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報告及改進意見

2023-02-10 13:51:04 字數 5845 閱讀 7858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我縣十幾所中學教學現狀進行了較為細緻的了解,走進了幾十位語文教師的課堂,並針對他們的教學進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們認為,目前我縣初中語文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在此,我們誠願和老師們一起**,並提出幾點改進意見,僅供大家參考。

一、教學現狀

(一)閱讀方面

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普遍存在著只看到了課文本身,而忽視了單元及整冊教材的訓練體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殊不知,課文它只不過是例子而已,它是為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而選的乙個個「範例」,編寫者的初衷是想通過它的教學完成體系目標的。

比如: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它選取了5篇反映社會生活的文章,學習本單元,應主要訓練三點,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文,看看別人怎樣生活;看看他們對人生的體驗思考,進而豐富自己的社會知識,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第二點,是在整體感悟全文的基礎上,怎樣提煉文章的主旨,還要學會怎樣比較閱讀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文章。

而我們的教師往往沒有看到這一點,一頭紮進課文中去,乙個單元教學下來,學生們對生命沒有什麼感悟,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沒有學到如何提煉文章的宗旨和比較閱讀的技能。我們認為,這樣的教學還是和教材的編寫者的意願背道而馳的,這也是我們90%以上的教師在教學中所出現的乙個較為嚴重的失誤。

事實上,我們簡單思考一下就會明白,我們所面臨的文章浩如煙海,而我們初中所要學的課文只是滄海一粟,就學這幾篇課文本身,能有什麼益處,只不過是通過學習這幾篇文章除了在閱歷上增加一些知識而外,更重要的還是掌握一些閱讀的技能,學會一些閱讀的技能,以便日後自己讀書、自己學習。這樣看來,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載體,是手段,我們不要本末倒置,陷進「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講堂,而非學堂。

「填鴨式」,「滿堂灌」,這種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早已退出歷史舞台,可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90%以上的教師仍然熱衷於這種教學方式。總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師講不到,學生不會,考試考了怎麼辦;我們把課堂交給學生,我們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怎麼辦。

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我們教者往往理所當然地成為課堂的主宰,以自我為中心,而佔據五尺講台這地陣地,大講特講,而對學生的興趣、狀態、需求等等視而不見。不客氣地說我們有些「目中無人」,即使有時我們「有人」,也喜愛牽著人家鼻子走,回答問題也是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設,設下套子,讓學生們自己鑽,如不如意,輕者叫坐,重則挖苦。事實上,我們忘記了乙個最為淺顯的道理:

語言非學得而是習得,學生沒有親身參與,怎麼能學好語文呢?《走進新課程》一書對此有段精彩的敘述: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親自感悟。

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而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基於此,這次課改特別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活動」,強調「操作」,強調「實踐」,強調「考察」,強調「調查」,強調「**」,強調「經歷」,這裡用了8個強調,很值得我們去深思和玩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一書還有一段話,我們覺得闡述得同樣精闢: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作用,這對改變目前閱讀教學中的繁瑣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讀者的個性體驗。在教學建議中,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制訂自己的閱讀計畫」等。

我們不難看出這裡「自己的」,很顯然是學生自己的,而絕非教者自己的,而在我們的課堂裡教師對課文大加分析、串講,學生被動聽講,甚至大多數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無動於衷、麻木不覺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覺得,課堂的主角應該是學生,學生參與的程度,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是判斷一節課優劣的標準。「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堂而皇之的一句口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的學習成為互動學習、發現學習、**學習、研究性學習,這應該成為我們課堂教學所共同追求的層次和境界。

3、講讀與自讀,涇渭分明而非水**融。

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都是為完成單元目標、學期目標而設立的,二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自讀課更多地應看作是教讀課文的延伸,能力訓練的遷移,而我們的課堂往往只有了教讀課而捨棄了自讀課,我們的教師總認為自讀課文內容不考,其實這還是應試教育觀念在作怪。而目前的中考閱讀部分偏重了課外,我們平時的階段性測試也將忽略講讀與自讀,課內與課外的界限,這將有利於學生形成大語文觀,有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而無論教讀與自讀,其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提高閱讀能力,日後自為讀書。

