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聯絡的學案

2023-02-09 09:21:04 字數 4181 閱讀 6917

主備人:李園使用時間:2023年3月__日班級 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目標聯絡的普遍性、客觀性含義;

2、理解目標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絡;聯絡的多樣性;

3、運用目標

(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世界普遍聯絡的科學。

(2)運用相關原理,結合生活例項,分析生存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係,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重點與難點:

1. 重點: (1)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2)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2. 難點 : (1)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聯絡與「人為事物」的聯絡

(2)把握聯絡的多樣性的現實意義

二、學習過程

(一)知識預習

1、所謂聯絡,就是

2、聯絡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_______。每個事物內部的是相互聯絡的。

世界是乙個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______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乙個事物是________的。

3、聯絡是客觀的。聯絡是事物本身的,不以人的意志為________。事物的聯絡就其與實踐的關係來說,可以分為的聯絡和的聯絡。

4、聯絡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的_______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

5聯絡的多樣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絡也是的。有_______和和和和_________等。

6、聯絡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一切以和_______為轉移。

(二)觀點辨析:

1. 聯絡是客觀的,人根本不能認識或改變事物的具體聯絡。

2. 事物之間的聯絡是因人而異的。

3. 事物之間的聯絡是不可琢磨的。

4. 具體事物在聯絡系統中的作用是確定不變的。

5. 聯絡是普遍的,因而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絡是絕對無條件的。

6. 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絡的。

(三)實踐演練

(2009·廣東,40)根據下述材料,運用哲學常識回答問題。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21世紀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汙染,物種退化。

結合材料運用聯絡的觀點分析生態問題。

答案 (1)從聯絡的普遍性看,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利用自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與人類沒有重視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關係。

(2)從聯絡的客觀性看,地球生態系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絡。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就必須從事物客觀聯絡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奪、破壞自然。

(3)從聯絡的多樣性看,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千差萬別,人們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絡,忽視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絡,這加劇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

三、知識結構圖

四、知識鞏固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當地時間2023年5月12日14時,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造成了罕見的人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這說明

a、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絡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與周圍事物有聯絡

c、關鍵部分的效能與狀態對整體起著決定作用

d、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建立新的聯絡

2.唯物辯證法所說的普遍聯絡是指

a、世界上任何乙個事物都和周圍的其他事物無條件地聯絡著

b、世界上任何乙個事物都和周圍的其他事物有條件地聯絡著

c、任何事物之間都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想怎麼聯絡就怎麼聯絡

3.《淮南子》中說:「走不以手,縛手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不能遠。」這說明

a、事物內部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b、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相互聯絡

c、人們不能否認事物時間的聯絡

d、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4.一些大學生在應聘時遭遇「姓氏歧視」。一位「裴」姓同學,就因為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將到手的會計職位,老闆說,「裴」和「賠」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認識

a.誇大了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c.否認了聯絡的客觀性d.否認了聯絡的普遍性

5.我國目前興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調、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將會繼續加強地區經濟之間的聯絡,推動全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段材料說明

a.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聯絡著

b.事物的聯絡是客觀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絡

c.事物的聯絡是客觀的,人們對事物的聯絡無法改變

d.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事物的聯絡

6.一些人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不惜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掠奪式地開採資源。這種錯誤的做法,破壞了寶貴的自然資源和人們的生存環境。從辯證角度看,上述事實說明

①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絡②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③事物之間的聯絡都是人創造出來的④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絡

abcd.②④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已達400餘種。近10年來,新入侵我國的外來入侵生物至少有20餘種,平均每年遞增1至2種。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運用所學知識,完成5—6題。

7.外來生物離開原生地,由於天敵消失,在適宜的生態和氣候條件下瘋狂生長,危及本地原有生物的生存,導致物種的減少或滅絕。這一事實說明

a.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 b.先行後續的關係存在著因果聯絡

c.事物聯絡的條件不同,其引起的聯絡的狀態也就不同

d.意識的內容來自於客觀事物

8.外來生物入侵造成嚴重危害的事實啟示我們

a.必須杜絕外來生物的引進,保護本地原有生物

b.人們對事物的聯絡是不可改變的

c.必須承認物質世界的本原

d.要注意事物聯絡的條件性,提高實踐運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9.美索不達公尺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自然界是客觀的,人不能違背自然的客觀性 ②要正確對待聯絡的客觀性

③在把握事物時不能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絡,而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絡 ④做事情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

abcd.①②③④

10.漫畫蘊涵的哲理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

b、人們不能把主觀聯絡強加給事物

c、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事物相聯絡

d、聯絡是普遍的、無條件的

11.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 應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b、 看問題應具體分析事物的聯絡

c、 要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d、要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

12.迴圈經濟體現了現代的思維模式和活動方法,其哲學依據是

①普遍聯絡是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徵 ②系統與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關係③事物之間的聯絡是具體的、無條件的 ④事物之間的聯絡能夠被發現和利用

abc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3.伴隨著工業化的程序,我國面臨著資源缺乏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在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某企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小麥資源生產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態迴圈,構建起糧食加工和養殖產業鏈,實現了生態農業產業化。

這四次增值和生態迴圈是:①生產味精帶動小麥種植,小麥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麵粉等;②對生產廢水、副產品進行生物技術加工,變成優質飼料和肥料;③用加工處理後的飼料養牛;④將牛肉、牛奶和皮革製品稍往國內外。

運用普遍聯絡的觀點,分析材料中實現資源迴圈與價值增值的哲學依據。

一、選擇題

1.b 2.b 3.a 4.c 5.b 6.d 7.c 8.d 9.c 10.c 11.c 12.b

二、非選擇題

13.答:(1)事物的聯絡是普遍的、客觀的。小麥、味精、廢棄物、飼料、牛羊、市場處於普遍的聯絡之中。

四次加工中的廢棄物既有廢棄物的特性,同時也有資源的特性。一次迴圈過程中的廢棄物可以成為下一次迴圈過程的資源。

(2) 聯絡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絡。小麥-味精-廢棄物-飼料-牛羊-市場的產業鏈形成的過程,體現了在正確認識聯絡的規律性和條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變某些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絡,從而達到目的。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教學案 新人教必修

第七課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學習目標 1 知識目標 識記 聯絡的含義,聯絡普遍性 客觀性含義 聯絡的多樣性 2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聯絡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初步從錯綜複雜的聯絡中認識和發現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絡,初步學會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樹立唯物辯證法的...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設計 一 對教材的分析 本框主要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聯絡的觀點 它是唯物辯證法的乙個總特徵,目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這個基本觀點去看問題,辦事情。本框著重從世界觀角度闡釋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聯絡的客觀性 多樣性及條件性,為下一框 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奠定基礎。二 對學生的分析 高三學生看問題處於...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說課稿yong1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說課稿 各位評委 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必修四第七課第一節內容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我將從教材分析 教法學法 學習過程 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五個部分來進行。一 教材分析 一 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一,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來看,聯絡的觀點貫穿了事物運動 變化 發展的全過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