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自然災害與自然資源複習提綱

2022-10-29 23:36:01 字數 5019 閱讀 2028

自然災害知識提綱

一.自然災害的概念與分類

1.概念。在自然界發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

2.分類。1)氣象災害:

颱風、洪水、乾旱、寒潮、低溫冷凍、沙塵暴、凍雨;2)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塌陷;3)水文災害:風暴潮、海水入侵;4)生物災害:

蝗災。二.洪澇災害

1.洪澇災害的成因:(氣象條件)強降雨,降水量大;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滑坡、泥石流、冰凌等)堵塞河道;坡度大,植被覆蓋率低,流域匯水速度快;入海河道少,洩洪速度慢;圍湖造田,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水能力下降;植被破壞,涵養水源能力下降,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

3.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修築堤壩,加固堤防,防止洪水滿溢;裁彎取直,疏浚河道,加快洩洪速度;開闢分洪區;開挖入海河道;(上游)修建水庫和蓄水工程;退耕還湖;

2)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加強監測和預警;

案例1:長江中下游多洪澇災害的原因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勢低平;2)屬於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3)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特別是南北支流同時來水,水量大; 4)上游地區對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

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積; 5)人們圍湖造田,縮小了湖泊面積;湖泊的調蓄洪水的能力減弱

案例2:淮河多洪澇災害的自然原因:①扇形水系,支流眾多、匯水速度快、水位**快;②中下游地勢平緩,洪水下洩十分緩慢;③河道彎曲狹窄;④湖泊淤積,蓄洪能力差;⑤流域內暴雨頻繁、水量豐富。

⑥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圍墾);⑦人類活動破壞植被,涵養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三.颱風

1.颱風是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海區,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颱風形成條件有三個。

熱力條件:比較高的溫度(海洋的溫度至少要保持27攝氏度以上);水汽條件:源源不斷的充沛的水汽;動力條件:

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的激盪處,垂直方向上空氣強烈輻合上公升,水平方向上強烈受地轉偏向力作用。而赤道地區地轉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颱風。颱風登陸後勢力減弱的原因:

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減少;氣溫下降。

2.颱風結構:從外由內分為外圍大風區、旋渦風雨區和颱風眼。颱風眼風力弱,天氣晴朗的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與旋轉離心力抵消,中心氣流做下沉運動,水汽難以達到飽和,故天氣晴朗。

3.影響:颱風帶來暴雨、狂風和風暴潮。

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誘發滑坡與泥石流;狂風摧毀農作物、建築物、輸電設施等;風暴潮沖毀建築物、防護堤,淹沒村鎮、農田,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河流水質變壞;影響海上作業安全等。

有利影響:帶來的降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華南和華東等地的「伏旱」;緩解高溫酷暑天氣。

4.我國颱風。影響中國的颱風是來自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面上的熱帶空氣旋渦。

盛發於夏秋季節,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影響很大。廣東、台灣、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是受颱風襲擊最多的省。

5. 颱風與颶風的區別:一般來說,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稱作颶風,而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則稱作颱風。

地球上的颱風多在太平洋,颶風多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我國東南沿海颱風較多,日本和東南亞島嶼國家是颱風多發區。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為颶風多發區,中南美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海岸(墨西哥灣)為颶風多發區

6.【拓展】龍捲風是熱帶氣旋的另一種常見表現形式。美國多龍捲風主要與美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關。

美國國土大部分處於北緯20~50°之問,而南部為墨西哥灣,其海面上的暖濕空氣在春夏季節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大陸,當與西面或西北面越過落基山脈而來的幹冷空氣相遇時,因暖濕空氣急劇上公升而出現強烈的對流,不斷產生作為「龍捲風之母」的雷雨雲。此外,人工改造下墊面,如草原墾荒、地面硬化等,也為龍捲風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四.沙塵暴

1.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

冷鋒天氣影響;氣候乾旱,降水少;春季大風日數多;地表植被稀少,沙質土土質疏鬆,抗風蝕能力弱等(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2.危害:①強風:

摧毀建築及公用設施,造**畜死亡;②沙埋:造成農田、村莊、交通線、草場被流沙淹埋;③大氣汙染:可吸入顆粒物增多,大氣汙染加劇,能見度降低,影響交通安全。

3.沙塵暴的好處是:增加降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水域營養鹽類,塑造地表形態。

4.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等

5.典型分布地區:西北和華北。發生時間:冬春季節

案例1.分析華北地區沙塵暴多發的原因:1)受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地區鄰近沙源地;2)由於本區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公升快,蒸發大,且多大風,導致蒸發更旺盛。

乾旱使土壤疏鬆乾燥,風力對土壤的侵蝕越來越嚴重。3)人口眾多、城市密集,人們毀林開荒、濫砍濫伐森林,使得森林覆蓋率降低。4)過度放牧、濫挖藥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劇退化,沙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導致沙塵暴多發。

五.寒潮

1.寒潮: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如果一天24小時或一次過程,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在5℃以下。

影響因素:源地、冬季風強弱、地形地勢的阻擋等。我國冬半年常發,影響範圍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灣、海南及四川盆地外;以東北華北最強。

2.災害特點:降溫輻度大、風力強、影響範圍廣、出現降溫、大風、暴雪、冰害等災害性天氣。

3.危害:大風、強降溫:

使農作物牲畜受凍;北方沿海大風引起風暴潮,影響海上作業;雨雪影響交通,破壞通訊設施和建築物,暴風雪覆蓋草場,斷絕牲畜食物**,牲畜餓死;影響人體健康,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4.寒潮的利:凍殺害蟲,減輕來年農業病害;大雪緩解春旱;大雪覆蓋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溫作用;大風是寶貴的動力資源。

