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2023-02-15 00:45:02 字數 4302 閱讀 6993

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植物性神經是能夠自動調整與個人意志無關的臟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經,在植物性神經中,可分為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交感神經系植物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脊髓發出的神經纖維到交感神經節,再由此發出纖維分布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

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公升,小支氣管舒張,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鬆弛,唾液分泌減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

當機體處於緊張活動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起著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與交感神經作用相反,它雖不如交感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但也有相當關係。它的纖維不分布於四肢,而汗腺豎直肌、腎上腺、甲狀腺、子宮等不具有副交感神經分布處。

副交感神經系統可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個方面:

①增進胃腸的活動,消化腺的分泌,促進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體的能量。

②瞳孔縮小以減少刺激,促進肝糖原的生成,以儲蓄能源。

③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協助生殖活動,如使生殖血管擴張,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於相互平衡制約中。

在這兩個神經系統中,當一方起正作用時,另一方則起負作用,很好的平衡協調和控制身體的生理活動,這便是植物神經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經系統的平衡被打破,那麼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

這被稱為植物神經紊亂症或植物神經失調症。

例如:交感神經功能異常增強和持續時,迴圈系統的機能亢進,便出現了心悸、憋氣、血壓公升高的症狀。相反,由於交感神經的功能減弱時,便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症狀。

當副交感神經的緊張長時間持續時,便會出現身體倦怠,站立時頭暈目眩,容易疲勞等症狀。

因為植物性神經是貫通全身的,因此植物性神經的症狀也是遍及全身的,除去象前述的那些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頭痛、頭暈、低燒、畏寒、高血壓、低血壓、嘔吐、便秘、腹瀉、失眠、耳鳴、腰痛、肥胖、消瘦、肩周炎、目眩、手腳發痛、肌肉跳動、胸部有壓迫感等症狀。這些症狀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若干症狀匯合後出現的,這便是植物性神經失調的症狀的特徵之一。

植物神經失調症,除去有先天性的體質因素之外,尚有心理、環境因素等。其中多數因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學習緊張、工作壓力、焦慮擔憂、家庭負擔、婚姻失敗等。

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是植物性神經的一部分。

由中樞部、交感幹、神經節、神經和神經叢組成。

中樞部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

交感幹位於脊柱兩側,由交感幹神經節和節間支連線而成,可分頸、胸、腰、骶和尾5部分。

調節心臟及其他內臟器官的活動。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比較廣泛,刺激交感神經能引起腹腔內臟及**末梢血管收縮、心搏加強和加速、瞳孔散大、消化腺分泌減少、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

交感神經的活動主要保證人體緊張狀態時的生理需要。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於相互平衡制約中。當機體處於緊張活動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起著主要作用。

交感神經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脊髓發出的神經纖維到交感神經節,再由此發出纖維分布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

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公升,小支氣管舒張,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鬆弛,唾液分泌黏稠,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於相互平衡制約中。當機體處於緊張活動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起著主要作用。

交感神經的初級節前神經元位於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部分的交感神經功能由高階中樞,如下丘腦,腦幹和網狀結構調節,這些部位會向交感神經的節前神經元傳送神經衝動。

初級神經元會到脊柱旁的神經節、椎旁神經節換元,其使用的神經遞質為(和副交感神經一樣)乙醯膽鹼。這些神經節互連成乾,被稱為「交感神經幹」。節後神經元繼續傳遞訊號到目標器官,並使用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經纖維沒有換元就離開交感神經幹,到達主動脈的椎前神經節,或者到達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經節。

1.對迴圈器官

交感神經對心臟活動具有興奮作用,能加速心搏頻率和加速心搏力量。

對血管,主要是促進微動脈收縮,從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動脈血壓。

但實際情況比較複雜,必須區別對待。

人體多數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神經對腹腔臟器的血管和**的血管均具有顯著的收縮作用;

對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縮血管的交感神經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經支配,對冠狀迴圈的血管,交感神經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縮,但其間接作用則是使血管舒張。

對外***官血管則起收縮作用。

腦和肺的血管,雖也接受交感神經支配,但作用很弱。

2.對消化器官

交感神經對胃腸運動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腸平滑肌的緊張性及胃腸蠕動的頻率,並減弱其蠕動的力量;

但當胃腸平滑肌緊張性太低或活動很弱時,交感神經也可使其活動增強。

對唾液腺能促進其分泌粘稠的唾液。

3.對呼吸器官和汗腺

交感神經對細支氣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細支氣管擴張,有利於通氣。

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汗腺分泌。

4.對虹膜內呈反射狀排列的瞳孔開大肌,可開大瞳孔。

5.對內分泌腺

腎上腺髓質受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支配。

當交感神經興奮時,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由於腎上腺髓質激素的作用大部分與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學上稱之為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

6.對泌尿***官

交感神經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活動和促進內括約肌的收縮,因而阻止排尿。

對***官,交感神經能促進懷孕子宮的收縮,但使未孕子宮舒張。

交感神經還能促進男性精囊腺和**管平滑肌收縮,從而引起**動作。

7.對糖代謝

交感神經能直接作用於肝細胞,促進肝糖原分解,從而使血糖公升高。

但在整體內,交感神經的公升血糖效應主要還是通過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來實現的。

副交感神經是植物性神經(自主神經)的一部分,分為腦部和骶部。

腦部的中樞位於腦幹內,總稱為副交感核,發出纖維走行在第3、7、9、10對腦神經內。

周圍的神經節有器官旁節和器官內節。

顱部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在此交換神經元後發出節後纖維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樞,位於骶髓2~4節段灰質內的骶中間外側核,發出節前纖維至臟器附近的器官旁節和臟器壁內的器官內節,組成盆神經,支配降結腸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臟器及外***。

刺激副交感神經能引起心搏減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縮小、膀胱收縮等反應,主要維持安靜時的生理需要。

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與交感神經作用相反,它雖不如交感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

一致性,但也有相當關係。

它的纖維不分布於四肢,汗腺豎直肌、腎上腺髓質、腎等不具有副交感神經分布處。

副交感神經系統可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四個方面:

①增進胃腸的活動,消化腺的分泌,促進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體的能量。

②瞳孔縮小以減少刺激,促進肝糖原的生成,以儲蓄能源。

③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

④協助生殖活動,如使生殖血管擴張,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①低階中樞部位不同。

交感神經的低階中樞位於脊髓胸腰部灰質的中間帶外側核,副交感神經的低階中樞位於腦幹一般內臟運動核和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

②周圍神經節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經由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和脊神經一起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到達交感幹神經節。

一部分在節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離開交感幹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四肢和體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大部分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乾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不再加入脊神經,而在各動脈周圍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到頭、頸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體。

而副交感神經自中樞發出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換神經元,節後纖維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都在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節後纖維短。

③兩者對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神經興奮時,腹腔內臟及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加強;支氣管平滑肌擴張;胃腸運動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陳代謝亢進;瞳孔散大等。

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跳減慢減弱;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胃腸運動加強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縮小等。

一般內臟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這兩種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體內兩類神經的活動是對立統一互相協調的。

交感神經的活動比較廣泛,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比較侷限,當機體處於平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的興奮佔優勢,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補充,有利於保護機體。

當劇烈運動或處於不良環境時,交感神經的活動加強,調動機體許多器官的潛力提高適應能力來應付環境的急劇變化,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