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王三聘生平事蹟考證

2023-02-13 11:57:07 字數 4622 閱讀 5194

先祖王三聘(1501——1577),字夢辛,號兩曲。明弘治十四年,生於周至縣興仁裡(今辛家寨鄉高廟村)。三聘祖父王宰,字廷佐,好觀三綱五常類書籍,常給鄉人子弟講孝親敬老故事。

反對酗酒賭博,善於調節民間糾紛。三聘父王玉曾做官南京,少年得志,年輕氣盛,**人誣陷,含恨逝世,當年三聘年僅十歲。其母辛氏為辛家寨人,其父逝世時其母年僅二十五歲,但她的修養和天賦極高,既要奉養孝敬二老,又竭力教養三聘讀書,孀居四十載,勤苦耕織。

三聘功名成就後,全家移居周至縣城內。

三聘天資聰敏,為學刻苦勤奮,讀書惟講求大義,不尚詞華,不專章句,所作文章清新豪放,頗有韓愈、蘇軾諸大家之風。陝西督學敖清江喜其才,賞批其卷首曰:「氣凌霄漢。

」明嘉靖十年(1531)以尚書第二名舉於鄉,嘉靖十四年(1535)中進士。三聘功名成就後,首先想到母親含辛茹苦的辛勞,即上疏皇帝乞歸省母,其疏曰:「伸之則忠有餘日,屈之則孝不及時,蓋迫不由己矣。

」其至孝之性可見一斑。嘉靖十六年(1537)嘉靖皇帝降旨為王玉平反昭雪,追贈為文林郎、南京大理評事,贈其母辛氏為太孺人,週至知縣李春芳請旨旌表其苦節撫孤,甘貧奉老之志,三聘奉旨在周至縣南門內修建節孝牌坊,由翰林院檢討王元正為其撰寫傳記,載於通志。三聘子王旃曾登孝廉。

嘉靖十七年(1538)三十七歲的王三聘被授任為大理評事。按照明朝時官制,大理評事主要從事審核刑獄案件事宜。由於他為官清廉,任職勤勉,後又擢公升為河南僉事,並兼理屯驛,與知州同屬正五品。

當時南陽地區諸屯半侵於豪,交通郵件不暢,接待經費困難,驛苦**困拙,驛卒領不到薪金,秩序混亂不堪,他嚴加清查整頓,釐剔假冒,規劃開支,用度節儉,受到百姓的稱頌和敬仰。

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聘母親去世,他守孝服喪三年。其間曾在黑塔寺和仙遊寺講學。服喪期滿後改任四川僉事。

嘉靖皇帝以三聘有文武之才,且為官廉正,遂諭之曰:「西南荒蕪,民蠻雜處,卿宜寬嚴相濟,恩威互施,罔剛愎自用,因循姑息,事無大小卿斟酌而行,勿負朕命。」時逢松潘地區白草番起兵造反,攻破了平番堡。

三聘深入該地區審時度勢,教化攻心,曉以大義,闡明利害,曲畫安撫,番亂得以平息。而地方官僚卻嫉妒三聘才能,反誣其為怯懦,加以中傷誹謗。三聘十分氣憤,便擬上疏,揭露其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卑鄙行為,怎奈朝廷黨爭激烈,奸臣當道,是非難辯,他憤然辭官,浩然東歸。

他兩袖清風囊無一物,家居舊廬,因年久失修已難避風雨,加之他因厭惡城內之塵囂,故購地建房於縣城西南二十里的師家庵村,後裔移居於此,爾後乃為師家庵人。三聘父母的牌位和三聘夫婦的牌位及三聘的代表作《古今事物考》原印版均珍藏在師家庵村的後裔家中。

三聘回鄉後,仍懷忠君愛民孝親之志,他設立義學教授鄉親子弟,誦習經史子集。居家三十年中,除了辦義學,還潛心著述,寫出了《五經集錄》、《小學集注》、《性理字訓》、《字學大全》、《子史節錄》、《三字經註解》、《禹貢註解》、《終南山仙境志》、《養生目錄》、《古今事物考》、《周至縣志》等著作。他編撰的《周至縣志》在陝西各縣中是一部出版較早,史料較充實,行文規範的縣級地方志,也是周至縣史上第一部縣志。

又稱《兩曲志》距今有四百五十年歷史。他的代表著作《古今事物考》是他勤於讀書,日積月累隨時摘記而形成的。此書共八卷二十八節。

清乾隆十四年(1749)週至知縣鄒儒覽閱《古今事物考》後讚許該書曰:「上自天文地理之大,下及昆蟲草木之細,以至人生日用、宮室飲食之繁無不必備,較他書甚為簡潔,洵盛集也。此書一物一事莫不窮源溯史,考核精祥。

……謂之論典故亦可,雖為紀事,實即載道,洵學者之所宜有,而不可少者也。」因原版焚毀不全,遂捐資再版重印。一九三七年****規定《古今事物考》為國學選讀基本教材,由商務印書館再版發行。

