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複習大綱

2023-02-13 12:24:04 字數 4859 閱讀 9938

傳播學內容:

1.傳播學: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一級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係的學問,是研究社會資訊系統及其執行規律的科學。

2.傳播學的研究方法:(1)實地調查法 (2)內容分析法 (3)實驗法 (4)個案調查法(5)定性研究方法

3.學習與研究傳播學的意義:(1)有助於推動傳播學學科建設 (2)有助於正確解釋和合理解決傳播現象和問題 (3)有助於提高船舶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4)有助於增強資訊傳播的效果 (5)有助於人們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

4.傳播學的誕生與發展:傳播學作為一門學科,孕育20世紀上半葉,形成於20世紀中期,首先誕生美國。

(1)政治:美國的政治生活;兩次世界大戰 。(2)經濟:

廣告的發展;大眾傳播業的發展。(3)學術: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政治學、符號學、語言學等;三論:

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

5.傳播學的四大先驅:拉斯維爾、盧因、拉扎斯菲爾德、霍夫蘭

6.傳播學的鼻祖和建立者:威爾伯·施拉姆

7.傳播:傳播是一種行為,一種過程。(傳播,就是資訊的流動過程)

8.傳播的四種基本型別: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

9.傳播的形式:(1)符號和訊號時代 (2)口語時代 (3)文字時代 (4)印刷時代 (5)大眾傳播時代 (6)網路傳播時代

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區別:新聞學和傳播學都屬於文學類專業,但是二者初試考試科目有三科相同,即政治、英語、綜合考試[新聞傳播類],另外一門有差異的學科為:

新聞學——新聞學基礎

傳播學——傳播學理論與歷史

研究重點不同

傳播學重理論研究,其研究路線是:多學科的理論探索-對傳播實踐的調查分析和指導理論上的提高與發展;

新聞學重業務研究,其研究路線是:實務-歷史-理論。

研究方法不同

新聞學沿用傳統的人文學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

傳播學則以新興的社會學科的優勢和特點,多採用試驗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資訊系統及其執行規律的科學,新聞學是傳播學的基礎和前身。傳播學研究範圍更廣;新聞學是大眾傳播的一種現象,是傳播學的母體之一。

傳播模式(什麼是線形傳播?)

2、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

a拉斯韋爾的傳播過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韋爾《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和功能》。又稱拉斯韋爾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who(誰);saywhat(說了什麼);inwhichchannel(通過什麼渠道);towhom(向誰說);withwhateffect(有什麼效果)

③內容:誰(傳播者)—說什麼(訊息)—通過什麼渠道(媒介)—對誰說(受傳者)—有什麼效果(效果)

④評價:a.意義:

第一次將人們每天從事又闡釋不清的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有五個環節和要素構成的過程,為人們理解傳播過程的結構和特性提供了具體的出發點;明確勾勒出傳播學研究的五個主要領域(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研究、受眾研究和效果研究),對形成傳播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義;b.不足:單向直線模式,未提供反饋渠道,沒有揭示人類社會傳播的雙向和互動性質。

b夏農-韋弗數學模式

①美)c.夏農和w.韋弗《傳播數學理論》

②內容:信源——發射器——□接收器——信宿

噪源③評價:a.意義:

匯入噪音概念,表明傳播過程內外的障礙因素對訊息的干擾;提高傳播學者對資訊科技在傳播過程中的作用的認識;b.不足:直線單向過程,缺少反饋環節和角色互換(作為電子通訊過程並無不妥)。

3、傳播過程的迴圈和互動模式

a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迴圈模式

①施拉姆受奧斯古德的觀點啟發,《傳播是怎樣執行的》。

②內容:a.沒有傳播者和受傳者的概念,傳播雙方都是傳播行為的主體,訊息迴圈,相互作用;b.

重點不在於分析傳播渠道中的各種環節,而在於解析傳播雙方的角色功能。雙方在不同階段都依次扮演解碼者(接受和解讀符號)、解釋者(解釋意義)和編碼者(符號化和傳達)的角色。

③評價:a.意義:

強調社會傳播的互動性,把傳播雙方都看作是傳播行為的主體,正確;b.不足:把傳播雙方放在完全對等(平等)的關係中不合適;僅適於人際傳播,不適於大眾傳播過程。

b施拉姆的大眾傳播模式

①施拉姆《傳播是怎樣執行的》

②內容:a.構成傳播過程的雙方分別是大眾傳媒和受眾,二者間是傳達與反饋的關係;b.

大眾傳媒(傳播者)與一定的信源連線,又通過大量複製的資訊與受眾(個人集合體,分屬於各自的社會群體)相聯絡,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之間都保持著特定的傳播關係。

③評價:充分體現大眾傳播的特點,一定程度上揭示社會傳播過程相互鏈結性和交織性,初步具備系統模式特點。

c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

①在夏農-韋弗模式基礎上發展而來。

②內容:

③評價:a.意義:

克服前者單向直線的缺點,明確補充了反饋的要素、環節和渠道,使傳播過程更符合人類傳播互動的特點;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認為噪音對訊息、傳達和反饋的任何環節或要素都會發生影響;適用範圍比較普遍。b.不足:

未能指出傳播過程的外部條件和環境因素的複雜性。

功能觀:

1、大眾傳播——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物件而進行的大規模的資訊生產和傳播活動。

在現代社會,大眾傳播是人們獲得外界資訊的主要渠道,是實現國家和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是社會上各利益集團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是社會文化和娛樂的提供者。

2、大眾傳播的特點:

