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免疫抑制

2023-02-09 18:42:05 字數 4919 閱讀 3791

畜禽免疫抑制的原因與防治

免疫抑制是臨床多見的病理現象,對養殖業危害嚴重。出現免疫抑制時,首先是畜禽的生理代謝受到限制,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養殖成本大幅度上公升;其次是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參與免疫應答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受到破壞,抗原的遞呈受到干擾。抗體的形成被抑制或阻斷,機體的屏障保護功能減弱或喪失,導致畜禽繼發或併發多種疾病,嚴重時可引起大批死亡;再次,發生免疫抑制性傳染病時,間接危害尤其嚴重。

免疫抑制病通過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使動物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對各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隨之顯著降低甚至消失,最終導致病毒、細菌等各類病原感染不斷,疾病發生率明顯上公升,疫情防控難度加大,使養殖業蒙受巨大損失。

黴菌毒素與畜禽免疫抑

1常見的黴菌和黴菌毒素黴菌通常汙染飼料或飼料原料,在其中生長並產生二級代謝產物———黴菌毒素。產毒黴菌主要有3個屬,曲黴菌、青黴菌和鐮刀菌,而黴菌毒素目前已發現超過350種。常見的黴菌毒素有黃麴黴毒素(af)、玉公尺赤黴烯酮(zea)、t-2毒素、嘔吐毒素(don)、赭麴黴毒素(ot

能引起畜禽免疫抑制的藥物

臨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藥有環孢素、腎上腺皮質激素類、烷化劑和抗代謝藥等。

免疫抑制藥都缺乏選擇性和特異性,對正常和異常的免疫反應均呈抑制作用。故長期應用後,除了各藥的特有毒性外,尚易出現降低機體抵抗力而誘發感染、腫瘤發生率增加及影響生殖系統功能等不良反應。

環孢素環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 a)是黴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生成的一種脂溶性環狀十一肽化合物。它可選擇地作用於t淋巴細胞活化初期。輔助性t細胞被活化後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環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對抑制性t細胞無影響。

它的另乙個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細胞生成干擾素。它對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無影響。因而環孢素不同於細胞毒類藥物的作用,它僅抑制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而不致顯著影響機體的一般防禦能力。

口服環孢素可被吸收,但不完全,其生物利用度僅20%~50%。口服後2~4小時血漿濃度達峰值。有40%的藥物存在於血漿,50%在紅細胞,10%在白細胞。

在血漿中與蛋白的結合率為95%。它在體內幾乎全部被代謝,從尿中排出的原形物不足服用量的0.1%。

其t1/2約16小時。

環孢素在臨床上主要用於防止異體器官或骨髓移植時排異等不利的免疫反應,常和糖皮質激素合用。在**自體免疫性疾病方面的臨床應用尚在探索中。其毒性反應主要在肝與腎,在應用過程中宜監測肝、腎功能。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

常用的有潑尼松、潑尼松龍、地塞公尺松等。它們對免疫反應的許多環節均有影響。主要是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也阻礙淋巴細胞dna合成和有絲**,破壞淋巴細胞,使外周淋巴細胞數明顯減少,並損傷漿細胞,從而抑制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緩解**反應對人體的損害。

烷化劑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白消安、噻替派等。它們能選擇性地抑制b淋巴細胞,大劑量也能抑制t淋巴細胞。還可抑制免疫母細胞,從而阻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

環磷醯胺作用明顯,***較小,且可口服,故常用。

抗代謝藥類

常用6-巰嘌呤與硫唑嘌呤。它們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質合成。硫唑嘌呤的毒性較小,故較常用。

本類藥物對t細胞的抑制較明顯,並可抑制兩類母細胞,故兼能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但不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用於腎移植的排異反應和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全身性紅斑狼瘡等。

抗淋巴細胞球蛋白

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是直接抗淋巴細胞的抗體,現已能用單轉殖抗體技術生產,特異性高,安全性好。它可與淋巴細胞結合,在補體的共同作用下,使淋巴細胞裂解。可用於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多在其他免疫抑制藥無效時應用。

黴菌毒素與畜禽的免疫抑制

自2023年以來,黴菌毒素在我國養豬、養禽生產中的危害顯得尤為突出。許多畜禽常見疾病頻發且難以防治,或大量使用疫苗免疫後抗體仍達不到應有滴度甚至免疫失敗的現象,都與黴菌毒素的中毒有密切關係。2023年夏季許多地區發生「豬無名高熱症」,損失慘重,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的發展。

