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松胯13法

2023-02-10 03:48:03 字數 4582 閱讀 3655

學習體會:我認為,松胯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有意識的訓練;二是無意識的放鬆。

有意識的訓練,正如文中十三法。無意識的放鬆,則是,若想松胯,不能一直想胯,否則越想越緊。相反,若想肩肘放鬆,則胯則更加放鬆。

再比如,若想收腹,只要下顎微微一收,則腹部自收;若想腹部放鬆,只要表情微笑,臉神放鬆,則腹部即可放鬆。這就是神意不同處的妙用不管怎樣說,松胯對於太極拳來說十分重要。看著廣場上那些打太極拳的人,幾乎都未經過松胯、腿法等基本功練習,若是沒有細細掌握,很容易造成膝蓋傷害,謹慎!

太極拳的十三種松胯狀態近期,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這樣一篇有關腰胯之軼事,文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的近代太極拳重要人物楊露禪教全佑功夫,全佑成為吳式太極拳之始祖。後來楊露禪告老回鄉,全佑尾隨不捨,楊便下轎對他說:「我當天發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沒有一招留下,總之你記住『圈內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謂「圈內」即盆骨發力範圍之內,所謂「圈外」即盆骨發力範圍以外太極拳不是只以柔勁化解對方來勢的,它也可以發勁打人,而力量的終極**就是盆骨,換句話說就是腰胯。(原文該提法不夠準確,盆骨系胯中一部分,並不完全等於胯——筆者注。)人體最大塊的骨頭是盆骨,而太極拳正是用盆骨來打人,這是厲害之一;盆骨的發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對方被打得折肢斷臂仍不知為何,這是厲害之二基於如此原因,有些拳師流傳「教拳不傳胯,傳胯師傅差」之說,把胯的練法與用法視為珍貴的守功之本,傳授腰胯要領時不願多作講解,顧慮徒弟把胯練好了會在功夫上超越自己。

太極拳明師林泉寶先生在《武當太極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講到乙個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夥強盜在江河中搶劫客船財物,並把所有船上的人**其手腳後拋向江中,船上許多人會游泳但均因手腳被捆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通常我們習慣於蛙泳、自由式、仰泳、蝶泳,這些姿勢都是以手腳的動作來遊劃,而豚泳是以身體的扭動來前進的,可以不依靠肢體的動作。

雖然游泳和太極拳並無直接的聯絡,但這個故事對我們練習太極拳強調「以身領手」,以身法來統帥太極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啟迪的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初級時是以手領手,也就是以手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然後是以身領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一招一式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指揮。

太極拳名家鄭悟清先生曾經有這樣的比喻,以此說明胯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淺出地說:木偶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種動作時,都是台下演員的手指揮的,演員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太極拳的胯也是同樣道理,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胯的動作。

以胯根為主宰,牽連發動全身運動。通俗點說,通過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開張以及旋動整合起來,帶動周身骨骼聯動出擊,化則節節分開,發則節節合攏,依靠胯部運動來發力傳勁譬如出右手,不是右手要出擊,乃是由胯襠(襠是指會**分和兩大腿根內側)把手擊出。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襠把它收回來。

收與放全憑胯間。又如推手練習,對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並向我中心發勁,而我雖然被對方封著左手,但我的胯襠已轉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不進則已,如進必使其落空,因為我的身法已經改變,重心也變了,可相機得勢用勁使對方失去重心而跌出。

太極拳名師張志俊先生在《太極技擊功夫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談到腰胯時說:「太極拳理曰『不得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我認為這裡少了乙個字,應該是『腰腿間求之』。

腰腿間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剎那間將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將會瞬間斷勁,功虧一簣。

會鬆胯可卸掉對方來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盤穩固,為襠走下弧創造了條件,可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便於周身協調。松胯是形成渾元之力的必要條件,松胯有利於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執行變得輕靈。」

