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9日,我們在學校舉行了“名師談課改”暑期培訓活動,分別由市教育局胡鐵栓局長,市教研室盧xx老師,xx二小張xx校長和高平李書堂校長對課改做了精彩的發言,他們從巨集觀到微觀,從理念到實踐,從教學到人文,詳細地闡述了課改的勢在必行和終極目標。4天時間裡,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他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
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如何看待教育這一職業?胡局長為我指明瞭方向——“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的確,教育不是萬能的。
針對那些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毫無起色的孩子,我們要學會接受他的弱勢,並多與他們交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尊重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要堅持一個積極的態度。”教育本就是一個慢工程。俗話說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不如人意就著急上火,更不能語帶譏諷,而是應該持積極的態度慢慢地守望。我特別同意胡局長的一句話“本領就是本錢。”是的,只有練就嫻熟的本領,才有教育的資本。
二、如何創設生命課堂,爭做魅力教師?盧老師給我更多的是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比如正確看待課改,落實有效的課堂教學,落實以生為本,怎樣做有魅力的教師。
對我啟發最大的是自學的重要性和以生為本的具體操作方法。比如先學後教中的預習部分,要讓學生先自學,於自學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還有編排座位上,以往我們一直以為優劣搭配是科學的,能讓優生在自己掌握之餘幫助學困生,卻忽略了學困生的心裡感受,他可能因為無法與優生比拼,一直存在於優生的陰影下,激發不了學困生潛在的情感積極性。
如若實行“同質同桌”,處於同一水平的學生將失去了對優生的無形依賴,也會積極動腦思考,解決自己小組裡的疑難問題。還有她提出的“答題板”“搖號筒”“手勢語”等方法,都令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教育缺失暴露出來,而這些極富人文性的小舉措正是對“以生為本”的最好的落實。盧老師提到的做有魅力的老師,必須走觀察之路,學習之路,求是之路,科研之路和創新之路。
不僅要有良好的儀表,還須知識淵博,語言表達能力強,有很深的涵養。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隨著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認為本 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通過培訓,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課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2014年3月14日 16日,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華縣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為期三天的 五步三查 新教學模式的教師培訓。現將培訓心得彙報如下 一 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我們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 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 生活...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不可否認,課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維下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 首先,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 義教 時期所用課程多以傳統課程為主,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以教師講解 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進入高中後,突然地轉變了學習方式,學生難以適從,而教師又礙於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在趕進度,未給學生留以緩衝期,使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