1)傳播者是從事資訊生產和傳播的專業化媒介組織。大眾傳播是有組織的傳播活動,是在特定的組織目標和方針指導下的傳播活動。

2)大眾傳播是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大量生產、複製和傳播資訊的活動。

3)大眾傳播的物件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即「受眾」。任何人只要接觸大眾傳播的資訊便是受眾。

受眾的廣泛性,意味著大眾傳播是以滿足社會上多數人的資訊需求為目的的大面積傳播活動,也意味著具有跨階層、跨群體的廣泛社會影響。

4)大眾傳播的資訊既具有商品屬性,又具有文化屬性。「意義的消費」。

5)從傳播過程的性質來看,大眾傳播屬於單向性很強的傳播活動。單向性主要表現在,(1)傳媒組織單方面提供資訊,受眾只能在提供的範圍內進行選擇和接觸,具有一定的被動性;(2)沒有靈活有效的反饋渠道,受眾對媒介組織的活動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大眾傳播的單向作用的性質為它賦予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6)大眾傳播是一種制度化的社會傳播。

3、拉斯韋爾「三功能說」《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

1)環境監視功能——及時了解和把握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適應此變化,保證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2)社會協調功能——聯絡、溝通和協調各種社會關係

3)社會遺產傳承功能——保證社會遺產代代相傳

4、賴特「四功能說」《大眾傳播:功能的**》

1)環境監視——在特定社會的內外部收集和傳達資訊,包括警戒外來威脅和滿足社會的常規性活動的資訊需要

2)解釋與規定——傳達資訊時伴隨著對事件的解釋,提示人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為反應。目的是為了向特定方向引導和協調社會成員的行為。

3)社會化功能——在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代人的社會化過程也是在大眾傳播環境中進行的。大眾傳播的教育功能。

4)提供娛樂——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娛樂

5、施拉姆《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傳播學概論》)

1)政治功能——監視;/協調;/社會遺產、法律、習俗的傳遞

2)經濟功能——蒐集資訊;/解釋資訊,制定經濟政策,活躍和管理市場;/開創經濟行為

3)一般社會功能——關於社會規範、作用的資訊,接受或拒絕;/協調公眾的了解和意願,行使社會控制;/向社會新成員傳遞社會規範和作用的規定;/娛樂

施拉姆明確提出了傳播的經濟功能。傳播的經濟功能不僅限於為其他產業提供資訊服務,它本身就是知識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6、拉扎斯菲爾德默頓

1)社會地位賦予功能——事物通過大眾傳媒的廣泛報道就會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這種地位賦予功能,給大眾傳媒支援的事物帶來一種正統化的效果。

2)社會規範強制功能——主要來自於它的公開性。傳媒將偏離社會規範和公共道德的行為公開,造成強大的社會壓力,從而強制遵守社會規範

3)作為負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們過度沉溺於媒介提供的表層資訊和通俗娛樂中,就會不知不覺地失去社會行動力,而滿足於「被動的知識積累」。

傳播效果:

1、傳播效果

傳播效果既是傳播行為產生的有效結果。

雙重含義:

1)帶有說服動機的傳播行為在受眾身上引起的心理、態度和行為的變化,通常意味著傳播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傳播者的意圖或目的(微觀);

2)大眾傳播媒介的活動對受眾和社會所產生的一切影響(直接間接、有意無意、明顯潛在)和結果的總體(巨集觀)。

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中,尤以大眾傳媒的活動對社會的執行、變化和發展所產生的巨集觀效果為主要考察物件。

2、傳播效果的三個層面:

①認知層面——外部資訊作用於人們的知覺和記憶系統,引起人們知識量的增加和知識構成的變化;

②心理和態度層面——作用於人們的觀念和價值體系而引起情緒和感情變化;

③行動層面——這些變化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

3、大眾傳播的社會效果的三個層面:

1)環境認知效果——也稱「視野制約效果」,大眾傳播制約著我們觀察社會和世界的視野。

2)價值形成與維持效果——形成和維護社會規範和價值體系,通過**導向功能發揮出來。

3)社會行為示範效果——「地位賦予」功能。通過向社會提示具體的行為範例或行為模式來影響人們的行動。

4、傳播效果的型別

p.戈爾丁英國學者依據時間和意圖

①短期的預期效果(個人的反應、對媒介集中宣傳報道活動的反應);

②短期的非預期效果(與傳播者意圖無關,個人的自發反應和集合的自覺反應,有益或有害);

③長期的預期效果(就某一主題或某項事業進行的長期資訊傳播所產生的與傳播者意圖相符的累積效果。知識的傳播,推廣和普及等);

④長期的非預期效果(整個傳播事業日常的、持久的傳播活動產生的綜合或客觀效果,個人社會化、媒介的社會控制、媒介與社會變革)。

傳播學複習

傳播的定義 國外學者對 傳播 的五種觀點 1 共享 說 2 互動 說 3 刺激 反應 說 4 影響 說 5 過程 說 所謂傳播,即社會資訊的傳遞或社會資訊系統的執行。特點1 社會傳播是一種資訊共享活動。2 社會傳播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係的體現。3 從傳播的社會關係性而言,它又是一...

傳播學考點

麥庫姆斯和肖發現,在選民對當前重要問題的判斷與大眾傳媒反覆報道和強調的問題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的對應關係。大眾傳媒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同樣也作為 大事 反映在公眾的意識當中 傳媒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關係,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定 議事...

傳播學 延伸

一 關於教學 本質的幾個觀點 1.克拉克的觀點 克拉克 clark 認為 1 教學 只是資訊傳送的一種手段,無論是電視 書本 還是面授,傳遞資訊的內容沒有什麼不同,其教學效果也沒有什麼不同,所不同的只是資訊的傳遞方式。2 運用 的方式 方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學習的效果,的使用不會 自動 促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