這一點,應該成為我們教師的共識。

我們還應明確一點,就是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乙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加大課外閱讀的指導,事實上,這一點我們做得不夠。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提倡擴大閱讀量,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擴大閱讀範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二是規定課外閱讀量,初中三年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三年閱讀名著總量不少於6-9部,教學大綱還推薦了十部名著和五十篇古詩文,實際上我們的閱讀量遠遠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們的讀書指導、讀書報告會、交流會等應有的教學活動幾乎是空白。

事實證明,只有教讀與自讀有機結合,課內與課外水**融,才能學好語文。不樹立大語文觀,眼光只盯在課本上有限的幾十篇課文,就幻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只能是神話。

4、偏重了結果,而非過程與方法。

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視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

我們的課堂教學偏重結論,輕視過程,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型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型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習慣於老師給現成的答案,既不去動腦,他們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會讀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課文注釋和字典解決,一篇課文學完了,書上居然沒劃過一道痕跡,只把課後習題的答案抄在了書上或筆記本上,這樣的現象在我們的課堂裡屢見不鮮。

至於讀書的方法,我們重視的往往也不夠。比如:第二冊第二單元重點是教給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或借助文中的關鍵語句,或用自己的話,練習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方法。

我們往往只把練習練習一給出的文章內容要點這一結論指給了學生,而至於怎樣抓文中關鍵語句等概括方法沒有教給學生,當然也就見不到學生概括要點的過程了。還有這個單元的另乙個重點是學會快速閱讀文章的方法,而教材在單元提示中接著明確指出就是集中注意力默讀,而我們的老師居然把它理解成大聲快速朗讀是為速讀,當然不動唇,不指讀,不回視,每分鐘以上這些速讀的操作方法學生更是無法學到。像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閱讀方法不指導學生在課堂上演練,學生日後怎樣自己讀書?

(二)寫作、口語交際方面

1、注重個體訓練,忽視訓練體系。

初中三個年級,六個學期,六本教材,構成了乙個相對完整的作文訓練體系,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本教材,甚至每個單元都是這個完整體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都應該看作是完成整個訓練中的乙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這樣,乙個單元乙個單元的能力訓練點綜合起來,就形成了整個作文能力訓練體系,這應該成為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一種共識。可教學實踐中反映出來的情況並非如此。

我們往往注重的是作文的次數,作文做了哪些個題目,而忽視了單元訓練中所要形成的能力。比如,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寫作口語訓練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作文貴在創新」,短文後面給了兩個參考題目「我」、「窗」,至於你要寫哪個題目,其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通過這次作文訓練應該讓學生懂得創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可貴之處在於有所創新,在於寫出「個性」的風采來。從而鼓勵學生在今後的作文中「大膽地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

」總之,在我們的作文訓練中同樣存在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

2、侷限於課堂,割裂與生活的聯絡。

離開了生活,作文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個簡單的道理相信每乙個語文教師都十分清楚,但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對「作文應密切和生活的關係」注重的往往不夠。我們往往把作文僅僅看作是課堂裡邊的事,實際上,學生的作文就應該是寫實實在在的生活。我們聽過這樣一節生動的作文課,教者讓學生對月亮進行乙個月的觀察,並記錄下它的變化,再蒐集描寫月亮的詞語和課文,經過這乙個月的深入了解,學生們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文來自然得心應手。

我們不能不欽佩這位老師對作文與生活的關係理解得如此深透。顯然,沒有那乙個月的對生活的觀察、積累,突發奇想地讓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裡造乙個「月圓之夜」的作文,對學生而言該是乙個多麼困難的事情。我們歷來主張我們應把作文範圍或題目提前數天布置給學生,再引導他們通過觀察生活來蒐集、整理資料,這樣,學生對生活才會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和較深的理性認識。

「唯有源頭活水來」,作文的源頭應該是生活。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說過這樣一段精闢的話:「過去,讓我們演乙個礦工的段子,我們要到礦山同工人們下到礦井裡摸爬滾打乙個月,乙個月回來,我們說的詞全是工人的詞,全是生活的詞,如今不同了,頭天晚上給你個本子,第二天讓你上戲,我們哪還演得成?

