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2023-02-15 10:09:04 字數 1471 閱讀 6380

過去,人們對怎麼學的回答是記住它!誰擅長記和背,誰就能得高分,學習過程不重要,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資訊社會的來臨,要想靠記住來學習,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

那麼多資訊、知識,誰也不可能都記住,也不是所有的都必須記住。

學習的關鍵在於學習過程本身,在於在過程中是否學會了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

在過程中學會學習教師一直認為自己是教育教學的主人,孩子只是被塑造者。

可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乙個事實教師再也不可能像裁縫、理髮師那樣對學生剪裁、修剪。

教師要做的,全都得通過學生自己最後去完成,教師只不過是他們自主發展的服務者,教育過程的主人還是兒童自己。

一位老師在教可能性這一課時,要學生拋硬幣,並告訴學生出現國徽面與數字面的機會各佔一半。

有個學生拋了10次,出現國徽面有8次,數字面有2次。

他說老師,您講的不對吧。

老師微笑著說你回家繼續拋,看看結果如何。

這位學生回家後,一連拋了5000次,發現拋的次數越多,國徽面與數字面出現的機會就越接近。

第二天,他對老師說老師,您是對的。

無疑,這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對的,他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了思考。

在過程中學會創造在某小學的一堂語文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學習《雪地上的小畫家》一課。

課文講的是冬天的大雪將原野覆蓋,小鹿、小雞等小動物都出來了,用自己的足和爪子在雪地上畫出美麗的圖畫。

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提了乙個問題為什麼青蛙和蛇沒出來?乙個學生站起來說因為青蛙和蛇沒有毛衣,怕冷,所以呆在家裡。

老師聽了很不高興,嚴厲地說不知道就不要亂說!老師又問全班同學誰能告訴我正確答案?教室裡靜極了,再也沒有人起來回答。

老師說告訴你們,青蛙和蛇是冷血動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來。

人天生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教育應該去喚醒每個人的潛能。

因此,對於孩子粗淺的看法,脫離實際的想像,教師和家長都不能輕易地說不,因為創造正是在不斷的追問、假設、**、想像中誕生的。

而這位教師的教學方法,會扼殺孩子寶貴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不是危言聳聽。

不久前,一位教育工作者做了乙個實驗在幼兒園和大學分別就乙個圈是什麼,看能夠得出多少答案。

這位老師在幼兒園的黑板上畫了乙個圈,問小朋友,這是什麼?一位小朋友說是蘋果。

另乙個回答是月亮。

結果共有20種答案燒餅,眼睛,飛盤……在大學,老師同樣畫乙個圈,問學生是什麼,沒有乙個回答,老師只好點名,被點名的大學生站起來猶豫地說應該是零吧?經過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的教育,學生們建立了一種這樣的信念教師提的任何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對於教師突然提出的感覺簡單的問題,他們揣摩不出教師的真意,就不敢貿然回答,他們關心的是教師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的觀點,他們已經習慣了權威。

這樣的情形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可喜的是,正在進行的課程教材改革,特別強調改變過去那種機械訓練、只注重結果的現狀,特別強調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體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參與,樂於**,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觀張齊華《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有感

教什麼 是教學內容問題,而 怎麼教 是教學方法運用的問題。教什麼 是指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材的分析,一堂課上我們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哪些知識,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怎麼教 是指運用哪種教學方法,要講究策略,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同樣的教學時間為什麼有的教師課堂效率高,有的教師課堂效...

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麼

洞口縣九峰完小曾樂巨集教育理論及綜合 我們在小學,中學校園裡,時常會看到的這樣鏡頭 所有揹著書包的孩子一進學校都閉上了嘴,默默地排成一線,目不斜視地走向教學樓。這的確是一幅安靜的 秩序井然的畫面,但給我的感覺卻十分壓抑。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固然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自控自律,但這種 標準件 般的...

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麼

由此我想到幾年前送孩子上小學時看到的乙個鏡頭 所有揹著書包的孩子一進學校都閉上了嘴,默默地排成一線,目不斜視地走向教學樓。這的確是一幅安靜的 秩序井然的畫面,但給我的感覺卻十分壓抑。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固然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自控自律,但這種 標準件 般的要求簡直就像用裹腳布把女人的腳裹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