松是太極拳的靈魂。而整個放鬆功夫最難練的部位應是中、下盤,就是胯、膝、踝,尤其是胯。因為胯是一般人習慣承載力量的地方。

大多數人用胯吸收身體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姿勢的種種毛病,部分人練拳會練得腰痠背痛、脊椎受傷通常,胯放掉的力量會跑到膝蓋上,若膝蓋沒有放掉從胯轉移過來的力量,就容易損傷膝蓋(即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較大又較為複雜的關節),進而阻礙練功的深入。膝關節受傷後,輕則影響走路行動,重則需要找醫生**,練拳行功時則難以真正心靜體鬆、專心聚神。 如果進一步把膝蓋力量放掉,力量就會轉移至踝(又稱踝關節,由脛、腓兩骨下端與距骨滑車構成),就進入落地生根的階段了。

對技擊功夫頗有研究的太極拳名家松緒金先生說:對於太極拳推手、散手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要練到胯鬆透的境界,才能把膝蓋力量通過踝關節、湧泉穴放入大地。

對於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欲練松胯就要先明白胯的部位。在生理學上所謂的胯係指股骨上節、大腿的摺疊下陷處。換句話來說,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分叫做胯。

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

練松胯的重點之一是體悟搖臀蕩胯。所謂「搖臀」是以臀部一側胯關節為圓心,以骨盆為半徑的旋轉;「蕩胯」則指弧線提胯和弧線落胯運動。放鬆骶髂關節對加速松腰起重要的作用行拳時從大腿根部放鬆,注意操練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達到開活兩胯的作用。

如果練拳時做到鬆開胯,尾閭就會如乙個鐘錘,向左偏時左胯落,同時右胯盪起,既而又右胯落時尾閭己經靠過來了,由胯帶動全身直至手指、腳下湧泉放鬆腹股溝和會陰穴、松腰斂臀(亦俗稱塌腰)對松胯圓襠亦起到較大作用另外要注意放鬆胯關節和放鬆臀部、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頂骨盆,夾僵胯部松胯起碼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輕靈,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使胯關節的各骨關節能靈活轉動,不產生輔助肌肉韌帶做負功的現象。二是松腰沉穩,通過松胯更好地鬆腰,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使身體協調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對形體而言,堅持科學、系統的鍛鍊,長期活動可使胯範圍諸如骶骼關節、髖關節等關節軟骨增厚,肌腱、韌帶增粗,在骨附著處直徑變大,膠原纖維量增加,從而提高胯關節的抗拉能力及穩固性。通過放鬆伸展性練習,既可使參與關節運動的原動肌力量得到增強,又可使對抗肌的伸展性得到提高,與此同時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在力的作用下也會得到伸展,這樣就增大了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了關節的運動幅度。太極拳運動的重心變換離不開胯關節的有效活動。

對修煉太極拳內功而言,以胯襠為主宰的行拳練功,可以使之以身領手,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支配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皆由此而成。陰陽、虛實以及丹田呼吸全賴胯襠之運轉,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稱推手)的練習,在內則是丹田的運轉,最後練就心意合

一、由丹田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起動能的**是腰胯。胯根是軸心,帶動各關節進行運動。襠勁轉圈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

「襠圓胯撐」(中級階段)和「松胯活襠」(高階階段)這兩句話似乎不難明白,但練到位卻是不易的。為了讓太極拳愛好者體悟松胯,筆者在這裡借雜誌園地拋磚引玉,把自己多年的練法與經驗粗略整理,供同道參考。本文運用舉例皆為楊式115式太極拳,茲簡單介紹如下。

一、縮胯

縮胯是前腳至後腳的髖骨和肌肉韌帶向後向內收縮,與腰腿合胯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縮胯在以守為攻(前半部分為防守,後半部分為進攻)的動作中運用較多。一般情況下前半部分做縮胯動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盤穩如泰山,並為後半部分進攻發勁提供足夠的動力矩縮胯運用於攬雀尾的按勢後推,及如封似閉、倒攆猴、海底針,或是其他弓步轉為半馬步的動作中。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鬆腹股溝的狀態下,髖骨和肌肉韌帶向下落。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在胯關節鬆開時腹部下沉,胯以下肢體鬆沉至湧泉穴,胯以上肢體向上領勁(即虛靈頂勁)。落胯要沉穩,要與腳蹬腰發協調順達,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力,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將勁道作用於目標上,產生預期的發放效果落胯是放鬆境界的層次,而非表面姿勢的技巧。

