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生態學複習答案總結

2023-02-08 00:54:05 字數 4879 閱讀 7896

景觀生態學複習資料

一1、景觀:是以類似方式重複出現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態系統的聚合所組成的異質性土地地域。

2、 景觀生態學:研究相關景觀系統的相互作用、空間組織和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異質地表的結構、功能和動態。

3、景觀連線度:對景觀空間結構單元相互之間連續性的量度。

4、景觀格局:景觀要素在景觀空間內的配置和組織形式,是景觀結構與景觀生態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

5、 空間異質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態學過程和格局在空間分布上的不均勻性及其複雜性。這一名詞在生態學領域應用廣泛,其含義和用法亦有多種。具體地將,空間異質性一般可以理解為是空間綴塊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總和。

6、尺度: 指研究物件時間和空間的細化水平。

7、斑塊:斑塊是乙個在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地表區域。

8、廊道:與本底有所區別的一條帶狀土地,可以看作是乙個線狀或帶狀的斑塊.

9、本底:圍廣、連線度最高,並且在景觀功能上起著優勢作用的景觀要素型別。景觀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島嶼或棲息地島嶼: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環境型別,在保護生物學中,我們經常使用的名稱為「生境島嶼」或「棲息地島嶼」

11、島嶼平衡理論: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島嶼平衡理論」(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認為乙個島嶼上的物種數實際上是由遷入(immigration)和滅絕(extinction)兩者的平衡決定的,而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物種不斷地滅絕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種類所替代。

12、 復合種群:即所有佔據空間上非連續生境綴塊的種群集合體,只要綴塊之間存在個體或繁殖體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區域性種群周轉現象,都稱為復合種群

13、生態流:生物物種與營養物質和其它物質、能量在景觀組分間的流動被稱為生態流(eco-flow),它們是景觀中生態過程的具體體現。

14、景觀結構:是指景觀的組分構成及其空間分布形式。

二 、 1、景觀生態學研究內容:

1>.景觀結構不同景觀要素之間的空間關係。

2>.景觀功能各種景觀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物種流(例到物活動等)。

3>.景觀變化景觀的結構和功能上隨時間的變化。

4>.景觀管理通過分析景觀特徵,提出景觀利用管理最優化方案。

2、景觀中生態流移動的模式:

1)連續運動。流的主體在從源到匯移動的過程中,不存在運動速度為0的狀況,既為連續運動。

2)間歇運動。流的主體從源到匯移動的過程中,其間出現過運動速度為0的狀況,即流的主體在某地出現過停歇,既為間歇運動。

間歇運動又可以分為兩種:①休息站式:即該物種在某地做短暫停留後再繼續運動;

②暫住站式:指該物種不僅在某地停留休息,而且在該地成功地生長和繁殖,從而為物種的進一步擴散提供了新的種源。

3)綜合運動。流的主體在移動過程中,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間歇的。

連續運動和間歇運動的差別:景觀結構的異質性。

景觀結構的異質性作用:

生態流運動由連續運動變為跳躍運動;

運動中的停頓點增強,流的物質與流程環境間的關係越密切;

流的速度降低。

3、對於景觀形成的因素一般分為兩個方面:

4、生態系統中的組織層次: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5、斑塊型別

1 干擾斑塊(disturbance patch)原因:由於區域性干擾而產生的。採伐後的森林,草原燒荒,地表煤礦干擾是引起生態系統格局顯著偏離其常態的事件。

舉例:風、火、冰雹、山崩、蟲害等

2 殘存斑塊(remant patch)

原因: 由包圍著一小塊未受干擾地區的大範圍干擾造成的.

舉例: 寒冷過後陽坡上留下的鳥巢、火災大火過後殘留的一片森林

鬆弛期:某些種群滅絕速率公升高的時期。

調整期:物種變動速率增高的時期。

3 環境資源斑塊(environmental patch)原因:由於環境資源的空間異質性或鑲嵌分布而引起。例如:長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澤

特點:存留時間長、周轉率低

4 引進斑塊(introduced patch)

原因:人類將生物引進乙個地區,就產生了引進斑塊。

6、通過景觀的流有三種:

1)能量流例如:熱能、生物能

2)養分流例如:無機物質、有機物質、水

3)物種流:物種流即動、植物穿越景觀的運動。如:各種型別的動植物以及遺傳基因

7、保護區內部的功能分割槽:核心區:在此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受到絕對的保護,禁止一切人類的干擾活動或有限度地進行以保護核心區質量為目的,或無替代場所的科研活動。

緩衝區:圍繞核心區,保護與核心區在生物、生態、景觀上的一致性,可進行以資源保護為目的的科學活動,以恢復原始景觀為目的的生態工程,可以有限度地進行觀賞型旅遊和資源採集活動;

過渡區(實驗區):儲存與核心區和緩衝區的一致性,在此區允許進行一些科研和人類經濟活動以協調當地居民、保護區及研究人員的關係。

核心區。核心區的面積、形狀、邊界應滿足種群的棲居、飼食和運動要求;保持天然景觀的完整性;確定其內部鑲嵌結構,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廣泛的代表性;

