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規劃原理

2021-03-04 08:01:31 字數 3245 閱讀 5443

風景名勝區評價與研究

蘇州市古城區西北部是蘇州原金閶區位址,它東起外護城河東岸和十字洋河東岸;西至楓橋西運河界;南以小日暉橋河、三香路、桐涇河東岸和裡雙河南岸與滄浪區為界;北至三角嘴河水面**。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對外水陸交通便利。

金閶區自古就是經濟繁榮、人文薈萃之地。閶門、石路一帶是明清江南**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其中風景區以楓橋景區著名。

1、概況

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楓橋景區距蘇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積10公頃,以「五古」為主要遊覽內容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楓橋景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旅遊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具有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風景名勝區。

2、風景資源調查

2.1風景資源分類

以中華人名共和國國家標準《風景區規劃規範》(建設部gb50298-1999)為依據,將其分為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兩大類,水景、園景、建築、勝跡、風物五個中類,以及江河、歷史古寺、宗教建築、遺址遺跡、雕塑、名族名俗這六個小類。

2.2風景資源概貌

楓橋景區現已形成規模較大、歷史遺跡眾多、吳地風味濃郁、文化內涵豐富、觀賞趣味性較強的風景名勝區,是解讀蘇州的最佳選擇。

在自然風景資源中有京杭大運河這一水景,在人文風景資源中有歷史古寺——寒山寺,宗教建築寒山別院中的唐塔、遺址遺跡中的鐵鈴關、大詩人張繼的雕塑,以及古戲台等名族名俗。

2.2.1「五古」文化體系

(1)寒山古寺: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古運河畔楓橋古鎮,始建於南朝蕭樑代天監年間,相傳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唐代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成為吳中名剎。唐代詩人張繼舉棹歸里,夜泊楓橋,一首《楓橋夜泊》膾炙人口,寒山鐘聲傳播中外。

寒山寺殿宇大多為清代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霜鐘閣等,佛像雕塑別具一格,碑刻藝術天下聞名,碑廊陳列著歷代名人岳飛、唐伯虎、等人的詩碑。

(2)江楓古橋:

楓橋是蘇州有名的古蹟。當年張繼夜泊時所見的唐代古橋早已不存,現在的這座半圓形單孔石橋是清同治六年重建的。東堍與鐵鈴關相連。

遊人可乘坐畫肪,穿行橋洞,在水上飽覽古橋、古關、古鎮、古剎的清幽景色,領略《楓橋夜泊》的意境。

(3)鐵嶺古關:

鐵鈴關,又稱楓橋敵樓。倭寇燒閶閻門楓橋一帶,一年後,倭寇又自滸墅關竄犯楓橋。經蘇州軍民英勇奮戰,終於全殲寇賊。

為了加強金閶一帶的防衛,楓橋敵樓拔地而起,平時可以登高僚望,巡視戒備,戰時可以舉煙報警,藏軍固守,與關前的河道、橋梁構成一道當時扼守蘇州城西的重要軍事屏障。

(4)楓橋古鎮:

楓橋古鎮位於大運河、古驛道和楓江的交匯處,沿河形成兩條市街――楓橋大街和寒山寺弄,隨河成市,因水成街,具有獨特的水鄉風韻。楓橋古鎮地水陸交通要道,舟楫往來,商旅雲集。現在的楓橋古鎮保持了粉牆黛瓦、石板街道、前街后河、錯落有致的古樸風貌,兩條工藝古街交會於楓橋鐵鈴關景點,是遊客觀光、購物、休憩的好去處。

(5)古運河:

運河的開鑿始於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發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區域內開鑿運河,溝通自然水系。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2.2.2民俗文化展示

「漕運展示館」利用先進的光影技術、四十多只船模和**,介紹和展示了漕運歷史文化;「蘇藝名人坊」聚集了蘇州十幾位民間藝術大師,展示作品並表演技藝;以紅楓等百餘種樹木營造出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

2.2.3名人軼事

楓橋與張繼的《楓橋夜泊》總是脫不開關係,傳說摸一摸張繼的手指便能考取功名,摸兩下便有桃花運,張繼的雕像如今都已發黑,除了他那根金手指,在遊人的觸控下一直閃閃發亮。

3、對楓橋景區的評價與意見

3.1評價

(1)名俗文化展示多為漕運展示,表現大運河漕運歷史為主,但碼頭的利用率不高,形同虛設,遊客停駐時間較短,大部分是走馬觀花;