據調查報道,飼料黴菌毒素是促使豬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發病的元凶之一。

1常見的黴菌和黴菌毒素

黴菌通常汙染飼料或飼料原料,在其中生長並產生二級代謝產物——黴菌毒素。產毒黴菌主要有三個屬:曲黴菌、青黴菌和鐮刀菌,而黴菌毒素目前已發現超過350種。

常見的黴菌毒素有黃麴黴毒素(af)、玉公尺赤黴烯酮(zea)、t-2毒素、嘔吐毒素(don)、赭麴黴毒素(ot)、煙麴黴毒素(fum)等。其中對豬危害最大的是黃麴黴毒素、玉公尺赤黴烯酮和嘔吐毒素。家禽飼料中,自然狀況下發生率最高且致害作用最嚴重的是黃麴黴毒素和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因為反芻動物的瘤胃能夠分解部分黴菌毒素,因此危害相對較小。黴菌毒素也可通過食物鏈引起人的發病。

黴菌的生長與產毒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因而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不同飼料的種類和含水量,飼料中黴菌毒素的汙染情況也有所不同。黃麴黴毒素和煙麴黴毒素適合於溫熱的氣候,而在寒冷高濕的寒帶常見的黴菌毒素有赭麴黴毒素、玉公尺赤黴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等。不同飼料原料中黴菌毒素汙染情況不同,王若軍等(2003)調查表明,玉公尺(能量飼料)以嘔吐黴素、煙麴黴毒素和玉公尺赤黴烯酮為重,而蛋白飼料中嘔吐黴素、煙麴黴毒素、玉公尺赤黴烯酮、黃麴黴毒素和t-2毒素的汙染程度均較重。

對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飼料的檢測結果表明,玉公尺與配合飼料中的主要汙染物是zea、don及fum,比較關注的af含量則並不高。

2黴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的機理

能引起免疫抑制的黴菌毒素主要有af、單端孢霉烯族毒素(don、t-2毒素、ht-2毒素、葡萄穗黴菌毒素)、ot和伏馬毒素。不同黴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機理及對動物的影響不盡相同。

2.1抑制蛋白質和dna合成

af通過與dna和rna結合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發育不良和萎縮,影響肝臟和巨噬細胞的功能。黃麴黴毒素和單端孢霉烯族毒素(包括t-2與don)能夠抑制蛋白質和dna合成,t-2毒素主要作用於細胞**旺盛的組織器官,如肝臟、胸腺、骨髓、脾臟、淋巴結等。don對生長較快的細胞如:

胃腸道黏膜細胞、淋巴細胞、胸腺細胞、脾細胞、骨髓造血細胞等均有損傷作用。黴菌毒素也有致癌作用。

2.2降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

af是引起免疫抑制較強的毒素,0.025毫克/千克的aft即可引起動物免疫機能抑制。af主要作用於細胞免疫,體外試驗表明,af能減低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

赭麴黴毒素a(ota)可以降低抗體產量,影響體液免疫,並引起顆粒細胞吞噬作用和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2.3誘導程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

黴菌毒素通過直接影響關鍵的酶或通過改變細胞中抗氧化劑與氧化劑之間的平衡,尤其是降低還原穀胱甘肽的濃度,來激發細胞程式化死亡,引起細胞收縮、核固縮。ota可以阻止體外淋巴細胞增殖,並導致人類淋巴細胞凋亡。don還可作用於骨髓造血幹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作用於t、b細胞而產生免疫毒性作用,抑制或增加程式性細胞的死亡。

2.4間接抑制免疫

黴菌毒素也可通過其他毒性間接抑制免疫系統。如t-2啟用內分泌系統,在應激狀態下促使皮質固醇的釋放,間接地抑制免疫功能。don可通過神經毒性間接抑制免疫系統。

zea導致雌激素分泌失調,進而影響免疫器官機能的調節。

3黴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的臨床表現

3.1對傳染病的易感性增加

黴菌毒素中毒會導致免疫抑制而引發條件性病原菌的感染,甚至一些對健康動物不具感染力的病原也會因黴菌毒素中毒而發病。早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火雞x-病時就發現,感染的動物不僅僅會受到黃麴黴毒素中毒的傷害,而且能併發感染其他多種病原,如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據袁慧等專家研究表明,亞臨床水平的黴菌毒素對豬造成的免疫抑制,引起機體抗病力下降,導致豬對豬瘟、流感、大腸桿菌病、附紅細胞體病等三十多種疾病易感,發病率公升高。

