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英武
**:《師道·教研》2014年第06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且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積極廣泛地開展之中、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我認為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而教師的良好師德正是高素質的教師的重要表現。
〓〓一、學校
〓〓學校是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學習的主要陣地,學校應把師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對新世紀教師的師德培養:
〓〓1. 學校應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提高教師師德認識,規範師德行為。
〓〓2. 深入開展“學為人師,德為世範”活動,使每個教師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甘於奉獻。
〓〓3. 樹立典型,養教師愛生情感。
〓〓4. 樹立有效的學習制度,提高教師素質、建立一支科研型、學習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5. 建立獎懲制度,提高師德水平。
〓〓二、教師
〓〓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求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第一,要為人師表。唐代詩人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是說我們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人民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規範文明行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物件。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新形式下如何加強師德教育
景臺鎮秀山小學 何守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時永恆的主題。在新形勢下,更有緊迫性,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育為本 只有加強師德 師風教育建設,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養出創新人才。加強師德教育,一方面儘可能按時代的要求去認識 去豐富師德的內涵,提升師德的境界。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項實際工作中將師德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