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2022-12-04 22:51:05 字數 5510 閱讀 5723

當代青年是個龐大的群體,大學生是這個群體中最具活力,富有重托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當前,舉國上下正在廣泛開展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歷史的使命和現實的責任都賦予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必須緊隨時代拍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一偉大的活動中去,做科學發展觀忠誠而堅定的踐行者,迎接黨和人民對我們每個大學生和整個大學生群體思想意志的大檢閱。

***總書記**遠矚的提出科學發展觀這一新的理論,不僅是對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和「****」重要思想的繼承與創新,而且已成為指導黨和國家在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怎樣才能成為科學發展觀忠誠而堅定的踐行者呢?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員,通過系統學習和認真思考,筆者認為必須做到:

樹牢乙個志向、強化三種意識、把握四種關係、彰顯三種精神、實現乙個目標。具體叫做「13431」的思維法。

一、樹牢乙個志向,就是牢記歷史使命,立志做一名中國特色社主義事業的合格的**人

科學發展觀是黨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總結建國後發展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來的,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事關國家興衰。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確實有了巨大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社會各項事業經歷了乙個偉大的發展程序,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

7%以上,綜合國力自20xx年後連超義大利、法國、英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20xx年在瀕發天災人禍的大災大難情況下,我們國家又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圓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同時還實現了「神七」載人上天。

這些巨大成就不僅使每一位國人都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而且也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變成現實。回首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各項事業高歌猛進,蓬勃發展。那麼,展望今後的發展路程,又靠誰來接替前人傳遞過來的勝利火炬,讓我們黨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依舊一路高歌永向前?

可以肯定,答案是唯一的:靠青年的一代。而大學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和骨幹,這幅鉅額的重擔自然而然地要落在當代大學生的肩膀上。

***總書記強調說,「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因此更說明,歷史的使命和社會的責任力求每一位大學生必須責無旁貸的牢固樹立這樣乙個志向,即:要立志成長為乙個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

樹牢這乙個志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對大學生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發展的走向是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凸顯,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面對紛飛複雜的趨勢,關注人的發展特別是青年人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的一大潮流,隨之社會的競爭也轉變為人才的競爭、知識的競爭。

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多是80後,而且是在各方面百般呵護中長大的,經歷的順境多坎坷少,自身優越感比較強。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為社會作貢獻的人生歷程,能不能在世界人才激烈競爭的大潮中脫穎而出,依然決然地擔當起歷史的重任?對於這個問題,原來社會上曾有所擔心,黨和人民也時刻關注著。

經歷了一場特大的汶川**,經歷了一場圓夢百年的奧運會,經歷了一場又一場實際考驗,社會上的各個層面又從我們這一代青年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大學生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從而增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這充分說明,我們這一代人是完全可以信賴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完全有能力大展巨集圖,迎接挑戰,推動改革開放的航船乘風破浪駛向勝利的彼岸。

樹牢這乙個志向,更是大學生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明智選擇。科學發展觀是辯證的發展觀,辯證的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是對立統一的發展觀。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大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要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命運統一起來,把個人的發展置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個人發展的同時強調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是以人為本。大學生踐行科學發展觀,就要盡情地發揮每乙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創造更多更新的成果,推動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並從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有幸生活在波瀾壯闊、風雲跌宕的年代,有幸經歷大顯身手、大展巨集圖的歲月,這既是我們這一代大學生的幸運又是命運賜予我們施展才華的良機。

此時此刻,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希望,時刻心繫民族命運、心繫國家發展、心繫人民福祉,千方百計把自己磨練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人。

二、強化「三種意識」,就是不斷強化「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成才意識」,做乙個有抱負有能力對國家和社會高度負責的人

年輕人上大學,為的是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大的本領,更好地為國家效力、為社會進步服務。同時能在其中最大限度的釋放自我能量,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這就是乙個有抱負的青年鍥而不捨考大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然而,現時下的大學生,由於大多是從校門到校門,從書本到書本,加之又在較為封閉的校園環境裡學習和生活,其中就有一部分同學自不自覺地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的習慣,把自己置於大千世界之外,了解歷史靠書籍,了解國情靠資料,了解社會靠課堂,

對校園外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既不去接觸又不去感悟。時間久之,就很可能會變成大學校園裡的「呆子」、課堂上的「癖子」、大千世界中「余子」。這樣不僅有悖於我們上大學的初衷,而且也有悖於基於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經濟競爭愈演愈烈、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資訊更新瞬息萬變的今天,我們大學生必須要:

面對世界強化「憂患意識」;面對歷史強化「責任意識」;面對國家強化「成才意識」。

強化「憂患意識」,會使我們在世界強手如林試比高的激烈競爭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關注著民族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為民族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去奮鬥和拼搏。中華民族歷來爭勝好強,從不甘心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頭轉悠。然而,競爭卻是無情的。

當今國際上不是就有那麼一股敵視「中國崛起」的勢力嗎?他們叫囂著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其實卻在「暗度陳倉」加速著自己國家的發展。如果我們對這種憂患沒有防範意識,就很容易掉到人家設定的圈套裡,失去我們自身發展的大好

時機。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就顯得太愚蠢了!因此,我們每一位大學生要有防患於未然的先覺,把「憂」的東西考慮到事前,致「患」的因素時刻於心中,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事業立於不敗之地。

強化「責任意識」,會使我們大學生們自覺地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時刻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去奮鬥和拼搏。有句古訓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西方一位哲人說「不要問國家為我做了什麼,而首先要問自己為國家做了什麼」;哈佛大學的校訓是「為增長知識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同志在哈佛大學的一次講演時也曾說「中國大學生以胸懷祖國、服務祖國為己任」。這些哲理名言都道出了「責任」二字是何等的「沉重」!

