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2023-02-08 13:48:06 字數 4205 閱讀 6302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的基本資訊,以及本文的背景。

2. 通過傾聽和朗誦課文體會秋的意味。

3. 把握課文結構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把握課文結構和主旨。

2. 掌握「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通過閱讀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情景交融,以景見情的表現手法。並透過這篇優美的散文陶冶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從小學、初中,到現在,咱們學過非常多關於四季的文章和詩歌了,你們認為四季中文人騷客最鍾愛的是哪個季節?(學生答)沒錯,這就是秋季。大家能舉出哪些寫秋天的文字?

(學生答)秋天,是最動情最具有可能性的季節了,或蕭條或熱鬧,或感傷或喜悅。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作家眼中就有不一樣的秋。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篇關於秋的非常優美的散文,這就是郁達夫的《故都的秋》。

(板書課題、作者)

二、 課文基本資訊掌握:

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六年出生在乙個知識分子家庭。十五歲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

一九一三年留學日本, 一九二一年,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發起了創造社。七月,發表第一部**集《沉淪》,一九二三年七月,發表**《春風沉醉的晚上》,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表現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戰爆發後,赴武漢參加抗日救國運動,後在南洋從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於蘇門達臘。

而這篇文章是寫於郁達夫中年時候,當時由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遷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這段時間他思想苦悶,創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閒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至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了此篇優美的散文。

(展示課件)

三、 聆聽朗誦閱讀課文,總體上把握課文:

現在,請同學們一邊看課文一邊聽配樂朗誦,並且思考3個問題。

(放朗誦音訊,並在課件上展示問題)

提問: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分別講什麼?

明確:文章分為三個層次。1、2自然段為第一層,是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的對比3到12段位第二層,是具體寫北國之秋;13、14為第三層,再次對比南國與北國之秋,並表明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喜愛。

提問:對比北國的秋與南國的秋?

明確:北國的秋清、靜、悲涼;南國的秋慢、潤、淡,並且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提問: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北國的秋?

明確:從五個方面,分別是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棗。

(在課件上展示簡單的答案)

四、理清課文結構,對五景圖重點把握:

首先全班朗誦第

一、二自然段

提問:剛才我們概括了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的特點,但是為什麼寫故都的秋還要寫南方的秋呢?

明確:寫南方的秋實則是通過對比,用反襯的手法凸顯出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文章的三到十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們已經了解作者是從五個方面來寫故

都的秋,現在大家在仔細閱讀這個部分,並且為這五個方面起五個小標題。

(展示課件上的5個小標題)

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幅「秋晨院落圖」

提問:「這幅圖」中寫了哪些意象?

明確:天色馴鴿日光破壁腰牽牛花

提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這句話怎麼理解?

明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憂鬱的心境。

(展示課件)

第二幅「秋槐落蕊」

提問:「這幅圖」中寫了哪些重要意象?

明確:落蕊灰土絲紋

提問:找出這個部分的關鍵句

明確: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展示課件)

第三幅「秋蟬殘聲」

提問:「這幅圖」中寫了哪些重要意象?

明確:秋蟬特產家蟲

提問:找出這個部分的關鍵句

明確: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

(展示課件)

第四幅「秋雨話涼」

提問:「這幅圖」中寫了哪些重要意象?

明確:一層雨都市閒人斜橋影歧韻

提問:關鍵句是?

明確: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展示課件)

第五幅「秋棗勝果」

提問:「這幅圖」中寫了哪些重要意象?

明確:棗子顆兒淡綠微黃沙塵灰土 golden days

(展示課件)

秋景圖展示了秋的意境,而這些意境亦是由秋的色彩和聲音構成。請從第二層中

找出秋景圖中呈現色彩,傳遞聲音的詞語,請同學起來回答。(在課件上展示**

及答案)

全班一起閱讀最後兩段。最後乙個部分再次通過對兩地秋的對比發出作者的感嘆,

也是作者情感最直接的迸發:「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

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乙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展示課件)

第二課時

五、思考問題

請大家再次全篇朗誦課文。本文的結構大家已經有了整體的把握,對重點段落也有了清晰地認識。現在我有兩個問題問大家:

