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語文應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教師中心稿

2023-02-09 19:51:04 字數 2533 閱讀 6659

北京市科迪實驗中學

語文素質,就是指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後天的語文環境和語文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學習主體的學習活動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內在的、較為穩定的、持久的影響人的語文活動的特徵。它包括人的智力、語文基礎和語文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品質、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就這一概念而言,目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存在如下四個「偏重」:

一是偏重知識傳授而輕視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傳統的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文講解分析為基本活動模式,以課文結論和知識傳授為基本內容。這種教學觀根深蒂固,充斥教壇,實際上教師是中心,學生是容器,只能跟老師的思維轉,教師講課文,從注音、解詞、分段、主旨、特色到練習,模式化、滿堂灌,死記硬背,機械重複,學生被弄得眼花繚亂,語文「最基本的能力反而被沖淡了」(於漪語)這種重知識傳授、輕視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只把學生培養成了「知識的書櫥、書口袋」。

它嚴重制約著語文教學所肩負的跨世紀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二的偏重抓考分而忽視學生的語文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教師讓學生整天在書山題海中掙扎苦熬的目的全聚集於考分上,教師只對學生的考分負責,至於學生有沒有興趣,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屑一顧的,更不用談今後的發展潛力。這樣的學生,一旦失去教師的攙扶,就如盲人失去拐杖一樣無所適從。

學生當然是無辜的,而教師成了不會治水的鯀,「開源導流」也成為事實上的空話;三是偏重課文內容的教學而忽視課外語文活動的組織,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無視學生的智力差異,不顧學生的知識水平的高低,同一標準,同一要求,同一習題,是語文教學的普遍現象,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堪重負,厭學情緒由此而產生。而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又被拴在作業堆中,無暇延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海洋中去憑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由徜徉,開拓視野,發展個性特長。

這種重經驗、輕實踐的做法生產出不少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再加之農村資訊閉塞,經濟文化相對落後於城市,教學條件較差,給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增加了不少難度;四是偏重「句讀」而忽略了「惑」,其結果只能是「小學而大遺」了。在農村中學的相當多的語文課上充斥著洋洋灑灑、不著邊際的分析,懂的大講,不懂不講,以講為主,造成了學生語感的空白、思維能力的低下,使語文教學走上了惡性發展的道路。

根據以上狀況,我們認為,農村中學語文素質教育在觀念上要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教師要轉變育人觀念,實現知識的更新換代,切實把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教育教學素質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素質教育的效果和命運。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索然不能怪學生,有的語文教師把好不文章也會講死,講乏味,就如一朵鮮花被支解一樣,沒有魅力。而語文教材選的多是名家名篇,造成此種尷尬是因為教師本身的知識結構、教學水平所致。

作為年輕教師。更要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不應老抱著參考書,年年「趟進同一條河」。只有廣泛而主動地獲取新知識,才會有開闊的視野,才會保持對時代的敏銳和對生活的新鮮感,並把這種感覺帶頭人帶進課堂,融入講授。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一種體驗和領悟,如此,才能挖掘出課文的內蘊。要使學生有興趣,激發求知慾,先要自己有感觸並付出心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自己應該是創新的楷模。藝術作品的教學當以就啟用學生思維,激發星想象、激勵學生的創造為鵠的要讓學生從樊籬中脫穎而出,從而適應社會的需求。

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二是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建立以聽、說、讀、思、議、寫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為核心的現代閱讀教學觀。

語言感知能力是學生語文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內容,語感的培養是其它能力如思維、觀察、想象能力的基礎,學生的語言水平反映其聽說讀寫的水平,要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就必須以語感的培養為核心來組織教學。語文素質教育要還給學生以學習語文和閱讀的自由,讓他們步入廣闊的社會空間,既學語文,又學做人,在長智力的同時養成好習慣,在練就終生受用的本領——語感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從而促進自身人格的完善。這種現代的閱讀教學觀的建立。

從最大限度上開闢了語文學習空間,爭取了語文學習時間,拓寬了學習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很難想象僅靠幾冊課本和一天一節的語文課,學生就能學好語文,語文教學只有在社會大課堂的廣闊背景下,在學生廣泛的閱讀中才會產生活力。

對於農村中學學生更要加強課外語文閱讀的總量,諸如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節目等。如果把學生課外語文學習也納入語文教學軌道,這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大有裨益,乙個具有較高的語言感知力、領悟力和理解力的學生。無疑是乙個語文素質較高的學生,許多文學愛好者的深切體會就是大量的語文閱讀能有效提高語文素質,從這個角度講,語文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學生語言素質的教育。

三是要轉變考試觀念,積極探索語文考試命題新思路。考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考試命題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是毫無疑問的。為了引導師生把精力放在讀寫聽說思議等能力的提高上,把功夫下在自身的人文素養發展上,從而使素質教育不致成為一句空話,我們必須要像劉國正先生那樣將語文命題像語文學習那樣天然地與生活聯絡到一起。

新大綱、新教材的乙個重要特點就是正式提出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絡,在這一點上,特級教師餘蕾提出的「淡化課文、突出能力、注重運用」命題思路值得借鑑,這一思路體現了教、學、考、用高度統一的考查意識,除了必要的文學常識和名作精品的背誦外,命題盡量與課文脫鉤不考課文內容,而是以大綱和教材提出的知識能力訓練專案為考查依據,命題取材向課外延伸、輻射,使試題脫離過於繁瑣的機械分析,而重點考查學生在社會生活和交際中駕馭語言的能力,近年來的中高考試題都體現了這一命題思路。這對兩耳不聞窗外事、兩眼不看課外文,「抱著書本打滾」的教學形狀確實是一種有效的衝擊。

祝村中學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三 教育的內容及實施途徑 一 思想品德教育 目標 1 開展 習慣 品質 人生 教育,增強學生的內心道德建設和人格修養培養,強化學生向善 尚美 好學的思想品德。2 開展法制 禁毒 心理 環境意識教育,增強法制觀念,增強學生的自覺守法 守紀意識和責任感,培養忠於職守 熱愛勞動的品質。3 開展品德和行為習...

農村中學語文實踐活動初探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 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運用語文 可見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廣大農村中學語文實踐活動卻開展的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人們往往歸結於城鄉差別,往往把環境苦,條件差,資源少,作為自我安慰的藉口,跟在城市中學後面,亦步亦趨。難道在語文教...

如何在農村中學開展地理學科的素質教育

農村中學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應當根據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農村公民地理科學素質的要求,緊密結合鄉土地理實際展開。關鍵是要構建合理的地理課程結構 優化農村中學的地理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改革地理課程結構 在農村,多數學校只開設地理必修課,課程結構單一。這種單一的課程結構,不能適應不同地區 不同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