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區不是禁飛區

2023-02-15 09:00:07 字數 1314 閱讀 8224

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在東海建立防空識別區,並即日生效。僅4天後,國內外**便高調報道,美軍兩架b-52轟炸機於華盛頓時間25日晚「未攜帶任何**」穿越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並飛越釣魚島區域,穿越飛行期間未向中方通報。

對此一些論者認為,此舉表明東海防空識別區形同虛設,實力較中國更強大的美國可將識別區視若無物,當初設定防空識別區考慮欠周;也有人認為,美國此舉形同挑釁,應該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或回擊。

所謂防空識別區(adiz)系一國基於空防需要單方面劃定的空中預警空域,目的是在該空域內對異國航空器迅速識別、定位和管制,是一種單方面的宣布。由於這種單方面宣布的性質,防空識別區範圍內、領空範圍外,設定方無權對經過區域的外國飛行器實施干擾、迫降、擊落等改變其飛行軌跡的強制性措施,否則便違反了國際法。

一言以蔽之,識別區不是禁飛區,設定識別區的國家會要求外國在進入本國防空識別區時主動通報飛行計畫,提供無線電訊號和定位等,但如果對方拒不執行,所能採取的方法,不外監視、識別和定位。日本早在2023年便設定防空識別區,2023年5月10日又設定和此次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的沖繩防空識別區,近年來隨著中國航空兵活動範圍的擴大,最近處逼近中國大陸海岸線僅隔130海浬的日本防空識別區頻頻被中**機穿越,且中方並未照日方要求通報,對此,日方採取的措施,就是例行的監視、識別、定位。

美方軍力遠強於中方,在遠東的軍事存在也歷史悠久,日本如今的沖繩防空識別區,事實上就是承繼當年美國駐軍的「遺產」,此次穿越本身,及穿越後的高調「亮相」,首先是通過實際行動,印證此前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哈格爾「不承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宣告,同時向中國、相關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國顯示自己的立場和實力。

如前所述,防空識別區不是禁飛區,更不是領空,對於美方的這種「不配合」,中方並不能給予強制性回應,甚至**也會顯得師出無名,這不僅僅是實力的問題,更因為識別區本身就是一種單邊行為,不受國際法保護。

美國並非沿海周邊國家,如此亮相(既穿越又無武裝,選擇古老型號飛機),其用心是既向盟國顯示「我在這裡」,又向中國表明「我不想打仗」,對這樣的訊號必須心知肚明,並給予相應回應。

很顯然,採取不受國際法保護的應對方式,不僅缺乏依據,而且沒有實力做保證,更可能把地區問題國際化,對任何一方都沒任何好處。

防空識別區的本質是「識別」,對方軍用飛機不配合是常態,配合倒是罕見的例外,對於此,各國慣例都是確保全程監視,及時識別,也就是說,只要確保防空識別區的「識別」功能,就是有意義的。11月27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對b-52穿越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報道作出回應,稱「中**機進行了全程監視、及時識別,判明了美方飛機類別」,是基本得體的。

近年來中**機頻繁穿越日本防空識別區時,日方除進行監視、識別、定位外,還大量留取**、雷達訊號等證據,並公開發表,以證實其監控能力。在這方面,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顯然還有許多課要補。

防空識別區在國際爭端中的妙用

從國際關係角度講,防空識別區一般是一國領海線的外延。日本將防空識別區劃到距離中國浙江沿海僅130公里處,不僅遠遠超越了中日兩國曾有共識的東海分界,甚至也超過了其自身主張的中日中間線。不過 防空識別區 與領空不同,它不具有強制性,只有對方主動遵守關於這個識別區的規定,它才能發揮其作用。同時,面對故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