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猜燈謎起源由來

2023-02-04 06:33:01 字數 6244 閱讀 2897

篇一:元宵節的來歷、習俗、燈謎

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司馬遷建立《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

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踩高蹺、舞獅子

燈謎:鐵公雞(打一成語)——一毛不拔愛好旅遊(打一成語)——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不識大體蜜餞黃連(打一成語)——同甘共苦

會計(打一成語)——足智多謀逆水划船(打一成語——力爭上游

快刀斬亂麻(打一成語——迎刃而解翹翹板(打一成語)——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自力更生脫粒機(打一成語)——吞吞吐吐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頭頭是道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四分五裂

節日的焰火(打一成語)——五彩繽紛乖(打一成語)——乘人不備

相聲(打一成語)——裝腔作勢逆水划船(打一成語)——激流勇進

傘兵(打一成語)——從天而降兔子請老虎(打一成語)——寅yín吃卯mǎo糧

照相底片——顛倒黑白平原門下客三千——勝友如雲

桁héng(打一成語)——行將就木圓寂(打一成語)——坐以待斃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不言而喻仙樂(打一成語)——不同凡響

零存整取(打一成語)——積少成多初一(打一成語)——日新月異

暗中下圍棋(打一成語)——皂白不分並重(打一成語)——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語)——入木三分超好牙刷(打一成語)——一毛不拔

打邊鼓(打一成語)——旁敲側擊感冒通(打一成語)——有傷風化

魯達當和尚(打一成語)——半路出家皇(打一成語)——白玉無暇

舉重比賽(打一成語)——斤斤計較紙老虎(打一成語)——外強中乾

美夢(打一成語)——好景不長農產品(打一成語)——土生土長

無底洞(打一成語)——深不可測

篇二:猜燈謎的由來

篇一:燈謎的起源

燈謎的起源

作者:changshengguo於20xx-01-3009:32發表只看該作者

燈謎也叫謎語,是我國文藝中的一朵奇葩,是人民群眾智慧型的結晶,燈謎的產生是我國古代語言藝術的偉大創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對燈謎的認識不足,有相當一部分人說燈謎是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其實正是它雅俗共賞的特性在中華文化長河中撐起了一葉精美方舟。

它外延寬廣,內函豐富,寓知識於娛樂當中,傳教化於遊戲之內。通過製謎者的巧妙布局,自然地將科學性、邏輯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結合在一起。好的燈謎,能讓人在品味之中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能使人奮發向上,揚善避惡。

猜燈謎則可以啟迪智慧型、娛樂身心、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因此,燈謎數千年來,深為人們喜愛,猜謎活動源遠流長。

關於謎語的書面記載,目前一般認為最早的是《周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劫羊,無血」,這是用燈謎傳統的「矛盾法」描述青年男女剪羊毛的事(筐筐裡有東西,卻沒有重量,拿刀刺羊身,卻沒有見血)。但這只是謎語的雛形。

一般認為,謎語發軔

於春秋,萌芽於兩漢,其初始表現形式為彈歌、隱(《史

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隱語(《漢書.

東方朔》「臣願復問朔隱語」)、瘦辭、謎語(劉勰《文

心雕龍》:「自魏以來??代為謎語」),幾經演變至魏

晉而真正成形,這是謎語的第一階段,那時稱猜謎為

射覆,這當中著名人物為東方朔、陶淵明等。

唐代時,人們在元宵時將謎語書寫於燈上,故稱

燈謎,因唐以前均稱猜謎為射復《漢書.東方轉》「上

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唐李商隱《無題》

「隔座送鉤春暖酒,分曹射覆蠟燈紅」,射覆射虎音

相近,故又有稱燈謎為燈虎,稱猜謎為射虎,打燈謎

也就稱打虎了。這時期代表人物有李白、賀知章等。

宋代是古代燈謎發展的興盛時期,江南的繁華促進了

謎語的流傳,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蘇軾、秦少游、佛

印等。明清是我國古代謎語的鼎極階段,許多著名作品

均有大段關於猜謎的描敘。如《鏡花緣》、《花月痕》、

《西遊記》等。尤其《紅樓夢》更將謎語作為一種表

現形式,隱寫各自人物的命運,如第二十二回「聽曲

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正式有書籍記錄燈謎、燈虎之名為.明.張岱《陶庵夢憶》「或寫燈謎,

