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教育體系之比較

2023-01-31 18:09:05 字數 1273 閱讀 7227

摘要:乙個是中國的聖者,乙個是西方的智者,孔子和蘇格拉底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的思想影響了東西方文化教育的走向。

雖然他們擁有很多相似的教育思想卻有著更多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認識,分析和比較這兩位偉大教育家的教育體系,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孔子;蘇格拉底;教育體系;比較

中圖分類號:i1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2-0094-02

一、前言

孔子(西元前551-西元前479)和蘇格拉底(西元前469-西元前399)是東西方歷史上兩位博學多識、思想深邃的學者。他們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影響著整個東西方文明。直到今天,他們的教育思想仍然滲透在我們的教育理論中,指導著我們的教育實踐。

孔子與蘇格拉底在不同時代,不過社會下提出的如「有教無類」,「啟發教學」,「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論都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由於兩人相隔近乙個世紀,社會環境、文化傳統互不相同,個人生活經歷也不盡一致,他們的教育方法各具特色,特別是在教學方式和教師地位這兩點上。本文通過分析比較孔子與蘇格拉底兩位偉大教育家教育體系的異同,更深入地了解東西方教育的共性和差異,並從中得出有益的啟示,以推動當今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二、相同的教育思想

在孔子以前的中國,學在官府,官師合一,學習文化知識是官府及其子弟的特權。到了春秋時期,文化下移,下層平民希望獲得受教育的權利。孔子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三十歲時便開始創辦私學,實行「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的辦學方針。

意為無論地域,無論民族,無論等級,只要是樂於接受教誨的人,孔子都積極地教育他。《史記·仲尼**列傳》和其他有關的史料記載的幾十個學生,據考證,有貴族家庭出身的南宮敬叔、貧賤家庭出身的子路、顏淵和商人出身的子貢等。其中貧賤出身的佔大多數,這是「有教無類」的乙個重要方面。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是教育物件上的一次革命,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和學術文化事業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也為華夏民族的先進文化的傳播和各族間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後來,孔子周遊列國14年,行蹤不定,此時,他的私學沒有固定的校舍,**們追隨他,輾轉游動,形成了僅有學校之實的游動式教學社團。因此,孔子施教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故教無定所,教無定時,教無定規。

孔子的學生來自各諸侯國,其中有富豪子弟,但大多數為微賤之士,凡有求學之志者,只要「潔己以進」,孔子就一視同仁,不拘一格,兼收並納。孔子的談話式教學十分重視教育物件的個性差異,注重點撥時機。孔子認為「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而不牽著鼻子走,鼓勵學生而不強迫他們,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把答案點破,讓他們自己悟出。正是因為孔子的這些思想,所以在孔子的三千**中,成名者就有七十二人。

蘇格拉底教育名言

1 德性就是知識 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2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3 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使知識自己產生的產婆。4 要想向我學知識,你必須先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一樣。5 對哲學家來說,死是最後的自我實現。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開啟了通向真正知識的...

蘇格拉底的名言

對哲學家來說,死是最後的自我實現。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開啟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門。靈魂從肉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終於實現了光明的天國的視覺境界。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懶!人可以犯錯,但是不可犯同乙個錯。乙個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備自尊心與自信心兩個條件。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

蘇格拉底的名言

蘇格拉底名言警句錄 認識你自己 know yourself 我們的需要是越少,我們越近似上帝。神靈為自己保留了那對於最為重要的東西的認識 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美是難的 德性就是知識或 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 無知即罪惡 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智慧型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