」藝術創作如此,我們的作文也是創作,本應該也如此。

3、看重批改,忽視講評。

「當語文老師累」,這是所有做語文老師的共同體驗和感受。語文老師較其他科老師在備課、批改上任務繁重了許多,尤其在批改上,一摞摞的作文往往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沒等上乙個作文批完,下乙個作文又該做了,搞得我們在作文批改上疲於奔命,結果學生對老師辛辛苦苦寫下的批語往往不買帳。這就促使我們的老師應該改進批改方法。

在作文批改上,我們主張重批輕改,「批」也是主張用欣賞的眼光去批,把學生作文中用得恰當、精妙的詞句劃出來,主要的問題批示出來,而「改」應調動學生自己去改,老師改得再多,那也只能是你老師自己的東西,這並不能代表學生的感受、認識,況且我們精力有限,一次作文,兩個教學班,八、九十人,八、九十篇作文,改是改不過來的。還有一點,「批」應及時、快速,時間一長,不僅批者對學生作文沒多少印象,就是學生對學生自己的作文也會淡忘。

在作文教學中,還存在乙個傾向:忽視講評。我們認為講評在作文訓練中尤為重要。

在講評中,應把學生作文中的典型問題指出來;再就是多鼓勵,哪怕只有乙個好詞好句也應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作文的認可和欣賞,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作文的成就感。這樣,既讓老師減輕了勞動強度,又鍛鍊了學生,提高了他們的鑑賞能力。總之,我們認為,一次好的作文講評課不僅僅是上乙個作文的總結,更是下乙個作文的開始。

4、追求大而全,忽視了突破重點、難點。

西方有句諺語:樣樣通,樣樣松。作文訓練是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想通過一次作文訓練什麼都抓,結果勢必什麼也抓不到。

而我們的作文訓練中大多犯這類毛病。與其想通過一次作文訓練抓全面,倒不如每次訓練抓一兩個重點、難點進行突破,這樣倒有可能真正學點東西,提高點技能,一課一得。這是作文訓練乃至閱讀訓練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作文訓練行之有效的辦法。

我們以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為例,這一單元是培養學生對論據的使用能力。這裡論據有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兩種,我們不妨通過一次訓練來使學生把握道理論據的使用,再通過第二次作文專門訓練對事實論據的使用。使用事實作論據應注意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一次來完成也不如把敘述事例要注意指向性,論證意識和對事實分析論述這兩個重點、難點集中在一次訓練中來完成,這樣無論指導、批改還是講評,都以這兩個方面為訓練要點,這樣,會更容易突破些,效果也會更好些。

當然其他文體的作文訓練應如此,只有堅持一課一得,經年累月積攢起來,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穩步提公升,反之,貪多求快,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5、忽視口語交際、課外練筆和語文實踐活動。

口語交際訓練在我們的教材中占有著和書面表達差不多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專項訓練幾乎是空白。

關於課外練筆,教學大綱中有明確的規定:「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字數不少於0.7萬,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

」這裡的「其他練筆」,去掉我們的片斷作文(小作文)14次,字數按每次計算,才,還有接近的課外練筆沒有得到落實。事實證明,僅憑課堂的幾次作文訓練就把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到乙個層次談何容易呀!

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剖析

摘要 新課標實施以來,當前語文教學中仍面臨著很多改革遺留問題以及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面對種種問題,廣大老師和學生渴望從語文教學面臨的種種問題中解脫出來。從當前教育局勢和語文本身的特點分析當前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初中語文教育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改進方法。關鍵字 初中語文教育時代發展現狀 語文是初中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和改進策略

作者 李芬芳 摘要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狀,需要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去完善,從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

談初中語文教學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文何中福 摘要初中語文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生涯中的又乙個階梯,相比之前的小學語文,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伴隨著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學方面也隨之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及效果一定程度上都取決於老師教學方法的好壞。對現今初中語文教學的不足及改進措施做了簡略分析。關鍵詞興趣 作文 教學方式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