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順應下屬呼聲修身是一種削足適履的自我折磨

2023-02-14 05:00:05 字數 2649 閱讀 4009

企業中,內部問題遲遲不得治時,所有矛盾必將聚焦管理者之身,此時,下屬必以自己的口味和聖人的標準度量管理者,比如,希望管理者胸襟廣闊、納諫如流、心懷仁愛、任人唯賢、是非分明、**遠矚,等等,只要是好聽的詞就全往管理者身上貼,管理者能為之最好,若有一條做不到,在下屬眼裡,管理者就是「萬惡之源」,隨之而來就是「我就說嘛…你就看那嘛…」的牢騷和抱怨。面對下屬的種種「希望」,多數管理者都會在言語上作出「肯定」的表態,但在行動中又會自覺不自覺地作出「否定」的回答。遇有管理者「言行不一」時,下屬的牢騷、抱怨只能持續。

恰因如此,許多管理專家或是管理諮詢師也總是要求管理者要注重修身。

有些話雖好說,但好做嗎?比如剛才所提胸襟廣闊、納諫如流、心懷仁愛、任人唯賢、是非分明、**遠矚等,就幾個字,很好說,但好做嗎?其實,人之一生若能做到其中一句,恐將聖比堯舜,若全做到,佛祖如來恐將自愧不如。

故而,有些話好說,說的也對,但真要去做,就未必對了。何有此說呢?明白幾個道理就自然知曉。

第乙個道理:物極必反,刻意追求完美必將創造醜陋。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完了」也就「完了」。

下屬所提千百種「希望」雖好,但管理者真要按此捏塑自己,那問題來了:一是你做不到,二是做不到只得假裝做到,三是假裝做到就變成虛偽,虛偽就變得醜陋。與其如此,不如還原自己,讓自己活得真實點、輕鬆點,何須在虛偽中苦苦自我折磨和自我扭曲?

或許,真實的你會讓下屬厭惡,但虛偽的你絕對會遭下屬唾棄。遭人厭惡不一定遭人背叛,遭人唾棄絕對要遭人背叛。故而,與其選擇被唾棄不如選擇被厭惡。

此如市場上售賣的玉鐲,人工處理過的玉鐲清澈透亮堪稱完美,卻為買家所唾棄,此即「壁無瑕則不玉」。又如「轉基因」食品,其說到底是科學家追求完美的產物,很多時候我們寧願選擇質賤價高的自然食物,也不會選擇「轉基因」食品,只因我們不知其背後是否隱藏危害,如同下屬不知道虛偽的你背後隱藏著什麼一樣。中國有句古話叫「水至清則無魚」,這裡附和一句:

人至美則不善。這就是「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的道理。

第二個道理:瑕不掩瑜,是個正常人就應該有點性格。性格背後隱藏的是缺點,缺點和優點交織鑄就人的性格。

人常說要克服缺點,但諸位見過多少已經克服缺點的人?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見能克服幾個缺點。當然,缺點不是指缺陷或錯誤,而是相對他人長處的欠缺。

我們雖常用「木桶原理」鞭策自己克服不足,但別忘還有個把木桶斜放的「反木桶原理」。如同太陽有黑斑,但黑斑能掩其光輝嗎?故而,管理者面對下屬的種種「希望」或「指責」,「橫眉冷對千夫指」也無妨,無需為迎合他人刻意捏塑自己。

同時,下屬的「希望」皆為一家之言,此等「希望」即使正確也未必能解決企業管理問題。如,為激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有人必希望管理者以仁愛之心實施管理,但這能激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嗎?舉個例,管理者為體現關懷,將每日工作時間縮短為6小時,這樣是否能激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呢?

其實,就算每天只工作1小時,也不可能解決員工積極性創造性問題。

第三個道理:水到渠成,管理者的修身是強求不來的。在修身上,一人若想修成什麼就能修得什麼,那人人皆可修成正果飛天成仙。

在下屬看來,管理者修身好像是個「想不想」的簡單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其實,哪個管理者不想修成下屬所「希望」的正果?其亦希望自個能海納百川、知人善任、是非分明、**遠矚,但此能想修就能修乎?