(2)植物種植層次不分明,好樹雖多,但意境不高;

(3)「蘇藝名人坊」未真正落實,去調研時未見到民間藝術大師展示表演民間技藝;

(4)古運河這一景觀雖環繞整個景區,但利用率不高,在鐵嶺關附近利用率較高,但其他沿碼頭地區利用率不高,且對這一水體資源的保護不夠;

(5)楓橋景區的單個景點價值較高,如寒山寺,鐵嶺關等都比較讓人影響深刻,但寒山寺與整個景區聯絡不太緊密,且過年聽鐘聲是寒山寺旅遊旺季,其他景區相對無高峰期,整體旅遊形象較弱;

3.2意見

(1)名俗文化的展示應該更加貼切生活實際,雖然展示了蘇州傳統風貌,但是遊客與景點的互動不高,我們可以多增加遊客與漕運歷史的互動,開展親自體驗的環節,使其真正成為歷史展示與教育結合的場所,更加適應各年齡各階層人的需求,是景點不再是走馬觀花;

(2)植物種植上要加強

1、利用園林植物表現時序景觀,楓橋景區中綠化不少,但常綠居多,調研時,發現四季景觀不明顯,應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節性,營造更豐富的植物景觀;

2、利用園林植物形成空間變化,楓橋景區中的植物較為密集,但空間變化不大,難有使人想走進去感受大自然的感覺,應用植物材料營造既開朗、又有閉鎖的空間景觀,兩者巧妙銜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單調,又不覺得疲勞;

3、利用園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觀特色,,在楓橋景區多種植符合蘇州地域特色的樹種,形成鄉土景觀,並不是全國各地都可見的「大路貨」植物;

4、利用植物能夠起到烘托建築、雕塑的作用,在楓橋景區張繼像旁邊只有稀稀拉拉的兩棵小樹,對比不強烈,覺得破壞了張繼這一雕像的整體美感,應加以改造;

(3)真正落實民間技藝的開展,我們可以開展每個週六或者週日進行民間技藝的展示,真正使其利用起來,成為楓橋景區的一大特色;

(4)對古運河的水體我們也要加強保護,對碼頭加強利用,增加體驗的環節;

(5)在楓橋景區中,除寒山寺景區及楓橋古橋景區知名度較高外,其他景區知名度分值都相對較低,因此在今後旅遊營銷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根據市場需求,利用各種營銷手段,重點加大對除寒山寺、楓橋外其他景區的宣傳力度,努力塑造楓橋風景區整體旅遊形象,提高旅遊者對楓橋風景區生態環境、歷史古蹟和宗教氛圍的整體感知度,並充分利用楓橋景區不同型別的旅遊資源和淡季閒置的旅遊設施,推出淡季***格,吸引遊客,縮小景區遊客季節差距,著力打造—個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和不同季節的既有區域性優勢、又有整體優勢的優秀旅遊景區。

4、總結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楓橋風景區的生態資源得以開發利用,同時也有不足之處,如設施利用率的不高、民間藝術未真正落實,整體形象不高等。如何在此現狀內進行改造,加強設施利用率,發展整體優勢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加快落實對楓橋景區的改造,使之成為正真有魅力的風景區。

風景區規劃作業要求

杭州市蕭山區湘湖風景區三期規劃及二期提公升設計 作業要求 1 完成湘湖風景區三期的總體規劃以及的二期提公升工作。前期調研和研究以二期三期為主,做好三期的整體規劃,按照規劃編制要求編制文字。2 在詳細設計上,以二期的提公升工程為主要方向,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擴充套件作業要求,適當增加三期內容的詳細設計。具...

風景區規劃收集清單

1 風景名勝區的相關申報材料 旅遊區與旅遊點介紹 導遊詞等 2 風景區名勝區所在區域地方志 風景區所在區域近年國民經濟統計年鑑或各資料 3 十二五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風景區及所在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相關行業計畫等 4 風景名勝區及所在區域旅遊規劃與專題報告 包括風景區及所在區域旅遊發展總...

風景區規劃任務書

一 現狀情況 公園用地位於某中等城市的濱江區域,屬於蘭江風景區的乙個區域性空間,場地內有名人故居,予以保留,面積約6.3公頃,南鄰跨江大橋引橋,東面與北面為居住小區。二 設計要求 1 該公園主要滿足市民和遊人戶外休閒,無大型集會的需要 2 建築 道路 水體 綠地的布局沒有限制,但綠地率應控制在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