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三題

2023-02-14 03:51:05 字數 1142 閱讀 6096

作者:梁初

**:《湖南教育·上》2023年第07期

做大與做強

做「大」可以是一夜之間的事,而做「強」呢,則需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誰會擇「難」而棄「易」呢?沒有科學的評價機制來促動你去做「強」,誰也不會去做傻子。

在弱與強之間,我們都會選擇做強者,不會甘於示弱。好強是人類的共性,不能責怪,甚至應該褒揚。當然,這與把成為「國家級貧困縣」當作「特大喜訊」並「熱烈祝賀」這樣的「喜弱」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但是,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樣,同樣一件事,同樣是出自良好的願望,在有的人那兒能夠取得好的效果,而到了有的人手裡,則常常走了樣,變了味。

比如,我們要的是「強大」,但在某些人那兒,「強大」就只剩下「大」了,「強」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

先看我們的某些高校,一是「合併風潮」風起雲湧,一是「改名運動」如火如荼,都是為了乙個字:大。原本各有特色的多所高校被合併到了一起,內耗不止,矛盾不斷,領導權、學科設定、招生、校舍……各個方面雖經磨合,但仍無法化解。

大是大了,可各個學校的「稜角」卻沒了,都成了清一色的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實力不僅沒有增強,反而大大削弱了。再說「改名運動」。在這股浪潮下,我們許多學校紛紛「變臉」。

中專變成了大專,大專變成了本科。有的學校原本在乙個偏僻的小城鎮,名不見經傳,忽然搖身一變,成了「中國某某大學」或「某某省市大學」,讓許多學生、家長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名字變了,可師資力量、管理水平等卻沒變,教學質量則因生源劇增但師資、教室、實驗室、宿舍等條件匱乏而急劇下降。

許多人只看「校名」就稀里糊塗讓子女選擇了某所「大」學。幾年之後,學生一無所成才呼上當,可為時已晚矣。這樣的「大」,帶來的後果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們的中小學裡,「大」則表現出另外一番情形。現如今,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教育空前重視,可「優質教育資源」還是非常稀缺。於是,為了滿足「需求」,一些辦出了聲譽的中小學,一是另開「分店」,到處設立分校,「連鎖經營」;一是收購、兼併其它軟、硬體均不能盡如人意的學校,「貼牌生產」。

這些「新興名校」,「名」雖有了,而「實」卻不至:學校最關鍵的一環——「師資」質量沒有上來。「新辦學校」招來的名師不多,「兼併學校」還是原來那些師資,換湯沒換藥。

這些「擴容」或「加盟」的學校,大則大矣,動輒上千人甚至數千人,可大而不強。家長、學生奔其「盛名」而來,得到的卻是大大地「縮了水」的教育。

教育隨筆三則

663312雲南省廣南縣篆角鄉中心學校陳福光 學生 減負 教師肩上的擔子不輕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舉國上下部把學生 減負 問題視為教育改革的頭等大事。有人這樣說 現在學生減負了,教師的工作輕鬆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至少是片面的 我不贊成。減負 了,學生不必整日埋頭於書堆,也不必苦苦修行於題海...

德育教育隨筆三下

從事教學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難度很大。德育工作難,難在其長期性和隱性,難在其常常不被重視,難在其方法陳舊無創意,難在其能否真的讓孩子們入腦入心銘記終生。當然,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課堂主渠道之一,學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主動性和實效性。大道理要講,小道理更要談。但是,如果...

教育教學隨筆

重新解讀 情感教育 武漢市博學初級中學李桂萍 本校有著優良的教育傳統,那就是 情感教育 當年全校教師給每乙個學生無盡的呵護和寬容,換來了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為學校創造了乙個又乙個的輝煌。因此,這一經驗一直傳承至今,還被視為本校的法寶。原來的 情感教育 面對如今的學生,顯得蒼白無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