環立而射之」,清.梁紹壬《兩船秋雨庵隨筆》「今人

以隱語貼於燈上,曰燈謎,又曰燈虎」。這時期代表

人物有:曹雪芹、蒲松林、馮夢龍、黃周星、周工亮、

李開先等。

宋代以後,隨著謎語的發展,出現了謎格,明清

時期出現了謎格著作,代表作品有明.馬蒼山《廣陵

十八格》,及後來《春雨樓春燈格》等,收集迷格最

多的為近代韓英麟的《增廣隱格釋略》共407格,無

名氏《製謎味之素》也有400多種。謎格的出現,標

志著謎語不但在題材方向有所創新,而且在謎理、謎

藝方面也日趨完善和發展。

到現在,謎語已從文人轉向大眾,人們又用這種

襄括萬物、娛樂增智的「雕蟲小技」妝點生活,豐富

文化活動,從中品味漢字文化奧妙無窮的變化,享受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然頓悟時

的愉悅和無限滿足的成就感。

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古代,每屆元宵節,人們總要分曹射覆,引為笑樂。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

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猜謎變成燈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鬍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

王少回去後越想越氣。於元宵之夜,扎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

笑面虎上前**,只見上面寫著:頭尖身細白如銀。

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

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

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麼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麼知道說的是你呢?

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乾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傳開後,越傳越遠。第二年元宵,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

所以就叫燈謎。以後相沿成習,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的重要活動內容,《紅樓夢》裡有好幾個章回都描繪了清人制猜燈謎的情景。燈謎活動,一直傳至今天。

春燈謎語,雖屬藝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史辭賦,現代知識,包羅無遺,非有一定文化素養,不易猜射;而其奧妙詼奇,足以抒懷遣興,鍛鍊思維,啟發性靈,是一種益智的娛樂活動。古代,元宵夜還有元宵照井的習俗,古諺語說:照井水,面皎美。

俗傳元宵夜去觀井水會顯得更美麗,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當空、皎潔玲瓏之際,去俯視井水,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可愛,顯現出花容月貌來。元宵節除了保留著許多有趣的遊戲習俗外,還流傳著許多軼聞趣事。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成語,其趣事就是出於元宵。

相傳,宋朝有乙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為了避官諱,他驕橫跋扈,不許百

姓言登,因登和燈同音,也就不許百姓說燈,點燈只能叫點火。這個州官在元宵節時,貼出告示寫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由於他平日胡作非為,人們便針對他的布告,譏諷他是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回復甦有東2樓20xx-02-26自宋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節,人們張燈結綵。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就在燈上粘上謎語,或藏頭詩句,任人商揣,謂之猜燈。

就這樣燈與謎結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習成風。「燈謎」因此而得名。也做為專以文義為謎的乙個專用名詞沿用至今。

初時粘謎於燈上,會有事物謎夾在其中,只是大量為文義謎而已。此後文義謎迅速發展,謎底的文字允許作音、形、義和位置的變化,遂產生了謎格。謎格產生後,燈謎與謎語的界限就更明確了。

因為以文義為謎,才有產生謎格的可能。至此,燈謎就成為有體有格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了。燈謎的由來

發布時間:20xx-11-2407:01瀏覽:15人次

燈謎的由來

在我國宋朝年間,有個姓胡的財主,橫行鄉里,看人行事,人稱「笑面虎」。

這年春節將到,胡家門前一前一後來了李才、王少兩人,李才衣冠楚楚,王少則破衣爛衫。管家一看見李才,連忙進屋稟報,笑面虎趕忙迎出來,滿臉堆笑。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連忙取來銀兩。

李才接過銀子,連個「謝」字都沒有,便揚長而去。王少者時候忙上前說到:「老爺,我借點糧食過年。

」笑面虎瞟了他一眼,看到他衣著破爛,沒好氣地罵道:「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多說,就被他的家丁趕出了大門。

在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心生一計,決定要鬥一斗這個笑面虎。篇二:「猜燈謎」的由來

「猜燈謎」的由來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提花燈之外,還有一項喜慶活動,那就是「猜燈謎」。

據說古代有乙個姓胡的大地主,皮笑肉不笑,人稱「笑面虎」,他總是仰仗自己錢多勢大,驕傲對待鄰居。看人衣著光鮮,就畢恭畢敬;看人衣衫襤褸,就瞧不起人。

有一天,同時來了兩個人要跟笑面虎借錢。第乙個人叫做張木,他穿著亮麗、打扮整齊,笑面虎一看到他,就趕緊鞠躬作揖,人前人後的陪著笑臉,一聽說要借錢,馬上二話不說就拿來一包銀子。張木很滿意離去了。