因為技巧無論多高,擺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會習慣本能地去頂。然而進入鬆透的落胯境界,外力進來時不是被吞入身體,而是被輕鬆化掉。太極拳名師林文濤先生應邀在廣西欽州太極推手輔導站教學中說:

接勁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於攬雀尾、栽捶、指襠捶等動作中

三、坐胯

坐胯是在落胯的基礎上,臀部再加點下墜的意思。臀部下墜的時候注意胯仍保持下落,不能挺出去。坐胯時要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蓋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兒,實腳腳尖有回扣之意,體悟下肢在放鬆狀態下的對拉。

要領做對了,腳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會有沉脹的感覺。太極拳名家陳微明先生教授太極推手時指出:化勁首以松腰坐胯,以腰鬆沉之轉動為主坐胯用於攬雀尾、摟膝拗步等動作中。

四、塌胯

塌胯與頂頭同是太極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從作用上說它與沉勁、化勁、發勁等關係密切。太極拳名師張義敬先生在《太極拳拳理傳真》一書中談到塌胯時說:「太極拳多用弓箭步,初練塌胯,後腿髖關節必然緊張,很不自然,這正是不鬆的緣故弓箭步的後腿膝關節應微屈,膝關節僵直不對,但彎曲過多髖關節就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這真是說來容易做時難。

弓箭步後腿粗看似直非直,其實胯根撐開而松沉,後腿似弓膝微屈。松腰塌胯,目的是求得髖關節的靈活,特別是求得在立身中正下身體的靈活小腹是人體重心所在,所謂氣沉丹田、松腰塌胯、開襠、沉氣等等說法,都不過是在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在髖關節靈活之後,再加以腰部的旋**如,才有可能化解對方的來力,求得安穩不敗。

一般化勁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塌胯訓練,是髖關節未能鬆柔靈活的結果。弓步時先落胯,後塌胯。塌胯時腰背部、臀部肌肉放鬆,胯骨自然下垂,胯骨與腳底湧泉穴形成彈弓勢太極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極推手教練員學習班上說:

發勁時鬆腰塌胯,對方就跌出去了塌胯用於攬雀尾的按勢前推,及摟膝拗步、撇身捶等動作中。

五、開胯

這裡說的開胯,不是廣義的開胯,而是狹義的開胯,是指左右兩胯的對拉鬆開、膝蓋外展。胯的對拉鬆開是以意氣帶動形體,是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內藏勻勁的掤松,不是鬆懈式機械的拉開。開胯後,其勢產生一種既沉穩又靈活的彈力,與意念一起形成整體勁。

開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開胯用於單鞭掌、扇通臂等動作中。

太極拳八法

作者 佚名文章 不詳點選數 81更新時間 2009 6 8 11 10 41 太極拳學派把掤 捋 擠 按 採 挒 肘 靠八種最基本的手法,稱之為 太極八法 它是太極拳所有拳式的基礎,這八法的勁別是各不相同的。太極拳以八法為基礎是有其實際意義的,因為前人的技擊實踐證明,拳不在多,而在於習練純熟。在實際...

太極拳眼法

作者 昭林 2006 04 01 眼為七竅之一,光明視見,納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細。悉雲霄之高,盡清泉之深,皆光明之所及地也。故眼為見性,能察萬物,現心靈之性,有不可思議之妙。故演練太極拳定要注意眼法。所謂 眼法 即行拳走架,推手撒手,運使兵器,眼神與各種有形的準確動作,無形的精氣神意,恰當配合,合理...

陳式太極拳的松和沉

作者 馮志強太極學堂 陳正雷太極網點選數 25 更新時間 2005 12 30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過長年累月的以意行氣 以氣運身的鍛鍊,逐漸達到積柔成剛 剛柔相濟 虛至虛靈的高階境界。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勞動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觸重物而養成了使力的習慣,從而造成肌肉緊張 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