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狀元談學習經驗物理

2021-03-04 01:24:25 字數 5756 閱讀 4641

連喬(保送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第28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對於物理這樣一門與現象密切相關的學科,我想生活中的觀察是有益的。我一直對物理現象

比較感興趣。自我記事以來,我就對許多生活中的現象充滿好奇,並且力圖尋找原因。就拿飛機來說,不知道為什麼能飛,我曾經做過許多個失敗的模型。

由於各種各樣的幼稚的探索未果,我就很注意收集一些關於這方面知識的資訊。於是等我上了小學之後,姐姐上初中有了物理課本,我發現天下居然有這樣一種把我想知道的事情收集在一起的書,於是物理書成了我除《十萬個為什麼》之外最愛看的書。這樣,我在初中剛上物理時就已經看過了高中的物理課本。

所以屢屢在各類物理競賽中獲得很好的成績,逐漸成為老師的重點培養物件,才踏上了通往清華之路。

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對於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作出解釋的目的逐漸達到的過程中,我的興趣也漸漸轉向對方法的探索上。從解題方法到學習方法都是我所感興趣的。因為我認為:

只有方法才是真正最實用的東西。試想:我們學的解析幾何、有機化學等等,有幾個人在將來會用到它們的?

現在的大學生,只要不是熱門專業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與專業不符的。再譬如,朱基總理以前學的是工科,可以說與現在幹的事關係不大吧!可見,很大可能是要在工作之後據實際情況新學很多東西的,故而我認為,方法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學習,就像學會打獵一樣。

話又說回來,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可以說沒有不會學習的,拿著書慢慢看,慢慢研究,總能學下來的。但各人的學習速度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你時間緊,顯然需要找到乙個速成法。

但如果成天無所事事,那也無所謂什麼好學習方法了。但我想這種情況在準備高考的人當中是不會有的。之所以萬事開頭難,對於學習,說實話沒哪門課是先難後易的。

它之所以難在於我們對一門新課必須先研究一下學它的具體方法。在探索方法的過程中,我認為有三點是比較重要的。第一,不要怕犧牲太多的時間在上面,磨刀是不誤砍柴工的。

第二,要大膽。敢於嘗試各種方法,只要自己覺得有道理,就去試。第三,不要盲目迷信現成的××書說的××方法,只要覺得不合適,就馬上放棄,以免浪費過多的時間。

在學物理的過程中,我有乙個與我一直在競爭的同學,我想這也是重要的。尋找乙個參考係對促進學習是很有好處的。試想:

在湖裡划船,當你在湖心劃的時候,劃了半天可能感覺不出前進了多少,慢慢自然就沒勁了。但貼著湖岸劃,一直看到自己在前進,看得見成果,自然有幹勁。更進一步,選擇乙隻與你同行的船相互比賽,效果一般來說會更好。

通常情況是要選擇乙隻在你前面的船,但可能追了很久追不上想放棄了,這時選擇一條緊跟著你的船就重要了,它會幫你恢復信心。然後再回頭追前面的船。同樣,前方的船也不能選得太遠,否則就會顯得這是比較長遠的事,而在近期中的「短」時間認為是沒什麼,「反正還有三個月,今天玩了就算了,從明天開始努力」,這種思想就極易出現,但若是乙隻近處的船,你準備在後天就趕上它,那麼今天的一時一刻自然都重要,這就有利於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

或許有的同學有更好的辦法,總之,採取一切可能的辦法使自已處於最良好的心理狀態,分秒必爭地學習,是最終的目的,乙個心理上的波動,哪怕很小,很小,就有可能影響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效果,對學習的損失是非常大的。

也許我說了這些,有的同學說是什麼也沒說,沒有一點實質性的東西,搬了一套套的道理,這些「純」理論的東西沒有一些實用性,好像我本來也懂。我在這裡想指出的就是:具體如物理該怎麼學,平時看什麼書之類的學習方法其實不一定具有普適性。

這些東西因人而異,

具體辦法只能靠自己琢磨。而且,在這方面教師肯定有一套比我更普適的學習方法。聽聽老師的就足夠了。

另外,我在一些書中看到一些關於理科學習方法的論述,我想把具備一定普適性的介紹給大家。多年的學習生活常常不可避免地使學生覺得老師所說的每個問題都是正確的。這種思想其實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一味地接受在語言方面的可能還行,但在理科方面是絕行不通的。

我們要學會提出疑問,即使老師真的說的全是正確的,何況這還不一定。在學習一些結論的過程中能自己推導,或是創造性地思維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是最好的。即使努力而未得到,再去學習它,也比機械地學習要強得多。

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在一些比較淺的物理學習中,常常就是在看到書中對乙個定理的敘述之前腦袋裡已經有了這麼一種思想,或清楚得可以把它用簡陋而不嚴密的語言寫下來,或模糊得只是一種說不出的直覺,但一旦我見到這個定理,就能在腦袋裡留下乙個十分清晰的印象,同時還發出:「哦,原來是它」的感嘆。這種把腦袋裡說不出的感覺和現實中書裡的話對應起來的感覺真是妙極了。