第二個進來的人叫做孫五,孫五穿著邋遢、破爛,笑面虎一見他

這樣,就大聲喝斥,命令僕人將他趕走。孫五沒借到錢還被人趕出來,非常生氣。他想:

一定要想個法子整整這個勢力眼的笑面虎。恰好元宵節即將來臨,孫五特地做了乙個燈籠,上面提了一首詩:「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在元宵節這一天,孫五將這個燈籠帶上街,並高舉讓鄉親們都來猜猜看這詩中說的是誰。鄉親們看了這首詩,都不得其解。

笑面虎也在人群中,他一看這詩中的意思好像在諷刺他,於是很不高興,對孫五說:「你這首詩不是在罵我嗎?」

孫五笑笑說:「沒有啊,您太多心了。我這首詩只是乙個謎題而已,您再瞧瞧,我這詩的謎底不就是『針』嗎?

」笑面虎一看,倒是真的,不由得羞紅了臉。此時周圍的人早已經笑成一團了。這件事一傳

十、十傳百,此後,每當元宵節時,人們就會仿照孫五將謎語寫在燈籠上,供觀賞花燈的人猜謎取樂,這就是「猜燈謎」的由來。篇三:元宵節猜燈謎的來歷元宵節猜燈謎的來歷

說起來,燈謎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枝小花,古代稱之為廋(sou)辭,又稱隱語。廋,藏匿,隱藏。也就是說,要將一件事告訴對方,出於某種需要,不直接說出來,而是換另外一種說法,促使對方考慮,從而構成「謎」,這是謎的原始狀況。

南朝梁文學理論家劉勰(約公元465~約532)在《文心雕龍》中稱:謎應是「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這十個字是對古代隱語實質的評定,也是後來形成的「謎」之神髓所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把隱語稱作射覆、商謎、商燈、春燈、燈謎、燈虎、文虎等,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形式之一的謎語發展而來的。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這不就是人們說的謎語嗎?」嚴格說來,近代的燈謎與謎語還是有區別的。

請看下面

兩則謎例:

第一則:四四方方一座城,

城內埋伏火頭兵。

開啟城門調兵將,

擦破頭皮冒火星。(打一生活動用物)

這則謎是民間口頭文學形式的謎語。4句話28個字,把這一生活用物的形象、功能、特點描寫得繪聲繪色。凡具備一定生活常識的人,不管年齡大小,也不管文化水平高低,甚至識字

無幾,都能猜出謎底是「火柴」。它是通過對用物形象的解析而猜出的。

第二則:怒惱了小旋風(打一生活動用物)

看到這則謎,一般人不會很快猜到謎底,這是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對謎面中的「小旋風」還沒鬧明白,如何猜得出謎底?「小旋風」是自然現象,還是用物,還是什麼別的稱呼?

問題在於謎面中有一半不知是怎麼回事,無論如何是猜不出謎底的。在這裡我告訴你,這則謎的謎底還是「火柴」。「啊!

怎麼會呢?為什麼?」定會有人這麼問。

「小旋風」是水泊梁山一百音八將中柴進的綽號,看過《水滸傳》或聽過評書的,都可能知道。這則謎是用柴進的綽號借代姓氏,意思是「火了姓柴的」(「怒惱」就是發火)。經過壓縮後,成了「火柴」兩個字,而這兩個字恰好是生活用物火柴的名字,但這兩個字與生活用物火柴的形象、裝潢、特點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僅僅是兩個字而已,燈謎的實質就在這裡。

由此看來,我們可以作如下的結論。

元宵節猜燈謎活動流程

2016年社群元宵節猜燈謎流程方案 一 活動時間 二 活動地點 三 參與方式 1.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3月3日17 00 2.報名方式 致電或親臨客服中心前台報名 3.凡參與此次活動的業戶均可現場品嚐湯圓 水果 4.猜燈謎 玩遊戲可獲精美禮品及參與 四 猜燈謎 玩遊戲規則 每戶業主限領取2張兌獎券 答...

元宵節黑板報 猜燈謎習俗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古代,每屆元宵節,人們總要分曹射覆,引為笑樂。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 規戒 詼諧 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 燈品 記載 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

正月十五元宵節猜燈謎活動方案

鬧元宵 猜燈謎 活動方案 1 活動主題 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豐富生活,促進嘉文的知名度 體驗過節的熱鬧與歡樂的氣氛。2 活動時間 2015年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3 活動地點 1912嘉文夢幻王國 4 活動主辦方 嘉文夢幻王國 5 活動協辦方 6 活動安排及布置 場地布置 嘉文空場屋頂綁上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