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生平家世

2023-02-15 15:09:03 字數 1497 閱讀 2155

孫武(約西元前535年—西元前480年)是我國春秋末世偉大的軍事思想家和戰略家,是我國古代軍事科學理論的奠基人。

孫武七世祖為陳國公子完。周惠王五年(西元前672年),陳國內亂,公子完逃亡到齊國,齊桓公委以「工正」之職,主管齊手工業生產。陳完奔齊後改陳氏為田氏,故稱田完。

孫武曾祖父田桓子(字無宇),在齊已位為上大夫。他以大鬥借、小鬥收的辦法,收買人心,並成功地討伐了欒、高氏。齊景公封給高唐(今山東高唐縣東)為采邑,田氏遂成為齊國大家。

孫武祖父田書(字子佔)為田桓子次子,因在齊景公時伐莒(今山東省莒縣)有功,受封樂安(在今山東惠民縣)為采邑,賜姓孫氏,從此與田氏分離,另立家族。

孫武父孫憑也是齊國大夫,后位至於卿。孫武出身於貴族世家,從小即受到良好教育,其曾祖陳無宇、祖父孫書都是能征慣戰的將軍。他從先輩那裡學到了許多軍事鬥爭知識,這為他後來撰寫舉世聞名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春秋晚期,齊國像其他國家一樣,卿族間的相互火併,已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如西元前548年,齊大夫崔杼、慶封弒莊公,立靈公,並掌齊國政權。兩年以後,慶封利用崔氏的內部矛盾,滅了崔氏,獨執齊國大權。

次年,即西元前545年,齊欒、高、陳、鮑四氏又剿滅慶氏。西元前532年,陳、鮑兩氏聯合又消滅了欒、高氏,並瓜分了他們的家產。此後,陳氏為獨掌齊國大權,陸續消滅了鮑氏、國氏、高氏(齊高傒後)。

作為陳氏一支的孫氏,自然會捲入這無休止的鬥爭漩渦。而孫武則厭倦了這種互相傾軋,於周敬王三年(西元前517年)前後,離開紛亂的齊國,至吳羅浮山之東(今浙江吳興縣西北)隱居,潛心鑽研兵法,待機施展抱負。當時,楚國亡臣伍員(伍子胥)也隱居在吳國烏程臺,兩人相識,結為摯友。

周敬王五年,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自立為王,即吳王闔廬。闔廬為振興吳國,與楚爭霸,「任賢使能,施恩行惠」,重用伍員等賢臣。伍員深知孫武的軍事才能,即向吳王推薦孫武。

孫武獻上兵法十三篇,吳王看後十分賞識。為考驗孫武是否有真才實學,吳王挑選宮女180名,要孫武演練陣法。孫武把180名宮女分作兩隊,令吳王的兩名愛姬分別做左、右隊長。

孫武對她們講清了向左、右、前、後動作的規定,然後設定斧鉞刑罰,三令五申說不聽從命令者誅殺。言畢命令擊鼓向右,眾宮女哈哈大笑,不聽從命令。孫武說:

「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再把軍令重複數遍,然後命令擊鼓向左,眾宮女還是大笑不止。孫武說,既已講解明白而不執行命令,是隊長的罪過。

下令依軍

吳國 (約前11世紀—前473年)是周朝時的乙個諸侯國,姬姓,其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後擴張到除徽州地區以外的蘇皖兩省全境。據史料吳國都初期在無錫梅里,但據考古材料吳國初期國都可能在江陰市境內,後期吳國遷都蘇州。傳說周太王的長子太伯和次子虞仲為了將他們的王位讓給幼子王季出逃建立吳國。

這個傳說的準確性無可考證。春秋時期,吳國與中原的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也開始與其他諸侯國爭雄。吳王闔閭在今天的蘇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孫武攻破楚國都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闔閭的兒子夫差不顧國家連年征戰空虛,與齊國和晉國爭霸,令伍子胥自殺,忽視了邊界上的越國,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前473年,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秦餘杭山(今天蘇州南陽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准,夫差自殺,吳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