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學」模式在中學古詩文教學過程的效用分析

2023-01-31 17:36:04 字數 1327 閱讀 4953

【摘要】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

長期以來這種教學關係一直儲存至今,儼然形成一種不變的教學規律。客觀地說,先教後學也有其自身存在的特點,但從古至今,已經留下了一系列難以**的痼疾:「學」無條件地服從「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生的自主性、獨創性缺失,主體性被壓抑。

本文從「少教多學」角度出發,**在古詩文教學過程的效用分析。

【關鍵詞】少教多學;古詩文; 教學;效用分析

歷時十年的課程改革,雖然發現改變了很多,但發展至今還有很多問題,其中乙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比例分量,怎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吸收更多,並轉化為自身固有的知識,這一點在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尤為突出。由此「少教多學」還是「多教少學」這一問題擺在當今教育面前。說到教育,從古至今都在教師方面思考,那就是教師如何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葉聖陶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是說,教師要解決學生如何去學習的問題。

當前,我們基礎教育存在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培養出來的人才,在高等教育階段不會學習。由此可見「少教多學」不光是解決教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之間的比重問題,更重要的乙個就是解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具有自我學習能力的乙個問題。「少教多學」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線,同時也是教學的乙個理念與目標。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直採用的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使得語文課程的學習既單調又枯燥,教學效果不強。新課標實施以來,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育者積極思考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一、「少教多學」理念實施的意義

「少教多學」這個理念既古老又新鮮。早在2023年,捷克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開篇就提出「少教多學」這一種教學理想,「著作中提出,尋求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校園裡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鬧和無益的勞苦,多點悠閒、快樂和堅實的進步。」現如今,在我們國家很多基層學校裡已經漸漸開始在嘗試著做,雖然談不上將其作為很系統的實驗或說作為乙個課題來研究。

總體上,將培養發展學生的能力,或者說以學生為本,是我們國家從整個教育目標這個高度提出來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觀點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已經提出來的。「少教多學」的內涵與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根本、中心和主體。

其次就是「少教多學」符合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能夠辦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是我們現在最高的目標。何謂高質量,不僅學生要高質量,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要高質量,不僅包括數量上的提高,質量也要有乙個較大的提高。

第三,教師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育的改革發展的要求。怎樣來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毫無疑問,少教多學這是一種更優,更可行的方式。因此,少教多學這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很有意義的,用於文言文的教學更為凸顯。

古詩文教學創新

談如何進行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創新 古詩文是古代文學的典範之作,不僅是語法 詞彙的堆砌,而是承載著豐厚民族精神內涵的傳統文化。古詩文學習重在實現傳承民族文化的目標,讓學生品味作品中的人文情懷,汲取古典文化的精華,在欣賞品味中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新課程改革下的古詩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含量增加,足...

古詩文教學研修小結

我們的祖國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輝煌的文化,繼承和傳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每乙個中國人的職責。語文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有責任引領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古聖先哲的思想精髓,品味古詩文語言的精緻優美。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果是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古詩文教學計畫

古詩文素養訓練計畫 上學期學生已背過前20首,學生也初步掌握了誦讀古詩的方法。本學期會讓學生初步了解背誦古詩的意義和作用。古詩文素養活動即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鍛鍊學生的積累好詞佳句,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為了更好的作好古詩文素養訓練活動特定如下計畫 一 教學目標 1 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2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