提問:如何理解「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明確:黃酒白幹是濃度之差,指北方的秋秋意濃烈,而南方的寡淡;稀飯饃饃是敦實感之差,指北方的秋厚實,而南方的稀薄;鱸魚大蟹是美的程度,北方的秋比南方的秋更耐咀嚼;黃犬與駱駝是大小之別,指北方的秋更長久。

(展示課件)

提問:故都的秋景可謂豐富多彩,但作者不展開寫北平的名勝,只選取上述平常秋景來寫呢?試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明確:作者所寫的秋景是圍繞「清、靜、悲涼」的特點擊取的,他所寫的秋色是冷色的,秋聲是寂靜與落寞的,秋味是悲涼的,之所以這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從客觀方面來講,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徵,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從主觀方面來講,也有三個因素:第一,跟舊中國時代環境的黑暗有關,這導致他思想苦悶;第二,跟作家個人氣質的抑鬱善感有關。郁達夫早年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地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第三,跟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有關。

在杭州期間,郁達夫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學」。因此,上述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就決定了作家會選什麼樣的景來抒什麼樣的情。

六、難點問題

這篇課文,無論是結構還是重點語句我們都已經掌握好了,但是,我們還有乙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是蘊含在整篇文章的字裡行間裡的。大家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是不是單純地唯讀到了景物呢?雖然文中沒有直接抒情的語句,但是大家有沒有讀出景物中隱隱透出的情感呢?

(學生回答)那我們為什麼能感受到這樣感傷的基調呢?這就是因為作者運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形式。

作者常藏情於景。一切通過真實的畫面來表達,雖不言情,往往更顯得情深意濃。本文無論是寫南方的秋與故都的秋的對比,還是細說故都秋的五種景色,都是在表現故都秋靜、清、悲涼的特點,然而這也正是作者心境的體現,遠離故都,顛沛流離。

因此,不僅體現了對故都的懷念,還體現了作者孤獨、憂鬱的心情。

今後同學們在寫景物的時候也要運用這樣的手法,才能使得蒼白的死氣沉沉的景物變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才能使文章深化,充滿感情和內涵。

(展示課件)

七、課外發散

我們說過,中外歷史上有許多文人都寫過關於秋的文章、詩篇,同學們也提到了很多。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些其他關於秋的非常美麗的句子。

(展示課件)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為變衰。(宋玉《九辯》)

哦,曠野的西風,你是秋之實體的氣息。(雪萊《西風頌》)

秋風像一把柔韌的梳子,梳理著靜靜的團泊窪,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飄飄揚揚地在平灘上揮灑。(郭小川《團泊窪地秋天》)

八、作業布置

通過課文的學習和課外知識的擴充套件,我們對秋又有了更多的更豐富的更理性的認識。那麼現在的你是否對自己經歷過的某個秋天又喚起了回憶,或者對我們剛剛提到的某位作家關於秋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那麼,就請你們寫下來,兩個話題,任選其一,字數不限。

(展示課件)

九、板書設計

故都的秋

——郁達夫

(一) 第一部分(1、2段)

北國的秋

南國的秋

(二) 第二部分(3-12段)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秋蟬殘聲

秋雨話涼

秋棗勝果

(三) 第三部分(3、14段)

南北之秋比較

作者感情抒發

自用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 一 匯入 秋天是乙個多彩的季節,秋天也是乙個收穫的季節,秋天更是乙個多情的季節。它撩撥起文人們無限的情思。有人獨立橘子洲頭,看到的是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在秋日裡,讀到的是壯麗 有人登高,筆下出現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的詩句,在秋風中,杜甫感受到的是淒涼。同樣的乙個秋天,不同...

3 故都的秋

凋零混混沌沌潭柘寺椽喇叭陪襯槐掃帚細膩不能自已衰弱平平仄仄悲啼蕭索橄欖歧韻柿子頹廢5.讀第一段說說哪句話最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點呢?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6.文章第3 11段一共描繪了五幅故都秋景圖,請找出來並各擬乙個小標題。秋院晨景秋槐落蕊秋蟬殘聲秋雨話涼秋果奇景 第二課...

故都的秋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1 單元教學要求 我所說的篇目是 故都的秋 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本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都是抒情散文,單元的教學要求是通過鑑賞品味語言,向深層次賞析作者的情感,領悟文中的哲理。引導學生能通過文章精巧 綿密的構思,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情感與哲理的語言。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