站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審視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雖然可以附入許多新的內容,但最容易體現的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這是我們大學生共同需要的。強化「成才意識」,會使我們每一位大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有明確的目的多學知識,掌握本領,增長能力,早日成才,時刻準備著接受黨和人民的選擇,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去奮鬥和拼搏。

大學期間是人生學習知識、增長才幹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面對的是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大背景,誰的「成才意識」強、誰學的東西多、誰的本事大誰就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腳、就能被社會所吸納、就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去報效國家。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

「天生我才必有用」,「優勝劣汰見高低」。溫家寶總理在中國政法大學殷切希望大學生:「學生必須首先要懂得社會,懂得國情,既要學好理論,更要勇於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而且還說「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要敢於打破束縛,敢於挑戰和創新,這樣才能出傑出的人才」。

三、把握「四種關係」,就是正確把握「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信仰與理想的關係」、「品行與道德的關係」、「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做乙個善於駕馭矛盾遇事不驚游刃有餘的人大千世界,各種矛盾縱橫交錯。大學校園亦如此。如何在矛盾眾多的社會裡學會「游泳」,面對矛盾遇事不驚、游刃有餘?

這是我們大學生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必須正視的乙個現實問題。

——把握「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關鍵要在於分清主次,社會為主,個人為次。乙個人生活在社會,自然就要服從服務於社會。然而社會又是由每個人組成的,所以,我們每一位大學生都要掌握這樣乙個辨證的法則:

在努力實現個人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既要肯定人的社會性,又要發揮人的獨立性,發展人的個性;既要不斷擴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公升人生境界,為社會的進步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又要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盡力發揮個性,把個人的聰明才智和潛能挖掘出來,去實現自己的利益和人生的價值,推動社會進步和自身發展。

——把握信仰與理想的關係,講的是如何把兩個不同概念的內涵一致起來。乙個是人的精神支柱,乙個是人的動力源泉,二者攜手並肩,相輔相成。崇高的信仰、遠大的理想都能點燃人生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才智,激勵人們奮發向上。

大學生在高校深造期間,是設計人生、規劃未來的關鍵階段。確立怎樣的信仰和理想,從根本上就能決定自己的一生。基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認真予以對待,把自己的信念定格為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並發憤為之而奮鬥,讓自己的人生閃爍出亮麗的光輝。

——把握「品行與道德」的關係,就是要明確怎麼做人、做什麼人的問題。大學生風華正茂,熱情高顧慮少,但遇事也往往容易衝動走極端。尤其是當今在廣闊的社會大舞台上,表演的角色紛紜複雜,積極的消極的、正面的反面的、傳統的超前的、善的惡的,各種成分交織在一起,很容易模糊我們青年學生的視角,使我們的思維發生裂變。

因此,我們必須真誠的面對社會,多琢磨一些做「人」的訣竅,多研究一些做「人」的學問,切實把握好「品行與道德」所涉及的做「人」規則,真正做到善惡分明、遇事大度、博學勤奮、品行端正,以展示當代大學生嶄新的時代風貌。

——把握知識與能力的關係,著重要解決好自身的「梯次轉化」問題,即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素質,進而轉化為推進社會進步的

能力。當今社會進步的乙個重要標誌就是「知識經濟大**」。因而,擁有知識的多與少,自然就成為衡量能力大與小的重要標尺。

由此,我們每一位大學生必須全神貫注地學習知識,擁有更多知識。同時,還要通過學習的過程不斷掌握探索真理、發現真理的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理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增強理論聯絡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培養獨立的思想、批判精神和處事能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大學生的新要求。

四、彰顯「三種精神」,就是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孝忠仁愛精神」「甘於奉獻精神」,做乙個傳承民族精神無私報效祖國的人強調在大學校園裡彰顯「艱苦奮鬥精神」、「孝忠仁愛精神」、「甘於奉獻精神」是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意識上的「缺失」提出來的。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大多都是家庭的「獨苗」,生在新時代,長在「搖籃」裡,從我個人細微的觀察中發現有不少同學對「艱苦」是陌生的,論「忠孝」是淡薄的,談「奉獻」是有條件的。這些現象的存在與我們中華民族傳承的優秀的傳統精神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因此,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大學生們必須從「靈魂深處鬧革命」,以「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為座右銘,不斷更新和加強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和人民意彰顯艱苦奮鬥精神是大學生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新中國成立後,***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為改變長期落後的社會生產力奠定了基礎,***倡導的改革開放一舉結束了中國人世世代代挨餓受凍的歷史,***推進的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開創了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新局面。物質生活的轉型是人類社會最基本、最具影響力的變革,同時也賦予了艱苦奮鬥的傳統。

艱苦奮鬥精神是一種表現人類文明狀態的先進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迫切需要大學生艱苦奮鬥,勇挑重擔。但一些同學在這方面卻缺乏深層次的心理準備和高層次的理想追求。

據一些用人單位反映:現在大學生聰明,知識面寬、思想活躍,但個性強,獻身精神差,到艱苦的地方就打「退堂鼓」,少數人甚至無大志,貪圖安逸無所追求。基層是人才成長的「搖籃」,艱苦的崗位往往缺乏人才,很多的出類拔萃的人才正是從那裡成長起來的。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一位哲人說過:「乙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乙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

同樣,乙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人也是難以奮發有為、為國家為民族做貢獻的。

大學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踐報告

師 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 師長 師傅 先生 而來。其中 師傅 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 中有注曰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 師 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 的原意並非由 老 而形容 師 老 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

大學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踐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發展觀,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當積極擁護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意義,並以實際行動來...

當代大學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科學發展觀是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觀,它包括了系統而豐富的內容,是人們對發展問題的總體認識和根本觀點。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含了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堅持改革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強大動力 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 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