緩衝區。隔離帶,隔離區外人類活動對核心區天然性的干擾;為絕對保護物種提供後備性、補充性或替代性的棲居地;

過渡區。按照資源適度開發原則建立大經營區,使生態景觀與核心區與緩衝區保持一定程度和諧一致,經營活動要與資源承載力相適應。

8.景觀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功能:自然資本的能流、物流和資訊流,它們與製造業資本結合在一起產生人類的福利。

9.自然保護區的效應:半島效應、邊緣效應、屏障效應、面積效應。

三、 1、景觀、土地、環境。

景觀:土地的具體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從屬,更代表了一種較為精細的尺度涵義;強調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效益;具有異質性;存在形式為實體。概括其特點可為以下七性:

空間異質性、地域性、可辯識性、可重複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土地:側重於社會經濟屬性,主要關注土地的肥力、產權關係、經濟價值;均質性地塊單元。

環境:環繞於人類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存在形式有實體和非實體形式。

2、距離效應、面積效應、漏斗效應。

四: 1. 關於景觀特性與穩定性關係的基本原則:

1),岩石、水泥路面等無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統的穩定性。

2),隨生物量的增加準穩定性增加。

3),頂級群落的準穩定最大,中間演替階段次之,先鋒階段最小。

4),從抵抗力來說,頂級群落大於先鋒群落;從恢復力來說,先鋒群落大於頂級群落。

2.景觀分類原則

1),綜合性原則:空間形態、空間異質組合、發生過程、生態功能綜合考察。

2),主導因子原則:與形成過程、研究目的和內容有關的主要因子。

3),實用性原則:土地評價:土壤發生、地形地勢、水文等特徵;資源保護與管理:資源數量、分布及人為影響等特徵。

4),等級性原則:等級數量與景觀尺度及研究目的相關。

3.景觀生態規劃的內涵

內涵:1), 它涉及景觀生態學、生態經濟學、人類生態學、地理學、社會政策法律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高度的綜合性;

2), 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觀與自然環境的特性、生態過程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基礎之上;

3), 其目的是協調景觀內部結構和生態過程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正確處理生產與生態、資源開發與保護、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的關係,進而改善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基於適宜性評價的景觀生態規劃步驟

第一類是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進行的自然保護區規劃與設計

第二類是為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而進行的規劃

第三類是為當前不合理的景觀格局而進行的景觀結構調整。

5.根據「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自然保護區設計遵循下列原則:

1, 保護區面積越大越好;

2, 乙個大保護區比具有相同總面積的幾個小保護區好;

3, 對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類群,最好設計幾個保護區,且相互間距離愈近愈好;

4, 自然保護區之間最好用廊道相連,以增加種的遷入率;

5, 為了避免「半島效應」,保護區以圓形為佳。

6.濕地功能

a,大氣組分調節功能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並放出氧氣,濕地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大氣組分。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濕地生境也會排放出甲烷、氨氣等溫室氣體。 沼澤有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co2和其他氣體,特別是一些有害的氣體。

沼澤地上的氧氣則很少消耗於死亡植物殘體的分解。沼澤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從而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另外,沼澤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汙水或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通過沼澤能吸附金屬離子和有害成分。

b、水分調節功能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

沼澤濕地具有溼潤氣候、淨化環境的功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大部分長期積水,生長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潛育沼澤一般也有幾十厘公尺的草根層。

草根層疏鬆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於本身絕對乾重3~15 倍的水量。不僅能儲蓄大量水分,還能通過植物蒸騰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迴圈中起著良好的作用。據實驗研究,一公頃的沼澤在生長季節可蒸發掉7415噸水分,可見其調節氣候的巨大功能。

c、淨化功能

沼澤濕地象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汙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淨化水質。

沼澤濕地能夠分解、淨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假如沒有了濕地,好比乙個人被割去了腎臟。

沼澤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

景觀生態學重點總結

景觀的定義 在幾十千公尺到幾百千公尺範圍內由不同生態系統組成的異質性地理單元。是土地的一部分,強調其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效益。景觀與土地,環境的區別和聯絡?景觀 土地的具體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從屬,更代表了一種較為精細的尺度涵義 強調美學價值 生態價值和社會效益 具有異質性 存在形式為實體。概括...

景觀生態學定義

1景觀 指由一組以類似方式重複出現的 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異質性陸地區域,其空間尺度在數千公尺到數十千公尺範圍。2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是以景觀為研究物件,重點研究景觀的結構,功能和變化,以及景觀的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的一門巨集觀生態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 景觀功能 2 景觀結構 3 ...

景觀生態學作業

第1次作業 1.景觀有哪些基本特徵?如何理解景觀和景觀要素之間的聯絡與區別?2.景觀生態學有哪些特點?如何認識其學科地位?3.當前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有哪些?4.景觀異質性與干擾的關係?5.景觀異質性有哪些生態學意義?第2次作業 1.什麼是尺度效應?尺度外推應注意哪些問題?2.試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