很多病例是在正常免疫後發生的。

3.2降低生產效率

試驗表明t-2毒素新增到4.5和13.5毫克/千克時,肉雞耗料量和增重均下降。

汙染了黴菌毒素的飼料會危害畜禽的生長、產奶量、產蛋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在畜牧業生產中,黴菌毒素中毒的動物所表現的臨床症狀不盡相同,主要有消化紊亂、採食量下降、被毛粗亂或羽毛異常、營養不良、生產力低下、流產、母畜發情不正常、公畜死精、混合感染多種疾病。其中一些症狀可能是繼發性的,是由於黴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而使條件性病原菌感染而引發的疾病症狀。

因此,症狀的多樣性導致診斷困難。schiefer(1990)認為,當出現與黴菌毒素中毒症相似的症狀且無法將出現的問題歸咎於其他特定的原因時,都應該考慮到黴菌毒素是造成動物生產及健康問題的可能原因。

4黴菌毒素問題容易被忽視的原因

黴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除了因為症狀多樣難以診斷的原因外,還有以下原因應該引起重視:

4.1對免疫失敗原因的分析

多數情況下,免疫接種失敗常被認為是因疫苗質量問題,或接種過程有失誤,或是有強毒的攻擊,或是受到其他複雜的因素影響,而因黴菌毒素中毒造成的免疫失敗,卻常被人們忽視。但是事實上,這種情況的發生比認知的更為嚴重。另外,黴菌及黴菌毒素可以在不同溫度範圍內繁殖。

人們通常認為僅在夏季高溫、高濕季節才會有黴菌毒素的危害,而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黴菌毒素對動物的危害是全年性的。

4.2安全標準問題

只憑單項黴菌毒素含量超標與否來衡量飼料的安全性是片面的。飼料中往往是多種黴菌毒素共同存在。各黴菌毒素之間存在協同或相加作用,會使毒性增加。

飼餵被自然黴菌毒素汙染的穀物飼料的毒性遠遠大於飼餵含相同劑量的人工提純的黴菌毒素,這可能由於黴菌毒素之間產生的協同作用。飼料中嘔吐黴素(11.5ppm)與玉公尺赤黴毒素(3ppm)對母豬產生的毒害作用是相加的,共存時的毒性作用大於單獨存在時的毒性作用。

因此,僅僅檢測飼料中某一種黴菌毒素是否超標並不能判定它的危害性。

另外,因取樣的隨機性,樣品的檢測結果並不能代表某批飼料的飼料安全和總體被黴菌汙染的情況,更不能代表檢測後該批飼料黴菌增殖與再汙染的情況。畜牧生產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安全標準問題有待於進一步**。

4.3預防飼料中黴菌及黴菌毒素產生的問題

預防飼料黴菌毒素中毒的關鍵,一是預防飼料霉變及產生黴菌毒素,二是黴菌毒素產生以後的脫毒。但是使用一些脫毒劑去毒的效果還不確實,又增加了成本。因此,最根本的預防措施應該是加強飼料原料的生產、收穫、加工、貯存等各個環節,以預防飼料霉變為重點。

豬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與防控對策

豬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綜合防制

異環磷醯胺原料藥抗腫瘤類及免疫抑制劑

物理性狀及指標 外觀 白色結晶性粉末 熔點 39 41 c lit.溶解性 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丙醒中略溶 密度1.3 g cm3 含量 98.0 102.0 ic50 半數致死劑量 ld50 經口 大鼠 143 mg kg 半數致死劑量 ld50 靜脈內的 大鼠 190 mg k...

抗菌藥物抑制機體免疫機能研究現狀

摘要 本文對抗菌藥物抑制機體免疫機能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大量抗茵藥物都抑制機體免疫機能。關鍵詞 抗菌藥物免疫機能現狀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抗菌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 喹諾酮類磺胺類 硝基咪唑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病原微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藥物具有抑制免疫機能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