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學「認知地圖」的建立

2023-02-14 14:30:03 字數 957 閱讀 7815

作者:俞彭寅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3年第06期

「庖丁解牛」講的是乙個「熟能生巧」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可實踐中我們往往發現「熟不一定能生巧」,重複機械地記憶或練習,反而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低下、甚至喪失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庖丁解牛」現象是不是就是簡單的重複機械記憶與練習呢?

其實不然:首先「庖丁解牛」具有明確的認知目標,即在宰牛的同時認識牛的紋理。而且庖丁**的慾望強烈,具有永續性;第二「庖丁解牛」在訓練技術的同時注重觀察和思維方式的訓練。

在每一次宰牛活動中都要思考怎樣順著牛的結構紋理來用刀;第三「庖丁解牛」追求的是「用心神來領會」即用心體驗和感受;第四「庖丁解牛」講究的是牛的整體構造與部分之間的關係,以求達到有機統一。

「庖丁解牛」現象,用托爾曼的現**論來解釋,即在人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高階的「認知地圖」。所謂「認知地圖」就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出某些類似於一張現場地圖的模型。這是一種對區域性環境的綜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簡單順序,也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資訊等。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在學生的頭腦中也建立起數學的「認知地圖」,真正做到熟能生巧。靈活運用呢?現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實踐談些膚淺的看法。

一、觸景生情,為「認知地圖」的建立提供動力和原形

我們說任何學習都需要動力,動力的高低取決於意志與情趣。作為教師應讓學生明確認知目標,並根據目標創設有趣的生活情景或問題情景。俗話說:

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在一定的情景下,人能聯想起這一情景中所發生的事;故地重遊,能回憶起許多上次遊玩的情節,因此創設愉悅的情景不僅為本次學習增添了動力,而且為今後的回憶提供了原形。

如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為了能有效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認知地圖」,我創設了「猜水果」遊戲情景:**出示迴圈不斷的水果籃,讓學生猜猜籃裡藏著什麼水果(按蘋果、香蕉、橘子、蘋果、香蕉、橘子……排列),通過學生一次次的猜,由猜錯到猜對,逐漸發現籃子裡的秘密,引入「找規律」。全體學生興趣高漲,完全陶醉在快樂的情景之中,為「迴圈規律地圖」的建立提供了動力和原形。

地相簿的建立

系統介面 系統主介面如圖12 1所示 相簿的結構 相簿在結構上由各層類以及影像庫層組成。如圖12 2所示的相簿是由9個圖幅組成,具3個層類和乙個影像層。在相簿中,以圖幅為單位構成平面,乙個圖幅中又由若干層 檔案 重疊而成,一層對應乙個檔案 點 線或面 屬於同一圖幅的多個檔案具有不同或相同的屬性結構,...

基於學生認知邏輯的初中數學教學

作者 陳燕 數學教學通訊 初中版 2016年第08期 摘要 認知邏輯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表現出來的認知順序與規律,反映著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基於數學教材但超越數學教材,讓數學知識的生成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本文以初中數學中的 勾股定理 為例,闡述基於學生認知邏輯的數學教學.關鍵詞...

學生的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只有在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才能完成。只有學生本人的積極思考 主動探索,才能有所發現 有所創新。但在不少學校裡,我們仍常常見到這樣的現象 學生儘管像容器 接收器一樣把教師傳授的知識全盤接收,可到面臨實際應用時,卻一籌莫展,束手無策。這種 高分低能型 人才現象清楚告訴我們當今的教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