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學習材料一教師專業成長

2023-02-10 12:03:06 字數 4768 閱讀 2770

校本培訓學習材料一

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

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畫、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乙個優秀的教師是師範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乙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

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公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公升理論修養

乙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

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週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誌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乙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

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集成為集體的智慧型,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

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乙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乙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

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型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

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

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型點燃智慧型」,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型」,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

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乙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公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

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公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

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 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 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公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建立更廣泛的交流平台學校儘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

因此, 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乙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公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援。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裡,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 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建立乙個 「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 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 獲取不同的資訊,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

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

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 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 提公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

作為走班的施教者, 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 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現的問題能更全面、 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乙個班,而是乙個年級、乙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

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 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畫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

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物件、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範, 離不開教研

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當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時代背景下,學校要獲取不竭的發展動力,提高區域間的綜合競爭力,走在教育革新的前列,就必須思考如何生髮有生力量,儲後勁,積力量,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才有保障。應該說這股力量的生髮來自於對青年教師的專業提公升,潛力開發以及終身學習意識的固化。青年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和強勁發展的新生力...

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研究

作者 趙娟 新課程學習 下 2014年第03期 摘要 大力開展校本培訓,繼續深化校本培訓研究是實施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提高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實效的重要舉措。關鍵詞 教學培訓 提高方法 專業成長 校本研訓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合稱。研訓一體化校本教研方式,是適應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提高應運而...

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各位老師 新課程改革的程序之所以步履維艱,其重要因素就是我們的師資素養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距較大。按照教育局要求和我校實際的需求,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12年開學教師校本培訓動員大會,全面啟動此項培訓工作。下面就這次校本培訓工作,我講三方面的意見。一 認清形勢,增強校本培訓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校本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