沿著歷史發展的順序,自己在各類書刊的幫助下把一門學科在自己的腦袋裡「發展」起來是我一貫的學習數理類學科的指導思想。但作為參加考試來說,對各類題目要熟練應用定理以達到快速解題,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目的。這就只有靠練了。

據我所知的幾個得金牌的同學,他們也都是有巨大的練習量的。說實話,以我之見,這些東西對掌握和應用一些知識來說是沒有必要的,但現在有許多考試如高考及競賽的選拔賽之類,據我目前所知托福考試也是這樣,因為是按名次選拔的,所以都被「炒」得「水平」很高,使得應試者得花很多不值得的精力在上面。但限於目前的公升學狀況,我們也不得不面臨它。

既然我們面臨著考試,那麼我想介紹一下考試技巧也是必要的。我自我感覺我能在各級選拔考試中戰勝眾多「對手」,在某些程度上與考試技巧有關。有的同學可能也發現,高考中往往很多優秀生考不出原來的水平,而頭幾名很可能會「冒」出一些新人,我覺得這就是優秀學生心理狀態不佳,包袱重的表現。

我們往往忌諱說諸如沒考好的話,該怎麼怎麼辦的話,說這是烏鴉嘴,我認為不然。打仗可以講背水一戰,以提高士氣,使得戰士更勇猛,但考試卻不一樣,如果沒有退路,想一定要成功,到了考場上只要有一題做不出來,那就毀了,有的可能著急想做出來,纏在一題上花了過多的時間因小失大,有的可能就想完了,於是破罐子破摔,後面的題目隨便做了,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重視學習,輕視考試是重要的指導思想。

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才能以平常心面對它,做到正常發揮(至於超水平發揮,我還不曾總結出來)。當然要做到這樣,與家長的支援是分不開的。在這方面我要感謝我的父母。

他們心裡怎麼想我不是太清楚,但表現出來的對於我考試成績好壞的反應,我記得只有在小學的時候,曾經說過我,自初中以來,他們從沒有與我計較過某一次考試成績如何如何之類。所以這些東西一般由我自己調整、面對,不必擔心父母方面的壓力,這是最基本的乙個條件。除此之外可能還會有各種因素的壓力,我想都應該排除掉,最後再靠自我調整就比較容易了。

調整好心理後,還要有具體的考試技巧,看準考試的目的是得分,所以做不出來的題,想盡辦法把懂的東西往上寫,或是做些推導之類,能做多少算多少,都有可能碰上能得分的東西。有可能碰到的幾分能最終發揮巨大的作用。

最後我想談一談關於動手的問題,這就離考試比較遠了,但我覺得這是必要的。中國在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上拿過理論總分最佳獎和總成績最佳獎,但從未拿過實驗成績最佳獎。看過一些關於中小學生科技製作之類的報道,其作品之簡陋,除去創造性一點都沒有之外,模仿的也都不是很好。

這也許和我們的教材有點關係,據說中國很多學科的教材難度在世界上算很大的,但距離現實也算是較遠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們的經濟條件支援不起這些東西。中國的技術方面曾經在歷史上達到很高的水平,現在卻遜色得多了。

這也許和儒家的孔子鄙視生產勞動對我們的影響有關。以我之見,脫離於實踐的理論將來可能有用,可是在目前還是紙上談兵,要實現對這些理論的運用可能需要另一種思想方法,從小培養一些動手的能力對此也許是有益的。還有,對自然的解釋是人們研究科學的初衷,也許某門學科的研究會抽象於自然進行,但什麼時候都不應跑得太遠,立足於事實的科學才有價值。

徐凡(保送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習):

物理與數學有所不同,它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更加抽象。物理學習要重視對實際問題的分析。

在分析中要注意培養幾種能力。一是實驗動手能力。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手段。

況且,實驗題為歷屆高考必考之項。實驗題的考察範圍在《考試說明》上都有劃定。這些實驗如果死記,不僅易混,而且易忘。

因此,複習實驗一定要親自去做,做完後要跟初學時一樣寫實驗報告,作資料分析。這其中乙個難點是對系統誤差的分析。如測量電池電動勢與內阻時安培表內接、外接所產生的誤差,分析起來較複雜,但對理解實驗幫助很大。

這一點突破了,應該說對這個實驗已經掌握了。

二是空間想像能力。分析一種運動,有時要借助圖形。但圖形是死的,而且一些複雜運動根本無法用圖形表示。

這就需要在頭腦中建立起物理圖景,讓物體「動」起來。這時,如果你已將所有的條件都加到了圖景之中,第一感覺往往是正確的。培養空間想像能力,首先應從立體幾何開始,首先考慮角度變換,再逐步發展為圖形的運動。

總之,這時候想像力還是能發揮些作用的。

三要按步驟行事。建立起物理圖景後,對物理過程要進行分析。對乙個相對複雜的系統,如果不循順序,將會無從下手,或者思想混亂,進一步分析將會受到阻滯。

這時,從平日學習中提煉乙個分析步驟,並將它應用於新問題,成為迫切需要的一種能力。步驟明確,則思想清晰,解答順暢。這個步驟並不要求很詳細,很具體,而要求很普遍,對具體問題分析時能夠因題而異,做些變化。