管理者亦只為芸芸眾生的普通一員,和下屬一樣都是凡人,下屬難以做到的事,其亦難為之。而且,在下屬「旁觀者清」的簡單問題上,解決問題的辦法未必輕而易舉。是以,管理者修身不能強求,否則必將出現類似「求名心切必作偽,求利心重必趨邪」的結局而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惡果

有人或問:「照此說,管理者豈無修身必要?」答案是「有必要」,但不可為迎合他人去修身,不可扭曲自己而修身。那何以修身?弄清下面幾個問題就自然明了。

問題一:誰希望管理者修身?答案是下屬。

哪種下屬呢?乙個工作積極性強的下屬,多半沒閒心去扯管理者的修身問題。但凡給管理者提出修身希望的,卻無一例外都是缺乏工作積極性而經常抱怨、牢騷的下屬;在其看來,工作不想幹、幹不好都是管理者修為不到所致。

問題二:修身的目的是什麼?肯定不是自娛自樂。

從第乙個問題可倒推一結論:只要解決好下屬工作積極性,就不會再有抱怨和牢騷,就不會再有人去操心管理者的修身問題。從此角度講,管理者修身是為了解決下屬的工作激情問題,下屬的工作激情就是管理者的修身正果。

問題三:修身的關鍵是什麼?管理者修身是為解決下屬工作激情問題,也就是解決管理問題,那修身的關鍵自然就是找到正確的管理方法。

從此角度講,管理者的修身過程其實就是尋找管理方法、解決管理問題的過程。管理問題不解決,管理者千修萬修都是休想。

問題四:如何找到正確的管理方法?思想是行動的嚮導,指導思想若有偏差,必將導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蝴蝶效應,結果就是管理方法失靈,問題無法解決,下屬對管理者的抱怨、牢騷持續發酵。

所以,要找到正確的管理方法,就必須確立正確的管理指導思想。

問題五:如何確立正確的管理指導思想?鄙人說過:

角度認識真相、真相決定觀念、觀念改變思維、思維創造方法、方法提公升能力、能力扭轉命運。要確立正確的管理指導思想須追本溯源,切實站準角度把管理的真相實質認清楚,而不是把自個認清楚,如此方可在指導思想上找到正確的理論原點。類如化學家搞研究,其理論原點是「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和電子構成」,無此理論原點,其將只能「瞎貓貓碰死耗子」地胡亂折騰。

認清管理的本質方能查準管理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而激發員工積極性,此時恐將無人再「鹹吃蘿蔔淡操心」去閒扯管理者的修身問題,管理者縱使想修身亦將不知往何處修。

所以,管理者修身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管理問題、尋找管理方法、認清管理本質的過程,而不按照下屬的主張去削足適履、自我折磨。

4 忠臣者之事 命運是一種格局,活著是一種態度

易 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萬千,上有四季,下有傳統,我們了解的太陽,文字裡的書房,未必能找到心靈的天窗,有人把季節分為時間,也有人把季節劃分為人為。左邊是格局,右邊是文化,人生是乙個太陽,命運是一種態度。不要認為活著可以學習心中的閱讀,而是認識命運的太陽,太陽有冷暖之分,易經有格局之術,當你認...

管理是一種職業

弗雷德蒙德 馬利克 管理成就生活 摘錄 企業管理的基礎 法治思想 法治思想的第一原則 即使某些人做出了豐功偉績 產生了廣泛影響,組織的興衰也不應簡單的由某個人來決定。測試一位管理者是否卓越的方法,不是看他在任時取得的成就,而是要看他離任後組織的狀況。法治思想的第二原則 就是對於每個人,即使是管理者,...

管理是一種文化

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熊彼得在 經濟發展理論 一書中的定義,創新是指 企業家實行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結合。企業創新由制度創新 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三個相互支撐的方面組成,企業的發展是這三方面互相促進的結果。雖然我國企業制度創新有待突破,但技術創新已開始全面啟動。研究國際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