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隱喻下的「山 水」境界

2023-01-30 19:03:06 字數 828 閱讀 2159

摘要:具有多重身份的郭熙,在營造山水視界的過程中,如何體現一位儒者的社會道德觀與價值認同;作為**的郭熙,如何將儒者的文化態度、取向融進山水的表象空間裡;作為畫家的郭熙,如何把山水畫訓練中的養成因素漸進為一種生命的關懷。本文以讀解《林泉高致》文字為分析的基礎,**郭熙如何將山水、道德、修為、境界並置在儒者的生命世界中。

關鍵詞:《林泉高致》;道德;隱喻;表徵

在《林泉高致》中,不難發現的乙個問題是:郭熙對於「山水」境界的不同表徵。郭熙對於山水的理解,從儒、道、釋這三個層面給予山水不同表徵的解釋:

教誨、關照體悟以及賦予了山水畫面之外的心靈觀想的涵義,並從深度、廣度、強度上支援了山水畫者、欣賞者應遵循「意度」與 「精神」的觀察和創作的結構。郭熙將這種觀察、理解、感悟山水的結構方法隱喻在林泉之志和林泉之心中。分析《林泉高致》中所表露的對於畫者、觀者可以從「山水」中獲得的陶養問題,就必須梳理郭熙用儒道釋這三種觀念賦予「山水」的隱喻表徵,這種交織下的語言情境讓我理解「山水畫」,或者是「畫山水」之過程對於觀者和畫者的精神、道德、倫理的功用,產生了一種迷亂。

這種迷亂的感受來自於林泉高致中暗喻的延展,這種暗喻讓人在思考中去體悟「林泉」是否要承載道的重荷,秉承了道的林泉是否能讓觀者產生暢遊八荒的意度。了解了這個問題,自然就會明白:林泉高致意在彼的表達方式,進而就能發現山水對於個體感受的教化之所在,以及從陶養這個話題去理解中國畫承載的視覺之外的涵義是非常有意義的。

山水、林泉,從客觀存在的自然景觀臻進至一種境界,這種高致的境界,來自主觀個體的唯識。境、界是分別出自佛教語彙中的兩個詞,境是存在,界是因果。個體依於山水的體驗、聯想、隱喻而達成的因果之道,從獨自玄思到個體精神關照,這種游於藝而載之道的山水體驗,在林泉高致中則成為了一種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精神之園。

認知視角下大學生隱喻語用能力的培養

作者 雷雨惠 文學教育 中旬版 2017年第09期內容摘要 隱喻無處不在,是認識世界的有力手段。隱喻語用能力在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大學生在學習語言時,也應該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隱喻用法。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從語言的隱喻角度去了解和認識隱喻背後的文化內涵。關鍵詞 認知視角隱喻請用...

哲學解釋學視野下的道德教育

德青透褫 彭紅科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摘要 本文從哲學解釋學的視野 了理解和道德教育的關係,認為道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理解活動,並從四個方面 提出道德教育應實現人對人的理解 扎根生活世界 生成道德智慧型 尊重價值多元的構想。關鍵詞 哲學解釋學 理解 道德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理...

道德課堂理念下的班級管理的研究準備階段總結

一 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班級管理是指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畫,實施,調整等環節,將人,財,物,時間,空間,資訊等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便達到預定的目的。策略是指為了實現某個目標,預先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的若干對應的方案,並根據當前形勢發展選擇某一更適合的方案,最終實現目標。班級管理策略是指在新課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