解放後一九八七年三月上海書店再次影印出版八千冊發行全國。

王三聘除辦義學研究著述外,在社會公益事業和賙濟鄉親方面做了很多好事。縣西陽化河因長期淤積水流不暢,每遇雨季氾濫成災,蕩民田舍。他親相地勢,組織民眾,疏通河道,引水達渭,水患以安。

他經常賙濟族中無以自給的鰥寡孤獨者。又出資在秦嶺山中買了整條川道,供那些失去田地的鄉親無賞開墾耕種,此地因之得名「王家河。」

明萬曆元年(1573)三聘七十二歲時,他的侄子王檟和侄孫王正已叔侄二人一同榮登孝廉,均被授為邑令,時人稱讚其「瑞蓮不虛也。」因為三聘門前的荷花池內先一年開了一株並蒂蓮花。萬曆五年(1577)王三聘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三聘墓址在啞柏鎮西南的昌西村兩河口北面五百公尺處。當時周至縣令顧連璧帶領僚屬前往弔唁祭奠。四鄉民眾前往憑弔的人多達數千之眾,哭聲震天盈野。

墳前墓碑高81厘公尺,寬65厘公尺,縱行31行,每行37字,全文,由任惟一撰文,李復聘書丹。碑石現存周至縣文管所,其墳文革時被平掉。

作者系王三聘二十一世孫王治權

此文參考了趙育民老先生的《王兩曲遭饞辭官歸故里》和陶振海先生的《週至鴻儒王三聘》等材料。

王三聘(1501-1577),字夢莘,別號兩曲,世稱兩曲先生,祖居周至縣城(後移居廣濟鎮師家庵村),出仕明世宗(即嘉靖帝)朝,是有明一代的海內鴻儒。

先生出身於乙個敗落的仕宦之家,父親王玉,因遭誣陷,鬱憤含屈,英年即逝,先生時年10歲。母親辛氏,含辛茹苦,一面盡心奉養老人,一面傾心供養王三聘讀書,終身孀居。王三聘秉性剛正弘毅,明理曠達。

他讀書作文只注重文中大義,而不淹滯於篇章詞句等細枝末節。時任陝西督學敖清江,認為他非等閒之才,嘆賞他文章高遠的立意和恢弘的氣勢,在批閱他的文捲時毅然寫上了「氣凌雷漢」四個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明嘉靖十年(1531),他在鄉試中榮登虎榜第二名。

嘉靖十四年(1534),他再題龍榜,考中進士。這時至孝仁厚的三聘首先想到的是在家苦守的母親,感於母親的艱辛和節孝,他向嘉靖帝上《乞歸省書》,說「伸之則忠有餘日,屈之則孝不及時」,認為為天下社稷盡忠尚有時日,而慈母日漸老去,盡孝的時日卻不會太多,請求皇上同意他回家探視家母。嘉靖十六年(1536),為旌表母親辛氏的氣節和仁孝,他奉旨在周至縣城南門內修建節孝牌坊,由翰林院檢討王元正為三聘的母親撰寫傳記。

牌坊建成後,嘉靖帝欽旨追贈三聘父親王玉為文林郎、南京大理評事,贈母親辛氏太孺人(孺人,朝廷為官吏的祖母、母親、妻子所贈的封號,與宜人、碩人、淑人、安人、夫人等皆為命婦之號;「太」,表示因子孫的功績而封賞的)。(西安人文地理※豐鎬裔子)

嘉靖十七年(1539),三聘初任大理評事(大理寺,朝廷中專門負責審核刑獄案件的機構。評事,大理寺的法官),他在任秉公持正,準確公允。不久,改任河南僉事(僉事,提刑按察使屬下的**),同時還兼管屯田、驛傳等事務。

任職期間,忠於職守,勤於王事,肅綱整紀,克己奉公,頗有政聲,深得士民擁戴。

嘉靖三十三年(1544),母親辛氏去世,三聘回鄉為母丁憂。三年後,改任四川僉事。當時,明王朝既有內憂,又有外患。

地主官紳勛貴大肆兼併土地,官僚貪賄成風,特別是由於閣權始專形成了門戶之爭,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再加上應付北邊蒙古部落的威脅和沿海倭寇的侵擾,造成明朝**財政十分困難。豪紳地主有特權免賦免役,在日漸暴漲的賦役面前,貧苦農民生活更加痛苦,農民起義在各地不斷爆發。

正在這時,松潘地區的農民不堪剝削壓迫,揭竿起義,攻占平番堡。嘉靖帝甚以為憂,他認為三聘有文韜武略,欽定他全權負責平定事宜,授以自主專斷權,並親自詔諭他「西南荒繳,民蠻雜處,卿寬嚴相濟,恩威互施,罔剛愎自用,罔因循姑息,事無論大小,卿斟酌而行,勿替朕命,欽哉,欽哉!謹之慎之,此敕。

