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框架結構

2023-01-29 22:48:06 字數 3699 閱讀 9871

一、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制定的背景

「素質教育」作為乙個口號或者任務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提出。但是直到21世紀初,「從總體上看,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推進素質教育步履艱難,基礎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慣性和影響」(陳至立)。

素質教育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原因很複雜,我們認為乙個很重要原因是還沒有能夠構建一套完全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全新的課程體系。現行課程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課程內容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等等。

因此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設計,毫無疑問,必須以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作為首要任務。

另一方面,當代地理科學研究的前沿已經涉及到許多領域,如:全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研究;陸地表層過程和格局的綜合研究;自然資源保障和生態環境建設研究;區域可持續發展及人地系統的機理和調控研究;地球資訊科學、技術和「數字地球」研究;等等。地理學研究也呈現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綜合;深化微觀研究、注重成因和機理變化;拓展地理學應用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和技術的現代化等趨勢。

「地理科學的迅速發展和地理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都對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戰性的新課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下文引用不再一一註明)。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及反映地理科學的發展,適應生產生活的需要,就必須構建與此相適應的高中地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同時也是構建高中地理新課程的重要背景。

二、高中地理課程的功能定位和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一)高中地理課程的功能定位

對高中地理課程的定位,須從地理學價值的拓展、社會的客觀需求和學生心理發展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

1.地理學價值的拓展

隨著地理學的不斷發展,地理學的價值也相應地得到了拓展。當前的地理學研究中,出現了以微觀研究的方法、**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變化機理和以巨集觀層面的綜合研究、解決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等戰略性問題的發展趨勢並存的局面。地理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發生的顯著變化有利於揭示地理事物空間分布格局形成與演變的巨集觀規律,推動地理學科不斷發展。

此外,地理學的一些基本觀念如「區域」及「區域差異」、地圖及gis思想、「人地關係協調」等概念正在被愈來愈多的領域採用,地理學應用研究領域也得到了拓展。

2.高中地理課程的社會需求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全球性問題的日益突出,要求高中地理課程加強培養學生資源意識、人口意識、環境意識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此外,世界與社會趨同和多樣並存的特徵,對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設定和教學方式提出了變革要求。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空間觀念,地理課程須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全球經濟形勢,掌握世界經濟的變化趨勢,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問題。

文化發展對於高中地理課程的影響,既反映在區域文化景觀的變化和差異方面,也體現在國家和地區文化內涵與精神文明方面。高中地理課程應將文化發展的新理念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重點培養學生珍視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審美情趣、積極向上的社會態度與道德準則以及正確的行為規範。

3.高中地理課程在學生健康心理形成方面的功能

高中地理課程改革應該適應並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學習興趣方面,高中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從內在動機分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地理課程價值的認識;在學習內容方面,高中階段學生呈現出喜歡思辨性和理智性地理內容的特點;在認知心理方面,高中學生已能形成空間表象和空間概念,並善於進行空間思維與空間想象。因此,須充分認識高中地理課程在這些方面的功能。

此外,高中地理課程的設定還必須考慮學生在公升學(包括大學或者其他各種層次的公升學)和擇業需要方面的功能。

根據以上分析,課程標準對高中地理課程性質的表述是:「高中地理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跨『人文與社會』和『科學』兩個學習領域。高中地理課程由『必修』與『選修』課程組成」。

也就是說,應充分發揮地理課程文理兼備的綜合優勢,「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係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來構建符合中華民族利益、體現國家需求、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我國發展的高中地理課程體系。

(二)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高中地理課程設定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這是和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相吻合的。

關於基礎教育課程的設定,有三種持截然不同觀點的學派,一派叫做社會中心主義,另一派叫做學科中心主義,還有一派叫做兒童中心主義或者學生中心主義。這三個學派的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觀點相對比較極端。中學課程的設定必須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不應該絕對化地片面強調一方面。

如果說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基點構成了乙個三角形的話,那末,素質教育就是這三角形的重心。課程設定應通過提高學生的素質來求得這三個基點的平衡。而高中地理課程謀求的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統一,就能夠較好地體現這種平衡,使得高中地理課程得以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

首先,社會需求、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是地理課程改革的出發點,但是也不應該採取社會需要什麼就設什麼課程,而不顧學科體系和學生特點的實用主義的極端做法。「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

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因此,高中地理課程必須具有很強的基礎性,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基本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等基本觀念,這一點是最基本的。當然,高中地理課程的基礎性不僅要體現社會需求的基礎,還要體現學科的基礎、學生發展的基礎。

其次,學科體系對於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是必須的,但是過分地強調學科體系,置社會需求和學生接受水平而不顧的做法同樣也是不可取的。況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自身的發展變化也是必然的。所以,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除了要考慮學科的繼承性、經典性以外,還必須體現學科的時代性。

要反映當前地理科學的時代特點和發展趨勢,滲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時代性很強的地理資訊科技的應用,順應世界潮流、緊跟時代步伐,使高中地理課程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超前性。同樣,高中地理課程的時代性不僅是指學科,也是指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的時代性。

第三,學生是地理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學活動是為學生組織的,地理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接受水平來設計。當然,也不能走只顧學生興趣愛好而脫離社會需要、割裂學科體系的極端。從我國目前的實際來看,增強高中課程的選擇性是顧及學生特點的一條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徑。

高中學生比起初中學生來說已經更有能力和興趣來進行選修。應盡可能讓學生自己來選擇他們所喜愛的地理課程,課程只有具有了多樣性、靈活性和選擇性,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各種不同的學習需要,以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從而避免了學生必須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進度學習同樣的內容,達到同樣的要求。

總之,高中地理課程是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並力圖將這一指導思想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準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

三、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結構

1.高初中地理課程的分工與銜接

基礎教育地理課程設計是乙個系統工程,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是乙個整體,兩者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聯絡。初中階段地理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

新課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作者 覃健 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 2014年第03期 摘要 依據高中課程的新標準,立足於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進行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地理 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新課程用 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 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活動研究

作者 張逸令 中學課程資源 2015年第03期 摘要 我們對高中地理的新課程教學活動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課堂效率,盡可能地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活動研究,旨在通過提公升教師的語言品味和改善相關的教學機制,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雙重效果。關...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解讀

一 新課程在培養目標方面產生了什麼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有什麼意義?要了解課程培養目標的變化及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對現行教學大綱和新教學大綱進行深入對比分析研究。教學大綱是課程計畫的具體化,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學科培養目標 教學內容 體系 範圍和順序。原高中地理教學大綱 1990年 其教學目標,大致可以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