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幾家老照相館

2023-02-14 00:51:05 字數 2336 閱讀 4373

如今,喜歡照相的人太幸福了。他們(她們)幾乎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所好,買一台可心的照相機,因為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都富餘裕了嗎;買了相機後可以到公園、街頭、高山、大海等各個地方去拍照。

我小時候生活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高。就個人愛好來講,一般家庭的經濟收入,只能把追求的目標和範圍降低到最低水平。就拿照相來說,喜愛照相的人不少,但有照相機的幾乎寥寥無幾。

因為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的經濟收入,是無法購買這種高檔物品;就是家有照相機的少數人在那個年代,特別是極「左」思潮影響的年代,也不敢輕易「亮」出了享用,唯恐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扣上「追求資產階級生活享受」、「公子哥」等「帽子」。

那時候,逢年過節一家人到照相館裡照張全家福,就算是最大的滿足了。所以,有些照相館便成了喜歡照相的人們心中的「聖地」。許多當年的照相館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現在,我家住在五環外的居民小區。平時很少有時間逛昔日所喜歡的那些繁華的街道。前幾天,逛王府井大街經「中國照相館」門口時,看著玻璃櫥窗裡的一張張彩色**,不禁引起我對幾家老照相館的回憶。

上世紀50至70年代,我居住的胡同距王府井(現稱「金街」)、東單北大街(現稱「銀街」)非常近。這兩條街上當時有幾家有名的照相館,如位於王府井大街的中國照相館、北京照相館;位於東單北大街的金山照相館、青年照相館。現在除中國照相館外,其餘的已不存在了。

對這些照相館印象深刻、述之情深,是因為我從兒時至青年時期,常去這幾家照相館照相。我們全家人家庭觀念非常深,從我小時起,每年春節前都去照相館照一張全家福**。這些**一直被我視為「珍品」,它不僅使我看到我隨著年齡增長的相貌變化,更使我回憶起那每一年年全家人的幸福生活經歷。

我和弟弟、妹妹從上學始,小學、中學期間,除照畢業照外,也常和親戚、同學、朋友去照相;在外遊玩照相後也常到照相館沖洗**,所以和這幾家照相館打交道很多。這幾家照相館的工作人員技術水平都很高,所以照相或洗相片是哪家顧客少則去哪家免得排隊等候。

這幾家照相館相距很近,就當時王府井大街來看,一進南口東側便是中國照相館;往北走不遠便是北京照相館,當時的位址是「王府井大街46號」。東單北大街亦如此,從其南口往北不遠的東側便是金山照相館,青年照相館在街西側,在金山照相館的斜對面。每次取回洗好的**,我總是反覆欣賞。

我喜歡照相,但當時的生活條件是不可能買一台照相機的。而且左鄰右舍的人,也幾乎沒人有相機。上世紀60年代初,我們就住在新建不久的北京火車站對面,但整條胡同裡卻沒有幾家人家在北京站前留過影。

這就使我們更喜愛照相室內有新建築背景**的金山、中國等照相館了。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著金山照相館一位攝影師的面貌,他當時年紀有40歲左右,乙隻眼睛有點毛病,他的家就住在我們胡同附近。當時,金山照相館較其他幾家照相館生意好,與他的高水平照相技術有很大關係。經他照的相片就是好。

由於我們家人和他比較熟,所以他在給我家照全家福**時,從我們每個人的姿勢到選擇的照相角度等,都非常精心,照出的相片我們最滿意。所以,比較起來,在這幾家照相館中,我們和金山打交道最多。

這幾家照相館和它們的顧客一起,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化和變遷,特別是在姜昆《如此照相》相聲中所描述的「文革」時期,確實是笑話百出:照相的人幾乎是同乙個姿勢、同乙個裝扮;有的照相者要求在相片上列印一句時髦的口號;有的照相館的工作人員被加上莫須有罪名受到衝擊,或停止其照相工作,而改做清潔服務工作,或被勒令「邊照相,邊接受群眾的『監督』;照相館被勒令改名,其位址也隨所在街道的改名而變更,如北京照相館隨著王府井大街被強改為「人民路」,其位址則改為「人民路152號」……

應該說在我居住在這附近的40多年期間,特別是上世紀50和60年代,我家附近還有幾家照相館,在東單北大街東側的棲鳳樓胡同有一家「王光衝曬社」,兼帶照相;北京站前大街建成後,街東側有「時光照相館」等。總之,當時我所居住地區附近居民照相又方便又便宜。特別是對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照畢業像或需作其他用的1寸小**,只要到任意一家照相館,都能盡快滿足我們的需要,而且**非常便宜。

時過境遷,上述照相館中現只有「中國照相館」仍在王府井大街營業外,其餘已都不存在。在當時名氣很大的「金山」、「北京」照相館等,也只留在50歲以上當地居民的記憶中。中國照相館現在作為一家老字型大小的照相館,已在多處開設了分店,每個分店的照相技術都無愧於他們的品牌信譽,照出相片的效果確實好。

前幾年國慶節期間,我岳父召集全家人在位於金源**的中國照相館分館照了一張全家福,沒想到在照相館裡遇到了一位二十多年前為我照過相的一位師傅,他如今已是這家分店的副經理。上了年紀的老人之所以要在中國照相館照相,是因為該館照出的相片上印有「中國照相館」的字樣,可見這個照相館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品牌價值!

現在,在北京的大街上,人們見到的大多是高檔「影樓」等,大概也很少能找到像上述那些照相館了。最根本的變化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照相機進入了普通家庭。隨著北京市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不少老胡同都消逝了;不少老建築等也消逝了。

我本人現在就有兩台照相機,有時候在旅遊中隨時拍照自己喜愛的風景時,我總是感慨:要是我年輕時有臺照相機該多好呀!可惜當年的大街小巷、樓台場館等,只能留在記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