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應具有的良好學習習慣

2023-02-02 15:33:03 字數 3026 閱讀 1228

2023年3月在期初會上的講話

中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階段,是各種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習慣培養是打實基礎的關鍵。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

」好習慣成就未來,壞習慣毀人一生。為使學習習慣培養紮實、有效、持續地開展下去,特制定我校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實施方案。

1、課前預習習慣。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詢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要求: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標記出來,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學習。

2、認真傾聽習慣。上課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這是學生聽懂一節課的前提。聽講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認真聽老師的「講」,二是聽學生的「講」。老師課堂上講的要麼是啟發思維的問題,要麼是講解重難點的知識,你只有在認真聽課的基礎,才能分清老師所提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師講的知識。而聽學生的「講」呢。

也就是聽同學的發言,因為在很多時候,老師知識提出問題,答案(知識點)是從學生嘴裡迸出。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麼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

明白為什麼要聽講和聽誰「講」以後,我就告訴學生,老師怎麼知道你在專心聽講呢?你得用一定的姿勢和動作告訴我呀。比如,別人在說的時候,眼睛東張西望肯定不是專心聽講;別人在說的時候,身子東動西動肯定不是專心聽講;別人在說的時候,小手玩東西肯定不是專心聽講;而別人講的時候注意在聽的小朋友,眼睛是望著乙個方向的,手腳是不亂動的,而且會邊聽邊思考,有時候手托著腮幫子,有時候歪著腦袋,意見相同時可以輕輕頭點,若需要補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時,馬上舉手站起來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認真聽的孩子呀,最聰明了,連眼睛都是發亮的。此外,學生只有明確聽課目的,聽講效果才會提高。所以,我們每節課都要告訴學生教學的內容,明確學習的要求。

要求:上課時,要專心聽講,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課的紀律,不做小動作,發言先舉手,不隨便離開座位,情緒飽滿,精力集中。能夠複述所聽內容。

養成認真傾聽、勤思、能評價的習慣。虛心聽取同學的發言,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譏笑別人的錯誤。

3、表達習慣。練習說完整話,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

4、書寫習慣。書寫時注意保護好視力,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膛離書桌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寫字姿勢要端正,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字跡工整,書寫規範。

5、上課記筆記的習慣。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

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6、合作學習的習慣。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並能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學生都要將個人的學習生活與集體活動融為一體,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取長補短。

進取精神、成員意識、集體意識和溝通交流意識。

7、樂於交流的習慣。「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絡、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認真思考。「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增長知識,有所創造,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乙個問題。

敢於懷疑、敢於突破舊觀點,敢於對問題進行討論、爭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據的闡明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先把問題想好聲音要洪亮,表述要準確,邏輯要清楚。

8、具有善於質疑的習慣。中學生不但要多讀書,多背書,還要養成善於質疑的習慣。只有善於提出問題,敢於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科學只能從問題開始,只有通過問題才能激勵自己去觀察,去學習,去研究和實驗。

9、獨立作業的習慣。無論在學校,不是在家裡,都要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不要讓老師和家長充當「伴寫」的角色,最好是自己先獨立做完,老師和家長檢查錯誤後,再去點撥,檢查。

10、練後反思的習慣。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①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②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③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

想解題的思路;④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⑤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

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

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1、課後複習的習慣。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複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絡,明確新舊知識的關係,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

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複習。

12、階段複習的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要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知識網路。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聯絡和區別,有利於知識的整體建構。

13、仔細觀察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開啟智慧型的「天窗」。只有善於觀察,才能在平凡的生活當中找到最有價值的作文素材。

觀察的越細緻,寫出來的作文就越形象生動。

14、閱讀習慣。養成每天閱讀30分鐘的習慣,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學會摘記讀書筆記。

15、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科學安排時間可以讓學生輕鬆學習,要求學生做到該學學、該玩玩,該學習時不用別人督促主動學習,該活動時快快樂樂去活動。但每天什麼時間做什麼,要基本固定,不要輕易改變計畫。

要養成良好的按時作息的習慣。規劃好了,再提高自己規劃的執行力,你就有了秩序感。對於時間安排問題,要遵循一些原則:

一是盡量前緊後鬆。二是善於化整為零,要充分利用零碎時間。三是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要把娛樂、鍛鍊的時間安排好。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學生如果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 認真的學習態度,以學習為樂趣 自覺地看書 寫字,積極動耳 動眼 動手 動口的習慣 自學的習慣,課前預習 課後及時複習等,就會主動地進行學習。一 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聖陶先生非常...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初探

大理州永平縣水洩鄉咱咧村完小徐映楊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 生活中逐漸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較穩定的行為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不斷培養,良好習慣就會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最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而長久地固定下來。不良的學習習慣總在無意識地...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 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要學多少,成績要多好,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從小學1年級開始,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一旦發現有不良的學習習慣,立即給予糾正。只要小學階段做到這點就可以了。如果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