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護理體會

2023-02-15 22:33:02 字數 1024 閱讀 3056

作者:殷佳靜

**:《醫學資訊》2014年第19期

摘要:目的解除患者病變關節造成的疼痛,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方法介紹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評估、術前術後**護理。

關鍵詞: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評估;**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股骨頸骨折患者常用的一種**方法。而股骨頸骨折多發於老年人,且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長,併發症多,在全髖關節置換術發展的同時,患者術前術後的**護理越來越受到廣大醫護人員的重視。

現將此方面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手術患者的評估

1.1年齡大且患有基礎病趙嬋等[1]報道,本組42例,年齡71~90歲,平均77.6歲。

患者合併有高血壓16例,腦血管意外4例,糖尿病3例,心臟病2例,肺部感染1例,其中有2種以上併發症者4例。周學梅[2]報道,研究組共106例,年齡70~95歲,平均76歲,其中高血壓、冠心病32例,肺心病11例,糖尿病30例,泌尿系統病15例,肝功能輕度不全2例,輕度貧血8例,神經系統疾病8例。據張淑萍等[3]報道,本組30例,年齡63~87歲,平均72歲。

術前伴有內科疾病8例,其中高血壓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心臟病史1例,風溼性關節炎2例。

1.2焦慮由於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多為高齡、高危的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患者對手術不瞭解,缺乏**信心,擔心手術失敗,長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使患者情緒鬱悶、煩躁。

另外患者骨折後需要家庭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而造成患者內疚和自卑,害怕成為家庭的負擔[4]。且患者對醫務人員的陌生,對醫院環境的不適應等都可以使患者產生的情緒波動。可見患者因疾病的痛苦渴望手術又畏懼手術,常產生焦慮感和恐懼感[5-6]。

1.3**評定①術前評定:評測上、下肢肌力;測定各關節特別是手術關節的關節活動度,確定有無攣縮或畸形;觀察步態型別及是否使用助行器;測量患肢長度和x線檢查;②術後評定:

可分別對術後第1、2d,術後1w、2w的住院患者及術後1、3、6個月的門診患者進行測評。住院患者主要測評其心、肺功能,傷口情況,關節有無疼痛、水腫及活動情況,肌力,軀體活動及轉移能力;門診隨訪患者要了解人工關節的穩定性和關節活動度,步態分析,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等[7]。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患者的康復護理

作者 盧幼霞 中外醫學研究 2013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護理體會。方法 根據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點,制定護理計劃並實施針對性護理。結果 23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無護理併發症發生,術後恢復良好,均取得滿意的 效果。結論 通過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

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指導

摘要 及時正確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老年患者進行 指導,可縮短術後臥床時間,減少併發症,確保患者早日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關鍵詞 髖關節 置換 指導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 股骨頸骨折 髖關節疾病的一種較常選用 較安全的手術方法,被臨床廣泛應用。而股骨頸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臥床時間長,併發...

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

快速 護理模式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作者 崔彩平 中國實用醫藥 2017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 快速 護理模式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48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4例。對照組僅對患者行普通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快速 護理。比較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