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法」與素質教育

2023-01-19 01:24:04 字數 5176 閱讀 2201

**編號:dd0051997

匯票號碼:08100035093309

作者姓名:趙小筌,工作單位:四川省達縣第三中學,通訊住址:四川省達縣第三中學薈曦苑306室,郵政編碼:635000,聯絡**:158********,電子郵箱:

——論在中語學生創新閱讀與應對策略**中的運用

四川省達州市達縣第三中學課題組趙小筌

摘要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要求對學生實施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因此,本文從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培養其應對思維策略習慣;走課內外相結合的道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用足用活教材,培養語感和應對策略習慣,全方位滲透思想教育這三個方面來闡述學生創新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整個課堂教學,特別是創新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與主宰者,實現自我,具有創新、創造能力。

關鍵詞發現法素質教育創新閱讀應對策略運用

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乙個人素質、能力的優劣。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就必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特別是創新思維模式。但是,當今的學生閱讀水平不高,創新能力缺乏,就無從談起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也就無從談起具有應對思維策略。

可見,學生的創新閱讀水平既是創新能力體系的基礎,同時又是乙個人適應社會的中介。就人的本質屬性而言,人既是一種社會性的產物,又是整個社會結構中的核心成分。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思維模式,人才能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環境中調整自己,適應人際關係,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或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就教育心理學而言,無論是從教學思想到教學制度,教學內容到教學目標,還是從教學過程到教學評價都無不需要並浸透著創新的印跡。換句話說,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師生雙方的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創新思維模式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

然而,在我國,學生創新閱讀與應對思維策略的教學還比較稚嫩,大多還處在以「專題講座」、「閱讀輔導」、「個案研究」等以「矯治」為中心的補救性層面。相形之下,把學生創新閱讀的應對策略滲透到教學之中,注重「治其本」的整體提公升的「發展性」研究卻還是乙個薄弱環節。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大膽提出了「中學語文學生創新閱讀與應對策略的**」這個課題。2023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間,我們對其作了一系列的前期摸索,2023年9月20日在高2007級2-11班的100名學生中進行了調查問卷工作,2023年9月開始在高2007級布點實驗,2023年11月正式提出申報立項(達市教科[2006]80號),隨後(即2023年3月20日)又在初2008級1-8班、初2009級1-12班和高2008級1-11班、高2009級1-12班,共43個班的100名學生中再次進行了抽樣調查問卷。通過2023年至2006的實驗,我們對其實施策略和方法做了大量的探索。

下面就是對此課題的一次探索與研究。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資訊科技時代,是生物工程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需要大量的人才參與世界各國的競爭。要培養高質量、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就必須抓好教育,擯棄應試教育,牢固地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走全面育人的道路。

這條道路符合布魯納「發現法」教學理論指導原則中「應讓學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成為主動參加者」這條原則,所以,布魯納的「發現法」教學理論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基於上述認識,中學語文教學應以素質教育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即主動參加活動為重點,以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形成應對思維策略為視窗,立足課堂教學,活躍課外生活,用足用活材料,多角度滲透其它知識,發展個性,促進學生閱讀創新能力應對策略的全面發展。

一、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培養其應對思維策略習慣

長期以來,存在於語文教學,特別是中學語文學生閱讀教學中的突出弊端,就是把傳授知識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目標。這樣,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主宰,學生只能奉命行事;教師按事先設計好的問題,上課時拋給學生;學生只能沿著教師設定的「韁繩」去尋求問題答案,教師一問,學生一答,這樣,學生被教師設定的問題所限制,只能按照教師早已規定好的程式化的模式去單向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就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被動性——教師不提問題,學生不會也無從思考,最後,學生就會變成機械簡單的回答問題的工具。

這種教學方法的程式化,一切只能使學生知道3×7=21,而不知道7×3是多少。這就很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也很難讓學生具有閱讀應對思維策略的習慣,更不能培養出獨立索取知識並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來。

當代中學語文教學已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裡「獨立」是核心,要求學生獨立的讀書,獨立的思考;獨立地提出問題,獨立地解決問題,成為知識應對者、能力的創新者,這樣的閱讀教學培養方略,就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閱讀應對思維策略習慣」。

大家所熟知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教學法,也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去,強調學生是個「發現者」,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地位,所以在創新閱讀教學應對思維策略的培養過程中,要時刻把學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要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克服不放心的心理。我們應當承認,學生認識的提高,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增長,主要靠自身的內在因素。而教師的作用只能是外因,只有通過學生自身這一內因才能發揮作用。

因此,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主要靠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和實踐經驗。我們應放手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思考、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具有應對思維策略習慣,不要包辦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思維過程和社會實踐活動。

讓學生通過閱讀及應對思維策略的培養,來實現提高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裡,但並不是說否認教師的作用。由於學生知識和經驗不足,在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感知不精細、思考不全面的缺陷。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思維出現障礙時,把學生引入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但絕對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硬牽到答案上,教師應在培養能力和應對策略上下功夫。

比如我在上《赤壁之戰》一文時,就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地位,從而使學生具有了應對思維策略習慣。當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同學們默讀了課文之後,你想弄清哪些問題?

學生思考後,紛紛舉手回答:我想知道赤壁之戰雙方各是誰?我想弄清楚他們為什麼要交戰?

