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特徵

2023-02-10 19:36:03 字數 4663 閱讀 1733

特徵一:跨界融合

上章講到,如果看「網際網路+」的特質,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述的話,應該是八個字:跨界融合,連線一切。

「+」本身就是一種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一種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才會更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慧型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等,不一而足。

融合就會提高開放度,就會增強適應性,就不會排斥、排異;網際網路如果能夠融合到每個行業裡,無論對於傳統行業還是網際網路,應該都是一件好事。像易寶支付,潤物細無聲,b2b(企業對企業)模式可以進入企業的一些關鍵節點,促進整合協同、提高效能,可以交叉營銷。這非常有創意,是網際網路改變商業的乙個方面。

像騰訊做聯結器,開放了平台,可以讓很多的人、物、服務、機構嵌入聯結器,帶來連線的價值,影響了我們智慧型生活的方式、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植物嫁接往往會帶來驚人的變化。據研究,影響植物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術和嫁接後的管理。「親和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內部組織結構、生理和遺傳上彼此相同或相近,能互相結合在一起的能力。

親和力高,嫁接成活率就高;反之,則成活率低。這種機理和「網際網路+x」何其相似。「+」要求雙方而不是單方的親和力,我們可以看作各自的融合性、連線性、契合性、開放性、生態性。

網際網路給其他產業帶來衝擊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試問,網際網路對於我們每乙個人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吧?過去網際網路相伴的20多年,我們是如何逐步接納、擁抱、融入網際網路的?

乙個行業、一家企業,最具能動性、創造性的是人;只要我們不把網際網路當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又何懼會被顛覆?就像馬化騰所譬喻的,網際網路就像蒸汽和電,它服務於工業,但不會取代工業。融合是一種氣度,一種力量,一種勇氣,一種追求。

融合讓你適者生存,融合讓你掌控能量。產業的衝擊會很普遍,產業的顛覆會少有發生,產業的融合會成為流行。

查理·芒格一直是跨界思維的推崇者。他將跨界思維比喻為「錘子」,而將需要創新的問題看作「釘子」,「對於乙個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所有的問題看起來都像一枚釘子」。由此可見跨界對於創新的重要性。

應該說,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和面臨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背後的驅動要素與跨界相關度非常大。過去傳統工業的結構化模式,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乃至大資料技術的衝擊下,正在被顛覆。但是,這種顛覆本身帶來的是產業之間的融合,以及新興產業的出現和蓬勃興起,這些都是跨界的土壤。

跨界思維是一種「普適智慧型」,不是只有創新時才需要跨界,也不是需要跨界了才去做跨界的準備。跨界,首先必須跨越思維觀念之「界」;跨界,應該成為一種行為方式。

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異業跨界,其實考驗的都是系統的重組能力,這是跨界成功的關鍵能力。與多元化有本質不同,跨界不是領地的跨界或者行業的延伸,而是組織系統的跨界重組。對於跨界的本質認識,不能停留在所謂的物理邊界上,而更多的是企業能否整合內外部資源,同時又打破自己的組織邊界和系統結構。

這要求企業的系統重組和系統再生能力足夠強大。如果只是為跨界而跨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跨入的這片疆域,在你既不熟悉又沒有關鍵能力的時候,未必能夠玩得轉。

跨界不僅是對外在商業模式的顛覆,而且也是對組織內部系統的顛覆。即使思維、戰略上進行了跨界,如果組織管理各方面沒有系統調整,跨界成功率也不會高。如果不是乙個協同的組織、融合的組織,必然不能達到動態調適的效果,那麼其創新的動力就會受到阻礙。

所以,組織內部一定要動態化、柔性化、協同化,形成靈動可變的柔性組織,才能齊力推動外部的跨界。

樂視的超級電視為人稱道,現在樂視還出手機、汽車。曾經批評蘋果生態性差的樂視負責人賈躍亭認為,過去10年樂視的發展,就是基於使用者不斷進行跨界創新,這也是樂視生態最為核心的優勢。跨界創新一直是樂視的乙個重要發展策略,這其中包括硬體創新、技術創新、體驗創新、營銷模式創新以及贏利模式創新。

當中國巨大的網際網路能力和電子行業的製造能力相結合,就能創造很多像超級電視這樣的成功產品,而且可以複製到很多行業,包括手機、物聯網等。

特徵二:創新驅動

我們所處的時代,有人稱之為資訊經濟、資料經濟,甚至有人說創客經濟、連線經濟來了。這一方面說明時代處於動態變化中,另一方面說明這些因素在這個特定階段越發表現出其重要性和主導性。

2023年,在《關鍵:智力資本與企業戰略重構》一書中,我曾把關鍵驅動要素分為三大類:資源、客戶、創新。

改革開放的前30多年,資源驅動為主,客戶驅動為輔,創新驅動不足。所以個人從來不擔心中期中國經濟的發展約束,因為生產力還未被有效解放,再結構化動能未充分釋放,創新創造尚未被啟用。只要找準這個牛鼻子,何憂之有?

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同時,要敢於打破壟斷格局與條框自我設限,破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建立可跨界、可協作、可融合的環境與條件。這正是網際網路的特質,用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域性中居於什麼位置?2023年3月13日***頒布的《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旗幟鮮明地做出了回答: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統籌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的一些訊號、政策已經足夠明確,國家現在處於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未來是創意創新創業創造驅動型發展,發展是靠打破機制的藩籬,是靠更多的個人發揮創造精神,是靠協同創新、跨界創新、融合創新,這就是最不應被忽視的「新常態」!

