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發展課題研究報告

2023-02-14 07:06:02 字數 5280 閱讀 1386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資訊化程序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yay010034)

子課題:

廣東省惠州市華僑中學

建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發展

教協科 [2002] b128號

課題研究報告

2023年——2023年

課題負責人: 陳炯彪

2023年5月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資訊化程序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

子課題:

建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發展

—— 課題研究報告 ——

廣東省惠州市華僑中學 2023年5月

摘要: 2023年初,我校建立起了校園網,我們基於建構學習理論,運用校園網計算機資訊系統,建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推進資訊科技、課程資源與學校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條件,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這一開拓性的實踐與研究,對探索初中學生的品德培養、認知水平提高、個性發展的基本規律,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在教育資訊化程序中,「情境──探索」學習模式的建立與實驗,始終貫穿著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集中體現了思想創新、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方法創新,學習(課程)資源創新和學習方式創新。變革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學生以校園網系統為平台,計算機為工具,圍繞學習主題上網蒐集資料,處理資訊,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性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交流與合作,促進自身的發展。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計算機管理系統和學習反饋機制,提供課程資訊,把握和調控學習程序,實現教學的主導作用,並在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我。

關鍵詞: 校園網系統、「情境──探索」學習模式、整合、創新、學生發展、教師提高。

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資訊化程序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總課題組、廣東省電教館指導下,在惠州市教育局全面關心和全力支援下,我校積極實踐「****」重要思想,堅持教育創新,確立並實施課題研究:《建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發展》,推進資訊科技、課程資源與學校課程的整合,變革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素質,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一、實驗的目標

2023年初,我校建立起了校園網計算機資訊系統,該系統採用智慧型交換、光纖千兆主幹網路,百兆網進終端,網控中心建立了豐富的教學資訊資源庫,通過光纖接入網際網路(internet)。我們認為,校園網是教育資訊化的基礎和形式,豐富的資訊資源、自主的獲取方式和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是教育資訊化的內容與實質。我們確定:

運用校園網計算機資訊系統,利用和開發教學資訊資源,建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推進資訊科技、課程資源與學校課程的科學整合,變革學習方式,促進全體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

1、建構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情境——探索」學習模式(model of situated-explore),改變長期以來只以課本為內容的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共同發展,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使全體學生素質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提高,使大部分學生達到最佳水平的發揮。

2、通過「情境——探索」學習模式,著重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3、通過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在參與計算機課件創作),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自覺地調節自己的志趣和情感,以發展學生的個性。

5、通過實驗,從教學設計、學習環境建構和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探索一條變革學習方式,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6、進一步轉變、提高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能力,開發計算機教學資源,撰編實驗**,爭取優秀教研成果。

二、建構「情境──探索」學習模式

三、推進學科課程與資訊科技整合。

新課程改革,現代教育技術是突破口。美國教育技術協會對它進行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

」它不是指單純的物質技術,強調的是設計和運用現代教育的思想、觀念和方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直接的目的是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資訊科技和網路上廣泛的資訊源,為互動性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學生圍繞學習主題上網蒐集資料,處理資訊,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性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交流與合作,減少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和課本的依賴。從學科的角度出發,著眼點是解決本學科的難題,體現本學科的特色,推進學科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3.1、學習情境

建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在真實的或虛擬化的情景下學習,可以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的差距,實現知識的遷移、掌握和應用。因此,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增強學生親身經歷,讓學生從生活走向課堂,從課堂走向社會。教師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可以感知的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盡可能形象生動地展示生活中的情景、自然中的情景、科技發展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感受和理解知識內涵,激發起潛在的情感和理智,引發積極的思維。

資訊化教學拉近了課堂與現實的距離,再現或虛擬了乙個個情景,使學生感同身受。例如,在初中語文《中國石拱橋》一課教學中,教師運用**資料僅六分鐘,便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認識,形成豐富的表象。對趙州橋的「拱圈」怎樣巧妙,小拱怎樣能減輕橋的重量和洪水來臨時減少衝擊力;蘆溝橋上石獅子的千姿百態。

教師運用powerpoint展現出這些區域性的具體影象,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分析。使學生很快理解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設計奇特,結構堅固,形態優美」的特點,掌握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和方法。

3.2、引導探索

學生自主學習、意義的建構是在大量資訊資源下進行的。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正在發展,仍須直接材料作支援。教學要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材料,幫助他們產生學習情景。

