乙個人來訴說衷腸,其實都是極度自卑,缺乏自我的表現.

一方面極度自私崇尚自我,對身邊的人和事很冷漠;另外一方面又極度渴望他人關注他,渴望找他人來傾訴情感,這樣矛盾扭曲的人格就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現代人的原本真實. 種了芭蕉又怨芭蕉,愛完就恨,恨完暫時離開又耐不住寂寞,還得去找人--無論是原來那乙個,還是快速更換另外乙個,本質都是一樣的,重新新一輪的愛恨情愁

人與人之間真的那麼難理解溝通嗎?真的需要那麼多時間去陪對方聊天嗎?人與人之間其實很容易相互了解的,只是我們往往都太自私了,腦海都固化自己私慾那個潛意識了,沒有放下自己去接納他人的資訊。

女人的感情實際上是男人的效能量,女人老在感情上纏纏綿綿,實際上和男人xingyu發洩的表現是一樣的,因為都是一股生命躁動的一團yu火,男為陽,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效能量暴發性強,而且是來得快去得快,陽剛嘛;女人為陰,表現為纏纏綿綿,實際上是一種能量的不同存在方式。所以,女的一發情沒完沒了了。

我再告訴你乙個原理,男生比較喜歡用意志定個什麼目標,然後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好啊,(在追求的過程中)就憋足了性的能量。這個過程可能是不畏艱險,最終的結果不外乎兩種:第一種是達到了,第二種是受挫了。

凡是這兩種結果最後都會指向性的發洩,而且發洩的力度強度是跟你定的目標、意志力的強度是成正比的!

自我與自性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從小積累起來的是自我越積累越固化,越有目的性,越累。自我是自性某種態勢運動的產物,自性有無窮多種可能性,不生不滅,沒有目的性,率真,是真我。

後來積累起來的自我是假我。

儒家常常都是悲天憫人,內心有一種強烈的潛意識:我應該有所作為,我應該幹點什麼。而老子的結論就不一樣。

孔子是把人和自然,把自己和社會看成乙個對立面。而老子則認為人其實和天地是一體的,人生在天地之間,天地有春夏秋冬,人有幼小壯老,生是來自這個自然,死還是在這個自然。你順著這個自然,本性就不亂;你不順這個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本性就亂了。

道家更多是從大宇宙與天地的角度出發去看人的心理與行為。儒家更多地是從人的角度,再去推演人的社會與倫常規律。所以道家更多的是巨集觀,儒家更多的從是人的立場,從微觀區域性來看。

徐鶴寧經典語錄

1 選擇永遠大於努力。2 銷售是偉大的工作。3 老闆是開著寶馬的大業務員。4 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在於脖子以上的東西不同。窮人想著怎樣省錢,富人想著怎樣投資賺錢。5 乙個人不成功,是因為人缺少世界級的教練。6 人生的成功就是乙個選擇,乙個決定。7 成功者永遠影響別人而不被別人影響。8 所有成功者都是學習...

徐鶴寧經典語錄

22.為理想而奮鬥,為使命而工作。23.專心 認真 努力 負責任。24.因為不與人爭,所以沒有人爭的過你。25.懂得放下自己的身段,未來就會身價特殊。26.良好的溝通來自於良好的態度。27.新態度創造記錄。28.調整態度,改變信念 加強行動,創造結果!29.凡是一定要積極,但絕對不要心急。30.不斷...

徐鶴寧經典語錄

徐鶴寧 21歲,大學畢業,放棄多個安穩職位,選擇做銷售 22歲,進入培訓行業,開始了銷售演講生涯 23歲,送父母價值百萬的豪宅和敞蓬寶馬 24歲,打破行業亞洲銷售紀錄 25歲,打破行業世界銷售紀錄 28歲,她的座駕已變成價值310萬的寶時捷 她的努力,讓陳安之感動得淚流滿面 她的執著,讓她八年只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