」基於嘉靖帝的諭旨和當時的形勢,王三聘在當時農民起義不斷高漲的情況下,考慮到老百姓是由於不堪重負、難以為繼才鋌而走險的,於是,精心謀劃,安撫流民,幫助他們恢復生產。而他的同僚卻嫉妒他的賢能,讒毀他,誣稱他在「剿匪」中怯懦無能。由於無端陷入統治集團內部的傾軋爭奪,他對官場的渾濁和政治的黑暗十分不滿,於是浩然掛冠歸鄉。

回家的時候,清風兩袖,囊中竟無一物,與當時貪賄成風的官場風氣形成鮮明對照。回鄉以後,他移居廣濟鎮施家庵,不輕易會見官吏,用多年積攢的一點俸祿在那裡置辦了一處田產。在這處田產的東邊修建了宗祠;在西邊修建了一所義學,專門收留那些有真才而家庭貧窮、無錢上學的孩子。

他的屋前是一片荷池,泓荷碧藕,蓮葉田田,中有同莖而並頭者,人們稱其為瑞蓮。萬曆元年(1573),經過他的精心栽培,他的侄子王木賈、侄孫王正已,在此年鄉試中雙雙奏捷,後都被授予縣令職務。不久,他又購置義田,把田中所有的收入全部拿出來,賙濟宗族中那些生活無著的鰥寡孤獨者,儘管那時他的生活也還很清苦。

有一年,朝廷給週至加派的增賦達到了八千兩**之巨,老百姓實在無力承擔。王三聘對此痛切於懷,不顧個人安危,先後兩次到朝廷上書陳述,為民請命,請求減免賦稅。晚年,已過七旬的王三聘仍然致力於為鄉民興利除害。

陽化鋪渠(即今之陽化河)沒有固定的河道,每至汛期,洪水氾濫,肆虐鄉民,沖毀房屋莊稼。王三聘不顧年老體弱,親自踏勘,並組織鄉民修築河道,引水入渭,使沿河群眾從此永除水患。感於王三聘的令聞雅操,縣令每有疑難,就去找三聘商議問計。

王三聘深以百姓疾苦為念,常常向縣令痛切陳述政之得失和民之苦樂。(西安人文地理※豐鎬裔子)

王三聘正直耿介,不染流俗惡習,不貪財,不好色,光明磊落,表裡如一,自幼至老,矢志不渝。週至當時的幾任縣令如李春芳、何起鳴、馬魯卿,都是進士出身,知名士宦,時常親自登門請教。何起鳴後來官至貴州巡撫、工部尚書,還不時派人到王三聘家向他表示問候和敬意。

臨終之際,他還諄諄告誡子孫後學:為文要樸實儉約,經世致用;為人要正直明義,光明磊落。王三聘去世後,時任周至縣令的顧連壁,帶領所有僚屬前往王三聘家弔唁祭奠,悲極而泣;並讓衙署裡的所有人穿著孝服前去奔喪。

念及王三聘的恩德,在他去世的三天裡,前往憑弔的人就達幾千之多,哭泣之聲震天盈野,不絕於耳。

王三聘平日孜孜不倦,留連於經史典籍,在文學、訓詁、文字、史誌、語言、儒學等方面造詣甚深,著述豐富,現存的有《周至縣志》、《字學大全》、《子史筆錄》、《小學集注》、《性理學訓》、《終南仙境志》、《古今事物考》等。尤是《古今事物考》共8卷28節,8萬餘字,為中國古代一部著名的百科全書,受到歷朝重視。2023年被列為國學選讀基本叢書,2023年又再版在全國發行。

就是在今天,這部書仍然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章丘三王峪三王峪風景區

三王峪山水風景園,南依泰山 萊蕪,東鄰淄博,北接濟王 濟青公路並近黃河,距濟王公路20公里。三王峪山水風景園區分山川風光 藝術文化 群泉競秀 農家村落 休閒娛樂五大區域。由8嶺 8山 10泉 18湖池,百餘遊覽點所組成。主峰雙鳳山海拔795.2公尺,三王峪山水風景園區內群山連綿 巍然嵯峨 苑如城垣,...

王嬌三年規劃

教師個人三年規劃 總體目標 提高自身師德修養,不斷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緊跟課改新理念,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爭取成為一名既 專業化 又 個性化 的老師。年度目標 第一年 2007。3 2008。2 建立自覺學習的意識,精心準備每一堂課,完成學校的課題研究,積極參加...

三聯三進三服務計畫王玉蘭

王玉蘭為進一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教育的水平,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和內容,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特定教師幫扶計畫如下 一 實施原則 聯絡學生 搞好服務工作中,要圍繞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堅持學校的 三聯三進 原則。二 實施的內容和形式 一 實施的內容 1.做好教學工作 要努力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