同時還要使用課件,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指導學生分析和推理,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多**技術能夠形象、逼真、系統地描述出事物運動的形成、空間位移、相對關係和形狀變換,有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性材料支援,活躍思維。又能以靜止的方式表現出事物瞬間的特性,讓學生詳細地、有分析地觀察事物的細部,有助於學生對事物特徵的抽象概括。幾何教師在開展《運用多**技術,培養學生觀察、聯想和邏輯推理能力》實驗中,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注意突出圖形的本質特徵、變化規律、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聯絡,啟發,幫助學生用探索的方法、運動的觀點學習和研究幾何的知識。

運用多**動畫的翻摺、旋轉功能,揭示圖形的本質特徵,使抽象內容具體化,指導學生在觀察圖形的變化過程中,探求反映圖形特徵的結論,逐步養成探索問題的習慣,實現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獨立性。運用多**動畫的分解、復合功能,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又可把部分綜合成整體,揭示圖形的變化規律,幫助學生按知識的邏輯性理解、掌握幾何作圖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方向性、順序性和思維的邏輯性。運用多**動畫錯動功能可將圖形化靜為動,揭示圖形與圖形的聯絡,指導學生通過對其結構和變化過程的分析,使學生從形到數,從數到形去認識圖形與圖形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運用多**動畫變換功能,或變換圖形或變換條件,形成「一題多變」,或變換分析角度和方法,做到「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敏捷性,提高解題能力。不斷充實頭腦中的表象儲備,建立空間觀念。

多**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認知材料,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產生聯想,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誘發學生主動探索和研究,發現新知,啟用思維讓學生聯想,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3.3、組織互動

課程資訊以其資源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呈現手法合理得當,操作設定互動提示,為學生提供乙個互動學習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順利進行,實現人——人互動、人——機互動。課程資源通過公告板、討論區、諮詢區,展開學生與學生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協作與會話。

在豐富的資訊資源和自主的學習情境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改變了教師強迫式的空洞說教和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教學方式,排除了師生雙方心理上的強制性。會使學生不必要的緊張與過度的自我防衛機制自然地消失,就會真實地表現出他們原來的面貌,他們所擁有的能力也會得以充分發揮。對於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和看法,每位同學都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見解,學生在這種環境中獲得的認同感和成就感比起傳統的學習環境要強。

以情感為發展學生的認知活動,實現情感和理智的統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事實的認識和了解,實現知、情、意、行的逐步昇華。

3.4、點撥反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輸教學資訊(知識、技能),而且應對教學情境和學生互動不失時機地進行教學調控,維持學生的學習慾望,保持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資訊,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慧型和個性品質。

建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認知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導航者和學習發展的促進者。課程資源設定超文字鏈結,通過滑鼠操作進入相應的概念解釋和問題的解決,同時可以即時地返回當前學習任務上來。

教師通過巡視或人機對話收集到的教學資訊,判斷學生學習障礙,給學生及時的點撥,恰到好處的指導。

例如,初中代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中的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和追及,題中涉及有速度、時間、路程和其它概念,這對學生列出方程解應用題是相當重要的。對這些基本概念設定超文字鏈結,可通過滑鼠操作進入相應的概念解釋和問題的解決,同時可以即時的返回當前學習任務上來。

在知識鞏固、應用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相應層次的練習,或通過互動可以出現提示,甚至可以進入與練習題相仿的相關教學內容中重新學習,或將練習以ftp檔案傳輸形式傳送給老師,及時反饋。老師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序,關注到個別差異,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3.5、意義建構。

建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論是學生的獨立探索、協作學習、還是教師輔導,都要有利於完成和深化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知識的意義建構要靠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結構去自覺、主動地完成。教師在考慮不同型別的學生在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的特點下,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設計有利於知識獲得和技能發展的、能適應不同學生要求的課程資源,通過人機互動,使學生感受和理解當前所學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則、定理、性質,把握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過程,形成知識系統和知識結構,達到完成目標的意義建構。

四、理論與技術依據

現代社會的發展要靠有主體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去實現。現代教學應當是一種發展性教學,體現社會主義教學的性質與方向,既要有利於學生獲得知識,又要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4.1、建構學習理論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由瑞士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發展而來的建構學習理論對我國的學習和教育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建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新知識意義的建構需要同化、順應兩個認知過程的發生和完成,也就是說學生的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的,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迴圈中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其教學模式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公升課堂效率 教學模式初探 高效課堂 是指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通過組織 引起 維持 促進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後,師生得到的最大化的發展。簡單說,高效課堂 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這裡的高效不僅是教師高效的講解,更多的是指向學生高效的學習,指向師生...

創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 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是乙個不斷探索 不斷創新的過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所要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創設富有動力的問題情境,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培...

開展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為了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 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長滿意的,學生愛戴的人民教師,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特制訂個人讀書計畫如下 一 指導思想 以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推進課程改革為載體,以加強社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