5.防禦措施:發布準確的寒潮訊息和警報,做好防寒防災準備;建立預警系統,提高應急能力。

六.旱災

1.春旱:華北,(4、5月),原因:

自然原因:春季氣溫回公升快,蒸發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大風天氣多,加劇了水分蒸發。冬季降雪少,土壤含水量小;華北大型河流湖泊較少。

人為:華北地區人口多,工業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春季正值作物返青期,農作物需水量大。東北無春旱的原因:

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春季有積雪融水。2.伏旱:

江淮(7、8月),原因:季風進退,雨帶北移,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乾旱少雨;夏季農作物需水量大。

七.**

1.震級與烈度的區別。**是地球內能釋放的一種激烈的形式,一次**只有乙個震級,因為震級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一次**釋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震級也只有乙個。

但不同地區受同一次**的影響是不同的,因而**烈度有多個。**烈度與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築的質量有關,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淺,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築的質量越差,烈度越大。

2.影響**災情的因素:①震級:

震級大,破壞性大;②震中距:震中距短;③震源深度:淺源**;④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單位面積上的資產密度大;⑤地面建築的抗震能力差;⑥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⑦震區交通不便;⑧震區地質構造不穩定,誘發其他地質災害;⑨民眾防災意識弱,**救災不力等

3.**的危害:**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人員**;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引發滑坡、泥石流、火災、瘟疫等次生災害。

4.減輕災害的措施:①非工程性措施:

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和減災意識;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加強國際合作等。②提高建築物的抗震強度;實施岩土體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誘發次生災害。

八.滑坡與泥石流

1.概念:滑坡: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發生整體順坡下滑的現象。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1)自然原因:

①地質條件:地質構造不穩定,**多發區/地殼運動強烈/斷層發育;②地形:地勢起伏大/崎嶇;③岩性:

破碎,風化碎屑物多,土質鬆散;④降水(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強度大;⑤植被:覆蓋差。

(2)人為原因:①破壞植被(毀林開荒、過度樵採、開礦等);②工程建設開挖邊坡,破壞山體的穩定性。

3.治理措施:非工程性措施:

加強滑坡泥石流的監測預警預報等;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制定應急預案等;提高人們環保意識和災中自救互救能力等防災減災能力。工程性措施:植樹造林,恢復植被;②進行岩土體改造、疏排水工程,加固穩定變形山體;建立護坡、擋牆等支撐物。

九.風暴潮

1.概念。多發生在熱帶氣旋或溫帶氣旋與高緯度地帶冷暖空氣互動影響的地區,是指由於強烈大風擾動,引起海岸水面異常公升高,海水滿溢上陸的現象。

2. 成因:持續刮向陸地的大風:如秋冬季節的東北風,夏季的颱風,強風導致海水劇增;有利的地形:海岸線或海灣呈喇叭形,海灘平緩;逢天文大潮,增強潮勢。

3. 危害:毀壞陸地建築,破壞農田、海堤、碼頭、港口等設施;影響海上作業,毀壞船隻;海水入侵(倒灌),河水/地下水水質變差。

嚴重侵襲沿岸地區,淹沒城鎮、村莊、耕地,破壞房屋與工程設施,甚至造**員**。

最容易遭受風暴潮危害的地區:孟加拉國、日本、美國、荷蘭等國家。

4.防禦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強風暴潮的監測與預警預報。工程性措施:加固沿海堤防;營建沿海防護林;假設防風海堤、海塘。

舉例1.孟加拉國澇災嚴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 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變率大,夏季西南季風強盛,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恆河三角洲地勢低窪,排水不暢;③ 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 孟加拉灣喇叭口輪廓,多發生風暴潮,潮水頂托,加劇洪澇;颶風活動頻繁,降水強度大。人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受洪水威脅大;中上游植被破壞較多,水土流失嚴重;防洪意識,防洪設施薄弱。

十.赤潮

1.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

2.成因及形成條件:①緯度較低,水溫高;②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放;③靜水環境。

3.赤潮導致大量海洋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嚴重地影響我國的海洋產業的發展。減少含磷、氮汙水的排放是防治赤潮的有效措施。

案例1.渤海赤潮產生的原因:自然原因:

海區封閉,海灣內的水與外海交換微弱。夏季水溫較高。人為原因:

周圍地區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排放的生產生活汙水較多,水體富營養化。

十一.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空間分布

自然資源知識提綱

一.自然資源的概念、分類、特點

自然資源總複習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課題 1 自然資源概況 2 中國土地資源3 中國的水資源 4 中國的海洋資源 課型 複習課課時課時設計 岑生林審核 畢業會考目標 1 舉例敘述什麼是自然資源,它有哪些主要型別。2 運用資料敘述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3 運用資料敘述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

陸地資源與自然災害複習題

時間 45分鐘滿分 100分 一 選擇題 每小題4分,共60分 2011 慈溪模擬 寧波一些新建道路的兩旁使用了 風光 路燈 一種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的 風光互補 型路燈。下圖為某遊客近距離拍攝的該路燈 讀圖回答1 2題。1 下列有關太陽能和風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太陽能是常規能源,風能屬於新能源 b...

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複習提綱

第一章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 一 自然災害的內涵 1.自然災害形成的條件 1 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 2 有受到損失的人 財產 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2.影響災情的大小的因素 1 孕災環境 2 致災因子三者共同作用 3 受災體 二 自然災害的影響 1.人員 2.財產損失 3.自然資源與環境破壞 具有滯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