我想知道雙方交戰的結果如何?我想弄清楚勝敗的原因是什麼?我想知道課文是怎樣寫清楚赤壁之戰的……雖然,學生提的問題有交叉,但他們的思考屬於多向的:

有課文內容方面的,有思想意義方面的,還有寫作方面的。教師在肯定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同時,恰當地提出學生所提問題中應著重理解的,然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去討論,去研究、去解決。長此以往,就能形成閱讀應對思維策略習慣。

這樣,在創新閱讀教學應對思維策略的培養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懷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進行不斷地探索,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學生對自己所提問題基本上能正確回答。當然,因為學生認識水平的侷限,有的理解較偏頗或膚淺,教師就應發揮「導」的作用。如學生理解「交戰雙方勝敗的原因各是什麼」感到困難,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體味具體的語言文字,分析戰前雙方的各自準備後問:

戰前雙方各採取了什麼措施?至此,沒有過多解釋,但學生已經領悟出:曹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仗著兵多將廣,驕傲輕敵,更致命的是採取了錯誤的措施;東吳之所以勝利是因為知彼知己,揚長避短。

這種讓學生自我設計、自我閱讀、自我求解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獨立索取知識,以適應社會的正確方法。它不僅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深刻而牢固,而且使學生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發展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造的能力。這樣就實現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目標。

二、走課內外相結合的道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代新的教學思想明確指出: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養並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可以促使學生閱讀應對思維策略的不斷形成;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課外活動作為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換言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從來都是課內和課外相互作用的結果。然而,目前的現狀是,一方面,學生忙於機械地應付老師的作業,另一方面,學生在忙碌中能力得不到發展。這種矛盾正是片面追求公升學率造成的。

教師把大量的課內作業移到課外,擠掉了課外活動,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排除了課外活動的教學,實際上違背了「減輕負擔,獨立創造,提高質量,實現自我,發展個性」的教學總方向。中學語文教學必須衝破這種封閉的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走一條立足於課堂教學、活躍於課外生活,課內外相結合的道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說話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說話水平,培養敏捷思維,迅速措詞的實踐能力,可開展「即題講述活動」,即教師先準備好一些題目,放在紙盒裡,活動時,學生隨意抽出乙個題目,即席根據題目提示作一簡短講述。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開展以課外練筆為主要內容的快速作文活動和業餘編輯、業餘記者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參觀訪問等。這種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實踐方法,對強化中學語文基本功訓練,提高學生能力大有裨益,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用足用活教材,培養語感和應對策略習慣,全方位滲透思想教育

語文是中學教育中重要的基礎工具學科,當代教育思想指出: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以形成應對思維策略習慣,這樣一來就能將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辯證統一起來。因此,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應對策略習慣,另一方面重視思想品德教育。

在不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和「發現學習方法」中陶冶情操。思想內容是多角度,多層面的。我們應該把握教材特點,根據時代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利用語感,設定合理的情景,調動人的個性,進行全面滲透。

例如,美學的教學: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特點,適當融入美學知識,因為這是學生主動發展的另乙個基石,能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遊記散文《內蒙訪古》,作者採用了訪問遊記的形式,把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旅遊中所見所聞自然地融為一體,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方法,全文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那麼,學生就會在此文的學習中,感受到事物的美,也會在閱讀時,領悟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以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應對社會。又如,自然美和形式美的教學:在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應對思維策略教學時,必須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提問、理解,體會事物的自然美、形式美。

學過《孔雀東南飛》、《蘆花蕩》要引導學生玩味故事,領會人物的行為美,才能達到讓學生對自然美和形式美是如何形成的感悟能力,從而讓學生獲取應對策略習慣,適應社會。再如,科技知識的教育:教師在語文語言訓練中應因勢利導,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傳授科技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容量。

《橋之美》、《南州六月荔枝丹》和《語言的演變》,應當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不斷探索知識奧秘,讓學生逐漸形成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能力來。中學語文課本中還有很多思想教育影響學生主動發展、個性發展以形成應對思維策略習慣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教材內容,本著增長知識、提高素質、適應社會的原則,多方位進行滲透。

總之,那種把單純傳授知識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認識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在現代的素質教育教學中,接納布魯納的「發現法」教學理論,並以指導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必須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更新觀念,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培養學生具有創新閱讀應對思維模式式的、全面主動發展的、具有個性特徵的、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二 積極拓展素質教育的空間 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討論,人們已經聽得太多 看得太多了。以至於觀念和言語在我們面前形成了一道屏障。讀了中國青年報 語文教學的叛徒 黃玉峰老師和他的學生們的報道後,我產生這樣的感覺 當許多人在等待著 素質教育體制 的時候,積極的素質教育實踐,正悄然生長著。應試教育還是素...

素質教育與快樂教學

2003 08 21 光明 趙伯佳劉洪平我有話說 素質教育是根據人的社會發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開發人的智慧型潛能,形 的健康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素質教育的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的落實。而課堂中的快樂教學,則...

作文教學與素質教育

一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 作文是學生多種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反映。一篇好的作文總是要具備四個條件 思想高 知識豐 思維精 語言通。要達到這些條件,就必須在作文教學中重視思想素質和語言素質的培養。作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豐富學生的知識,鍛鍊學生的思維,不只是為了學生作文,也不只是作文教學的需要,而是為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