央視就此發表的評論非常貼切:把增長動力真正從要素驅動轉換為創新驅動,才不會在過分依賴投入、規模擴張的老路上原地踏步。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讓科技創新在市場的沃土中不斷結出累累碩果,中國這艘大船才能更有動力,行穩致遠。

這種發展方式轉型的風險已經部分有所釋放,如出口不振、個別行業凋敝、經濟增速下行等。要耐得住寂寞,容忍得了詬病,挺得過煎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會有各種力量希圖拉回到過去的資源驅動型模式,會面對許許多多短期利益、政績工程的糾結,會經受各種權貴利益集團的暗中抵制與削弱。

日前,幾個部委對業已扭曲發展的房地產伸出的救命稻草就是乙個例子,不過,相信這只是一種過渡性安排。

不僅如此,更具挑戰性的在於,驅動要素本身的動能如何發現、激發、啟用、放大甚至產生聚變?其能動性與創造性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如何評估創意、創新本身的價值?

怎樣壓縮從研發到產品化、產業化的過程,而且做出一些更生態化的安排?因此,「網際網路+」被選中絕非偶然。

特徵三:重塑結構

重塑結構從網際網路時代就已經開始了。資訊革命、全球化、網際網路業已打破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關係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結構被重塑的同時帶來很多要素如權力、關係、連線、規則和對話方式的轉變。

下一章會全面梳理帶來深刻影響的這些因素。

網際網路變遷了關係結構,摧毀了固有身份,如使用者、夥伴、股東、服務者等身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自由切換。網際網路改寫了地理邊界,也摧毀了原有的遊戲規則以及管控模式(資訊傳播規律完全被改寫)。

出版人盧俊指出,其實網際網路重新塑造了社會,在弱關係社會裡重新建立契約和信任關係,這是網際網路非常重要的乙個方面。連線的關係裡產生了新的能力、新的人際關係。「網際網路+」最終描述的還是乙個智慧型社會,大家更加高效、節能、舒適地在這個社會裡生存,「網際網路+」給人類社會提供了乙個非常大的福利。

商業模式不斷被創新,管理的邏輯也發生了長足的變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重心發生了重大遷移,連線、關係越來越成為企業追求的要素之一。監管與控制,流量與遮蔽,都有了新的含義與操作思路。

網際網路打破了固有的邊界,減弱了資訊不對稱性。資訊的民主化、參與的民主化、創造的民主化盛行,個性化、屌絲精神、屌絲思維越來越流行。網際網路讓社會結構隨時面對不確定性,社群、分享大行其道。

接觸點設計、捲進方式設計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必修課,而注意力、引爆點成為商業運營和品牌傳播中重點關注的要素。

網際網路讓組織、雇用、合作都被重新定義,網際網路id(身份標識號碼)成為個體爭相追逐的目標。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有時候變得**又無縫融合,自我雇用、動態自組織、自**大行其道,連線的協議有時候完全由個人定義。

網際網路降低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提公升了全社會的運營效率。如購票這種原來要跑到售票點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不到一分鐘就隨時隨地隨需可以在移動端完成。移動網際網路催生了持續**,移動終端成為人的智慧型器官,隨時被連線。

使用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地發生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如通訊的需求、資訊的需求、傳播的需求、娛樂的需求、購物的需求等等。

黏住使用者最好的方法建立在了解他們的基礎上,要不斷提高感知使用者的能力,要用他們喜好的方式與其對話、互動。特別是80後、90後甚至00後,他們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度更高,有些就是數字原住民,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交往模式、消費**慣,品牌傳播的方式、渠道、場景如果與之不合拍,肯定難以讓他們接受。

網際網路可以把選擇權交給使用者。原來使用者面對的是乙個黑箱,資訊完全不對稱。現在,資訊足夠豐富,把主動性還給了人,讓他們獲得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個性化定製借助網際網路**流行,像海爾建立的互聯工廠,就可以按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定製空調。

網際網路還可以打通使用者的關聯,讓分享更直接,評價更真實。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過去你只能聽到熟人的評價,即使想了解其他人的看法你也不知道他們在**,要花費很高的尋找成本。

現在,你要選擇一家賓館入住,了解一家餐廳什麼菜品比較受歡迎,你可以很輕易地獲得這些資訊。

網際網路還整合了大眾智慧型,使用者可以參與設計、參與創新、參與傳播、參與內容創造,使用者對於物流、菜品的評價實際上是在參與管理。網際網路基於個體發端了「眾」經濟,眾包、眾籌、眾創、眾挖,既是社會的新結構、商業的新格局,又是生活的新方式、經濟的新正規化。wiki(一種超文字系統)、開源,這些沒有網際網路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

眾,既是大眾,又是小眾、個體;既是自己、夥伴,又是外部世界;既是標準,又是個性;既是集中,又是民主。

網際網路現狀

專業 國際經濟與 班級 0909113 學號 03 姓名 楊名琳 網際網路應用現狀 一 網民規模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公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總結過去五年中國網民增長情況,從2006年網際網路普及率公升至...

網際網路 風口

在這個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的時代,借勢網際網路思維讓大批創業者以及新興戰略點如 豬 添翼,呈現了 寶豬與雄鷹齊飛,初創共巨頭一色 的獨特景致。然而,風口輪流轉,在風停之後,能繼續翱翔於天際的才是真正的贏家。2015年,網際網路 成為最受追捧的新風口。隨著 網際網路 和傳統行業的融合,上門o2o服...

網際網路發展

網際網路 是創新2.0下的網際網路發展新形態 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網際網路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網際網路 是網際網路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 創新 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通俗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