總之,物理學習與數學學習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按照數學的那一套建立乙個知識網路也是必

要的。複習方法大致相同,但物理鮮明的應用性所要求具備的上述能力還是希望諸位能夠留意。縱無大用(不太可能)對將來大學課程的學習也會有所幫助。

劉海濤(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學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再談談物理,它也是乙個邏輯上聯絡在一起的知識體系,雖然歷史上它們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但最終承認它們或者證明它們是其它定律的匯出定理,或者把它們作為實驗基礎上的假定並朝定理化的方向努力,而且,我們學習物理知識,也是以邏輯為其各種知識塊間聯絡手段的,因此,學習物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力圖把握其內部聯絡。物理知識大致可分為力學、電磁學、熱學、振動與波動學等幾大塊。每塊內部及各塊之間均邏輯地聯絡在一起。

力學在邏輯上是以牛頓三定律為實驗基礎上的假定,循著運動與能量兩條線,推衍出力學中其它所有的運動規律。電磁學也是以電作用於電荷(f=eq)、電產生磁()、磁產生電()、磁作用於磁(f=bil)四個實驗定律為邏輯假定,從而推衍出電磁學中其它理論。熱學的邏輯假定是分子運動論和熱力學第一定律,而振動與波動的邏輯前提為力學及光學中有關光的波動性的假定。

另外,各塊間也相互滲透,如力學在邏輯上也貫穿於其它知識塊中。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絡猶如知識的總綱,我們掌握得越廣泛、越深入,就越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

趙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平時成績優秀保送入清華大學):

良好的學習方法中重要的一點是正確的思維習慣。這表現在複習中就是要真正從本質上即原理上明白定理、公式的來龍去脈。在複習中,通過經驗我們總結出了許多定理、公式和結論,但是我們往往捨本逐末,只是記住了這些結論,而忽略了結論的適用條件和推導過程,結果在考試中亂套公式。

比如高考物理試題中關於方波的有效值問題。大家平時只記住了公式,卻忽略了這個經驗公式的根本**是有效值的概念:相同時間內產生的熱量相同,因此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錯誤答案。

還有另一道關於變壓器的題也給我敲響了警鐘,使我深深認識到理解原理的重要性。在那次模考之前我只是記住了變壓器的變壓公式:

而對這個公式的得來過程不是很在意,結果在做下面這道時選擇了錯誤答案u1∶u2∶u3為4∶1∶1,而正確結果為8∶1∶1。這是因為該題的理想變壓器模型與推導公式時的模型有了較大差別,從中間出來的磁力線分成了兩股,而原來的公式是根據ε=-n推導出來的,現在δφ不再相同,因此原來的公式就不能應用了。在總結每次考試時,我們經常使用這樣一些詞眼:

「馬虎」,「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託辭,根據在於對原理理解得不深入,未能注意結論的適用條件。為避免這種張冠李戴的錯誤,在使用結論時一定要注意結論成立的前提。

在允許的情況下,自己動手推導公式、定理不失是一種好辦法。

良好的思維習慣表現在考試中就是注意審題和執行嚴謹的解題步驟。審題,無論對於哪乙個科目,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乙個挖掘隱含條件,判斷定理,公式和結論是否適用的過程。我們在考試中犯的一些錯誤有相當是解題不規範的結果。

比如在物理解題中是有著一套比較嚴整的解題思路的。第一步是審題,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過程分析,弄清楚題目表述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涉及到哪幾個物理過程,第三步才是根據分析選擇適當公式進行計算,有些人自忖聰明或為了偷懶,邊審題邊列方程,略過了過程分析這一步,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對物理的感覺遠沒好到一看即知的程度,承認這一點,我們就要老老實實地按照思維過程解題。

北大清華狀元談學習經驗化學

化學楚軍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知識大多來自實驗,知識點多又較複雜繁瑣,不易記憶。作為一門實驗學科,應該重視實驗,實驗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知識。同時,考生要以教材為依據,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找到有效的記憶方法。化學的知識點分布雖廣卻也有脈絡...

高考狀元談經驗 六大技巧助你進入北大清華

先死記硬背,再死去活來。理解著記憶更好,沒有理解,就應該先背住它,然後再慢慢理解。沒有理解,也沒有背住,等於沒有學。高三要背誦的東西相當多,而人的遺忘率是呈先快後慢的走勢的。因此,背誦時應背誦 看 背結合 1小時後再背一遍 第 2天再背一遍 7天後再背一遍 相信很多人對繁重的背誦很是頭疼,但如果高考...

北大清華新生談學習方法

本報記者專訪山大附中8位今年考上北大 清華的考生,請他們講述自己備戰高考心得 隨著高考錄取工作的緊張進行,許多考生已得到好訊息 公升入理想的大學。本報記者專訪了山大附中8位已考上北大 清華的考生,請他們講述自己備戰高考的一些心得。在這次採訪中,記者發現,這些學生備戰高考的武功秘籍驚人相似 學習重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