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讀後感

2021-03-03 20:27:28 字數 3192 閱讀 3786

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也。

惟君子為能體之,小人反是。「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君子之所以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隨時以處中也。

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無所忌憚也。蓋中無定體,隨時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

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故惟中庸之德為至。然亦人所同得,初無難事,但世教衰,民不心行,故鮮能之,今以久矣。論語無能字。

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言知愚賢不肖之過不及,則生稟之異而失其中也。

知者知之過,既以道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賢者行之過,既以道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第五章感嘆道不行或不行道的原因是不明道也。

第六章此章承上啟下。子曰:「舜其大知也與!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言舜之所以為大知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諸人也。邇言者,淺近之言,猶必察焉,其不遺善可知。

然於其言之末善者則隱而不宣,其善者則播而不匿,其廣大光明又如此,則人孰補了告以善哉。眾論之極致,此兩端如小大厚薄之類,於善之中又執其兩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後用之,則其擇之審而行之至矣。然非在我之權度精確不差,何以與此。

此知之所以無過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

第八章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三者亦知任勇之事,天下之至難也,然不必其合於中庸,則質之近似者皆能以力為之。

若中庸,則雖不必皆如三者之難,然非義精任孰,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也。三者難而易,中庸易而難,此民之所以鮮能也。

第十一章

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義者止此。蓋此篇大旨,以知任勇三達德為入道之門。故於篇首即以大舜、顏淵、之路之事明之。

舜知顏仁子庸,三者廢其一,則無以造道而成德矣。「君子之道費(用廣)而隱(體微)」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子思之言,蓋以申明首章道不可離之意也。其下八章,雜引孔子之言以明之。子曰: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道者,率性而已,固眾人之所以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遠人。

若為道者,厭其卑近以為不足為,而反務為高遠難行之事,則非所以為道矣。「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言盡己之心為忠,推己及人為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臣、弟、友之相互關係應該本著「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的處世態度。

第十三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言君子但因見在所居之位而為其所當為,無慕乎其外之心也。「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此言君子在其位謀其政。

第十四章

言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之順勢謙遜之理。

第十五章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鬼神無形與聲,然物之始終,莫非陰陽合散之所為,是其為物之體,而物所不能遺也,其言體物,猶易所謂幹事。

第十六章

此章兼費隱、包大小而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大德者必受命。此說,大德之人之行符合天理,之果為盡己之力受之於天,德高之人理所當然。

第十八章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第十九章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言人君為政在於得人,而取人之要在於修身,修身之方需遵道,行道之始為仁。「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五達道為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天下之三達德為知、仁、勇也。「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天下之九經,修身,尊賢,親親,敬大臣,體群臣,子庶民,來百工,柔遠人,懷諸侯等。此九經從首至尾依序行之則可天下太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未雨綢繆之積極功效。

「誠者,天之道……」為誠之五目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也。

第三部分

第二十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自,由也。

德無不實而明無不照矣,聖人之德。所性而有者也,天道也。先明乎善,而後能實其善者,賢人之學。

由教而入者也,人道也。誠則無不明矣,明則可以至於誠矣。

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言誠之重要性。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化。」言天道也。

第二十三章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言至誠乃人道也。

第二十四章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言誠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是之謂天道也。

第二十五章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此言,天地之道為誠乃人道也。

第二十六章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君子是全面發展的,是行中庸之道之人。

第二十七章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此人道之要義,當需謹記。

第二十八章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君子的言行舉止當為世人的楷模。

第二十九章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萬事萬物相伴而行且不相違背是為天下之大道也。

第三十一章

言至誠為本而非有所侍以成。

第三十二章

言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篤恭而天下平之理。

第三十三章

綜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之功。

《中庸》博大精深,雖已讀幾遍,可還未能徹底領悟其要義,僅可以此之學結合《倫理學》之知識,應用於待人接物,方可增進見識。此書需常讀,更需在實踐中修正自己的錯誤,自我錘煉,堅持不懈,自強不息,謙謙君子是以學到的勵志之言。從頭至尾以誠信為本,遵循天道以行,則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境遇,成驚天動地之事,贊萬物之化育,感時事之英明,學不可已矣。

至此,本人受益匪淺 ,相信定能受用終身。讀《中庸》之書,行中庸之道,可成千秋之功也!

學生:王傑

2023年8月1日

走近古典名著

一 基礎加油站 1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司馬懿 綸巾 城鋪 迸裂 石碣 m ng目 隱n x 微 ju n刻 q 長 2 結合句子解釋粗體字詞。1 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2 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3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4 石猴喜不自勝,復瞑目蹲...

中國古典名著之旅

備課人第四單元 中國古典名著之旅 本組教材以 中國古典名著 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有根據司馬遷 史記 中著名篇章 廉頗藺相如列傳 改編的 將相和 有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 三國演義 中 草船借箭 的情節改寫的 草船借箭 有根據 水滸傳 第二十三回選編的 景陽岡 還有選自我國古典神話 西遊記 第一回的 ...

名著讀後感

1.老人與海 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 老人與海 十分佩服 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乙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描寫的是乙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